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23岁,未婚.乏力,尿黄,厌食3天,发热2天收入院.既住无肝炎病史.入院后第2天病情急剧恶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进而神志不清,哎吐咖啡样物,月经量增多,黄疸迅速加深,双限呈"落日目",肝区浊音界缩小,病理反射阳性.  相似文献   

2.
肝衰竭时脑水肿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衰竭时脑水肿的研究近况朱安今综述皇甫玉珊审校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脑水肿是各种原因所致肝衰竭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然而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将近五年来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现状做一简要介绍。一、脑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3.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肝脏疾病均可能导致肝衰竭,肝衰竭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着重介绍在内科治疗上依据"三重打击"机制,在肝衰竭发展的不同时相,对肝衰竭并发症的防治,以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1].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年4月~1993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44例,为探讨其临床特点,随机抽样同期非老年人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44例作一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韩涛  李莹 《传染病信息》2010,23(2):72-75
急性肝衰竭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其常见的致命并发症。高血氨、谷氨酰胺积聚、线粒体功能改变、氧化应激反应、血脑屏障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参与其形成过程。笔者围绕急性肝衰竭并发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临床处理进行综述,讨论了ICU监护、低温疗法、人工肝支持系统及细胞移植在其临床救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辛海光  张瑞祺 《肝脏》2005,10(2):97-97
患者男,78岁,因乏力,纳差,腹胀2周,伴恶心,眼黄,尿黄进行性加重1周入院。患者2003年7月初开始无诱因逐渐出现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不适,并进行性加重,1周后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茶色。无皮肤瘙痒,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皮疹,无白陶土样大便,无恶心、呕吐。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否认病前明显不洁饮食及生食海鲜史,否认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衰竭发病率相对升高,是孕产妇死亡主要病因之一。妊娠期肝衰竭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真实客观地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介绍了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单因素指标及各种多因素模型,以及常用模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肝功能衰竭并发黄疸肾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世昌  庞永立 《肝脏》2000,5(4):250-251
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所导致的肝衰竭均可引起多种肾脏病理和功能的变化 ,黄疸肾即是其中之一。我院近年来死于肝衰竭 2 0 0例尸检资料中 ,6 8例存在黄疸肾病理改变 ,本文结合临床做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 0 0例患者为北京佑安医院 1991~ 1998年因肝衰竭死亡尸检病例 ,男 15 2例 ,女 48例 ,年龄 14~ 80岁 ,平均年龄 48岁。按 1995年 (北京 )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经病理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 1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13例 ,慢性重型肝炎5 3例 ,肝炎后肝硬化 74例 ,原发性肝癌 47例。本组患者生前均没有明确的泌尿系统…  相似文献   

9.
Budd_Chiari综合征引起暴发性肝衰竭1例郑恬金慧君福建省漳州市医院363000主题词肝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肝功能衰竭,急性/病因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531病例报告男,33岁.因进行性腹胀、皮肤黄染2周于1996-04-06入院.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衰竭患者并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年1月—2011年9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念珠菌感染的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93例以中年男性为主,慢加(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共379例(96.44%),且病毒性肝炎为主要病因,HBV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74.05%。137例并发念珠菌感染前存在细菌感染,腹腔多见(42.06%),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念珠菌感染最常见于口咽部,共244例次(43.03%),其次是肺部、消化道等。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提示,76.54%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8.64%和4.69%。结论 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并发念珠菌感染后,多为"二重感染",抗真菌治疗疗效差,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蜂毒致亚急性肝衰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珊  周智  赵有蓉  罗强  任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1):827-827,831
1.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退休工人,因“乏力,纳差,尿黄、眼黄、身黄20 d”入院。入院前20d,由于全身疼痛较剧,用蜜蜂(30-40只)蜇刺右上腹皮肤,治疗后疼痛缓解。当日即出现畏寒、发热,3 d后发热停止。随后感乏力,纳差,厌油,伴尿黄、眼黄、身黄,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腹泻等,无身痒,陶土样大便,无腰痛,酱油色小便。病前和  相似文献   

12.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对目前治疗肝衰竭采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公认的治疗方法有重症监护与支持治疗、针对病因治疗、调节免疫治疗、防治各种并发症、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肝移植等。认为肝衰竭的治疗更应强调内科-人工肝-肝移植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工作中坚持早诊断、早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同时还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制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衰竭并发多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分析抗真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生2个系统以上IFI共73例。其中发生2个系统IFI54例(74.0%),3个系统16例(21.9%),4个系统3例(4.1%)。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36.5%),其次为消化道(22.8%)、泌尿道(19.8%)、血液(11.4%)及腹腔(9.6%)。共分离菌株84株,其中酵母样菌62株(73.8%),为最常见菌株。60例(82.2%)在不同系统中分离出1种菌株,10例(13.7%)分离出2种菌株,2例(2.7%)分离出3种菌株,1例(1.4%)分离出4种菌株。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35.6%,基础疾病治愈好转率为21.9%。抗真菌疗效与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否〉14d有关。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应注重多系统IFI的监测。对于肝衰竭并发多系统IFI,应在重视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并维持适当的疗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致死率高。肝移植仍然是目前PALF唯一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儿童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已显著改善PALF预后。但PALF进行肝移植仍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讨论PALF患儿行肝移植术术前、术中和术后存在的客观问题,将进一步改善PALF患儿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10月出台的《肝衰竭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肝衰竭的指南。国际上迄今为止仅见美国肝病联合会(AASLD)于2005年5月出台的有关《急性肝衰竭处理》的意见书,且范围局限。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指南》最为全面和广泛地反映了肝衰竭的临床诊疗现状。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织撰写,  相似文献   

17.
陈成伟 《肝脏》1997,2(2):97-98
肝脏是机体的代谢中心,也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急性肝功能衰竭时,不但可引起氨基酸、糖及脂类代谢异常,而且由于TNF和IL-6过量产生和枯否细胞功能障碍,使内毒素和其他肝坏死毒性物质未经处理而进入血流,导致脑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以及循环和胰腺功能障碍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肝功能衰竭并发真菌感染15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 ,极易出现机体微生态失衡 ,引起真菌感染 ,而深部真菌感染往往又是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调查了 7年内收治的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所致肝衰竭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情况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调查对象均为 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患者除符合该方案外 ,还具备血清总胆红素 (TB) <171μmol/L或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 40 %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建立新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ALF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非AKI组(n=170)和AKI组(n=83)。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LF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所得指标对ALF患者发生AKI的预测效能。结果 AKI组高血压、糖尿病、肝性脑病、腹水、肺部感染的比率以及WBC、INR、CRP、PCT、NLR、MELD评分均高于非AKI组,PLT、LMR、PNI水平低于非AK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1.267,95%CI:1.124~1.428,P<0....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抗-HCV阳性11个月,尿黄7 d于2015年6月3日入院。既往2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有输血史。患者2014年7月体检发现抗-HCV阳性,HCV RNA 5.2×106IU/ml,肝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四项示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稍低,余正常。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 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