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凭静脉与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地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地氟烷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1.03%和33.33%,高于丙泊酚组的3.33%(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地氟烷、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周宏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42-2543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高于丙泊酚组的1.67%(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3.
心理疏导在插管全麻手术中预防应激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全麻手术患者各时段HR、SBP、DBP数值,术毕麻醉苏醒时间,镇静深度,躁动发生情况.探讨心理疏导在插管全麻手术中预防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X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记录基础、入手术室时、诱导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各时间点HR,SBP,DBP数值;术毕麻醉苏醒时间,镇静深度,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疏导组入手术室时、诱导时、拔管时各时间点HR,SBP,DBP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X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缩短,镇静评分值低、术毕躁动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过心理疏导的患者,患者术前镇定,心率血压更加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相对较少,术毕苏醒更快,躁动发生率低,患者感觉舒适,术后情绪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31例,随机分为R组和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插管后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插管后30minR组的心率低于F组,平均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R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及停药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 ③两组患儿术前、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R组患儿在气管拔管后SpO2〈90%。术毕R组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的发生率、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全麻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丁卡因胶浆3g为观察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后5min(T 1)、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及拔管后30min(T4)的血压、心率及拔管时躁动例数。并在术后3d随访记录发生咽痛、声音嘶哑的例数。结果:对照组在T1、T2、T3、T4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4例躁动,对照组拔管时19例躁动。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对照组20例高于观察组5例(P〈0.05)。结论:方法:结果:结论:丁卡因胶浆能降低高龄全麻术中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减轻拔管后患者的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侯燕 《当代医学》2010,16(26):100-101
目的探讨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全麻插管成功后用丁卡因凝胶1~2g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对照组用液体石蜡润滑尿管前端,行常规导尿术。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等级和全麻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时的血压(SBP/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等级值(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后5min时的SBP、DBP及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卡因凝胶应用于全麻后留置尿管对于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汪涛 《海南医学》2011,22(6):47-4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做为患者气管内全麻苏醒期拔管的镇静药物,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吸痰、拔管及拔管后5 min的血压和心率、呼吸恢复、唤醒、拔管时间以及患者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吸痰时、拔管时和拔管5 min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管时和拔管5 min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躁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中应用,有显著的安全性和镇静作用,对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有良好的效果,是术后镇痛的重要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棼醒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脂肪乳剂0.1mL/kg。观察麻醉前、停用异丙酚时、停用瑞芬太尼时、术毕清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半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蹭指数(BIS),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和跺动评分,离开麻醉恢复室时患者伤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毕清醒和拔管时MAP值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6.67%,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但BIS值、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苏醒时间不变。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开胸行肺或食管手术患者,术中用安氟醚吸入麻醉,术毕回麻醉ICU全部麻醉未醒,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25例给预异丙酚镇静3h,对照组15例让其自然苏醒,结果:异丙酚组患者苏醒前后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躁动发生率8%(2/2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心及及血压较麻未醒时显著升高(P<0.05),躁动发生率60%(9/15),结论:异丙酚显著降低安氟醚麻醉后噪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过程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需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麻醉方案,观察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缓慢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2组病人手术后躁动评分以及苏醒期恢复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躁动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术毕时HR、MA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1),拔管时HR、MAP较术毕时显著升高(P < 0.01),观察组拔管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HR、MAP拔管后30 min均较术前降低(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SpO2显著降低(P < 0.01),拔管后30 min较拔管时恢复(P < 0.01)。手术后不同时刻,观察组病人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内术后不同时刻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拔管时躁动评分显著高于苏醒时和拔管后30 min(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间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能有效减少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苏醒期躁动,而病人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锋 《海南医学》2011,22(1):35-37
目的 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术毕所有患者都以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记录患者MAP、HR的变化、清醒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贝宁(国产右美托咪啶,dexmedtomidine,DEX)用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拔管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需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住院患者80例,ASAⅡ~Ⅲ级术前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随机分为艾贝宁组(A组,n=40)和对照组(N组,n=40),分别于手术结束后拔管前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用药后、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 min患者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躁动率以及拔管时呛咳等不良反应。结果:(1)与麻醉前相比,N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 min MAP均明显升高,尤以拔管时明显(P〈0.05);HR、RR加快(P〈0.05);(2)A组拔管前血压平稳,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 min血压及HR上升幅度较小,10 min后基本恢复至拔管前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A组拔管时和拔管后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拔管后有2例患者呼吸减浅SpO2一过性下降,面罩给氧后缓解。结论:手术结束后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可减轻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的术后躁动率,国产的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安全的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馀 《吉林医学》2007,28(5):628-62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术前合并1~2级高血压,30例均按WHO标准诊断,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A组(单纯全麻)、B组(硬膜外复合全麻)。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心率;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麻醉药用量。结果:插管及拔管时,A组SBP、MAP、HR、RPP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术后60及90minSBP、MAP、HR显著升高;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至清醒时间A组(35.0±15.2)min,B组(10.0±4.6)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全麻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李卫  王健 《四川医学》2009,30(8):1271-127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45岁,因子宫肌瘤拟行经腹子宫全切除的患者4JD例,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及对照组(C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rain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及等容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VAS评分和躁动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B组拔管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而C组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B组VAS评分及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问明显长于C组(P〈0.05),但两组在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的气管拔管反应,显著缓解手术切口疼痛及降低患者的躁动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杜秋 《四川医学》2014,(9):1147-114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n=50例)及对照组(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 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对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质量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的1个月至3岁患儿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M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25例,M组和S组分别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和七氟烷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术毕(T2)、拔管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时间,同时记录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的情况;在术前、术毕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结果:与T0相比,2组T1时刻的HR、MAP均显著降低(P<0.05);M组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的时间显著短于S组(P<0.01);M组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S组(P<0.05~P<0.01);2组术毕及术后24 h ALT及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可安全用于婴幼儿麻醉,具有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且短时间内手术使用并不影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钟剑洪  刘妙雯  梁江惠 《吉林医学》2011,32(28):5932-5933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与七氟谜吸入麻醉比较,为此类手术探讨更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CI组: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异丙酚3μg/ml;B组持续吸入2.5%~3.5%七氟谜维持手术;观察气管插管、拔管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手术结束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的时间;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MAP、HR明显低于基础值及B组(P<0.05),B组各观察点MA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B组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本研究示A组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停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淋巴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D1、D2、D3组及C组,D1、D2、D3组于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输注,分别于术毕前lh、术毕前30 min、术毕停药,对照组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期意识状态评分(OAA/S)、躁动评分、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和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等.结果 拔管期间各时点,D2、D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同时点C组比较,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1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MAP、H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D3组与C组比较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组拔管时OAA/S评分低于C组(P<0.05).躁动发生率、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和镇痛药使用例数,D2、D3组均明显低于C组和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2、D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术毕前30 min停药,既不延长苏醒时间,又可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