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Jaceques针对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高狭窄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术式已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适应范围广,对治疗复杂性冠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冠脉支架置入术病例的随访观察例数及时间的增加,以及虚拟组织学IVUS技术等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75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术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部位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无糖尿病冠心病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已广泛、成功地运用,一般对靶病变部位用球囊进行扩张,然后再置入支架。近几年,由于支架置入技术的成熟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临床医师对一些病变开始应用不用球囊预先扩张冠脉狭窄部位,而直接支架置入术。我们对32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PCI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总结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198例患者治疗与护理。结果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与桡动脉一样优于股动脉路径。结论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l1月到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对照组(<65岁),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同支架置入术。结果老年组28例置入支架48枚,对照组30例共置入支架52枚。老年组和对照组冠状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老年组并发冠脉痉挛、冠脉夹层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且C-反应蛋白正常的患者54例,监测术前、术后24 h、48 h的情况,术后2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3.0 mg/L)26例和B组(CRP≥3.0 mg/L)28例,观察6~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它进一步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保证了冠脉血流通畅[1]。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院心内科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SST)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而抗凝不当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本院2002年12月起予成功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国产低分子肝素(海普宁)并同时予服国产氯吡格雷(泰嘉)、阿司匹林,以预防支架术后的SST,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MAC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92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四分位法将患者分成四组,分析比较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将不良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作为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分析两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血清胱抑素C水平最高组出现不良血管事件几率显著高于最低(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导致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短时间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会在术后短时间内引发不良血管事件出现。  相似文献   

10.
针对2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患者高龄、冠脉病变程度及长短、术后低射血分数以及PCI术中支架扩张不充分、支架贴壁不良等因素均与支架内血栓事件有关。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术中合理决策,术后规范用药及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记录和对比分析经挠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或)支架置入术手术的成功率、手术X线照射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以期向心内科介入医生推广经挠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增加患者术后的满意度。方法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拟行经挠动脉途径组和拟行经股动脉途径组行冠脉造影和(或)支架置入术各100例。结果拟行经挠动脉途径组手术的成功率高、手术x线照射时间少、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组显著降低。结论经挠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医生和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支架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导入,送至冠脉病变处。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支架脱落,手术成功率达100%。术中未发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和其他血管并发症。术后残余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心绞痛明显得到缓解,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96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四分位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四组,对术后六个月内患者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以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对导致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胱抑素 C 水平最高组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最低组(P<0.05);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血清胱抑素 C 水平是引发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常见原因.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短时间内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发生不良血管事件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4.
PTCA术后再狭窄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已进行过至少一次PTCA,临床和冠脉造影有再狭窄证据的患者共38例,再行PTCA19例(简称PTCA组),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简称支架组)。结果术后6个月,设定第一观察终点为冠脉造影再狭窄(定义为狭窄率超过管腔内径的50%),第二观察终点为死亡、Q波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及目标血管再成形术。术后6个月,PTCA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术组(33%vs8%,P<0.05);目标血管再成形术发生率PTCA组为21%而支架组仅为10.5%(P≤0.001);PTCA组平均最小血管腔内径为(1.85±0.56)mm,而支架组为(2.14±0.66)mm,前者比后者平均小0.29mm(P<0.01);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TCA为0,支架组为5.2%。随访10个月无事件生存率PTCA组为73.6%,支架组为89.4%(P<0.05)。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PTCA术后再狭窄优于再次PTCA。  相似文献   

15.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对61例69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72枚。置入前降支45枚、回旋支5枚、右冠脉22枚。结果: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置入术。结论术前积极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PTCA加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 ,61岁 ,因反复头昏痛32年、胸闷痛6天于2003年5月15日以“冠心病、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入院。冠脉造影提示左冠前降支分叉前狭窄66% ,左冠旋支远段已闭塞。予抗炎、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改善心脏血供、支持、对症等治疗。于入院后13天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血压169/96mmHg,HR96次/分 ,R20次/分 ,T36.8℃。4小时后顺利拔出留置动脉鞘管。按常规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抗炎、对症、支持等治疗 ,血压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诊断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144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血清胱抑素C水平将患者分为四组,各36例,由高到低分别为最高组、次高祖、次低组、最低组;按照有无发生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以及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对比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最高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最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值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存在正相关性,其为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石  马宁  谈静  宋杰  李兴  尚国燕  许绍雄 《贵州医药》2000,24(10):602-603
目的 探讨带膜自式金属内支架姑息性治疗已无法手术的恶性食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进口或国产还膜自式金融内支架,对42例恶性食管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全部带膜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均经口腔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果 42例内支架置入术的一次性成功。所有患者摄食能力均有改善。1例内支架滑脱,3例内支架移位,部分患者术后1周内有胸骨后疼痛或异物惑。随访1~19个月,除6例外,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明显吞咽困难;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加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安伞性.方法 67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l例):对照组,支架置入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9~12个月;试验组,此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8~24个月.观察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应用时间越长,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越少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