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梁霄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87-8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G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测定FBG和HbA1c水平,并分析HbA1c和FBG的关系。结果 120例糖尿病中HbA1c≤6.0%27例,FBG(5.97±1.46)mmol/L;HbA1c 6.1%~7.0%32例,FBG(7.89±2.62)mmol/L;HbA1c 7.1%~8.0%23例,FBG(9.25±2.98)mmol/L;HbA1c 8.1%~10.0%20例,FBG(10.83±3.46)mmol/L;HbA1c≥10.0%18例,FBG(12.25±4.05)mmol/L。其HbA1c和FB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HbA1c水平增高,FBG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8751,P<0.01)。结论 HbA1c联合FBG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判定具有显著意义,应定期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SDTM)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SDTM进行健康教育与管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6个月后,比较2组血糖、血脂、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BP、BMI均较教育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TC、TG、LDL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FBG、P2hBG、HbA1c、TC、TG、LDL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SDTM能有效促进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实现两者达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微量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HbA1c水平分为6.5%≤HbA1c≤7.0%组(42例)和HbA1c≥8.0%组(38例),测定HbA1c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8.0%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尿微量蛋白水平明显高于6.5%≤HbA1c≤7.0%组(P均<0.01)。结论同时测定HbA1c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对血糖监测和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BG)与12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空腹血糖(FBG)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及54例体检正常人群。HbA1c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 hPBG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清蛋白检测用放射免疫法,记录12 h尿量,计算出UAE。按照HbA1c及2 h PBG水平将113例患者分为A组(HbA1c<7%且PBG<10 mmol/L),B组(HbA1c<7%且PBG≥10 mmol/L),C组(HbA1c>7%且PBG<10mmol/L)和D组(HbA1c≥7%且PBG≥10 mmol/L)。结果113例T2DM患者UA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组UAE水平明高于A,B,C组(P<0.01,P<0.05,P<0.01);A组UAE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A,C组UAE无差异(P>0.05)。结论T2DM病人FBG控制达标后,餐后血糖及HbA1c控制不良仍会加重尿清蛋白排泄。因此强化血糖控制要重视HbA1c和餐后血糖的监测及达标。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在我院集体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986例(除外已经诊断糖尿病者和其他影响HbA1c检测结果因素者),全部检查HbAlc及空腹血糖,HbA1c≥6.5%的318例和空腹血糖(FPG)≥6.1 mmol/L的616例(其中FPG≥7.0 mmol/L者262例),择日再行血糖水平检测或75%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两次检测结果诊断或排除糖尿病。结果进一步检测HbAlc≥6.5%组诊断糖尿病276例,FPG≥6.1 mmol/L组诊断糖尿病311例(其中FPG≥7.0 mmol/L组216例)。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8.4%;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69.5%,特异性为98.3%;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11.3%),明显低于以FPG≥7.0 mmol/L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30.5%)。结论 HbA1c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或提供进一步检查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 HbA1 c 水平,按 HbA1 c 水平分为3组,Ⅰ组(HbA1 c≤7.0%)20例、Ⅱ组(7.0%10%)25例,分析动态血糖波动与 HbA1 c 的相关性,探讨夜间低血糖与睡前血糖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血糖比例Ⅱ组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平均血糖(MBG)、空腹平均血糖(MFBG)、早餐后2 h 平均血糖、中餐后2 h 平均血糖、晚餐后2 h 平均血糖与 HbA1 c 均呈正相关(P 均<0.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有效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随着 HbA1 c 的增高也逐渐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HbA1 c 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P <0.0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6.8%,其中,睡前血糖最低值(7.2±3.4)mmol/L。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HbA1 c 与动态血糖水平显著相关,HbA1 c 与 MBG 相关性最好,睡前血糖在7.2mmol/L 以下,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社区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T2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的因素.[方法]收集本社区就诊的22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达标与未达标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理化指标.[结果]本社区HbA1c达标率仅为43%,HbA1c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密切相关.[结论]目前社区治疗的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血脂、身体质量指数将有助于HbA1c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胱抑素C(Cy-sC)与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和肾脏早期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空腹血糖(FBG)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人群。HbA1c检测采用酶法,2 hPB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CysC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记录24 h尿量算出UAE。按照HbA1c及2 hPBG水平将135例患者分为A组(HbA1c<7%且PBG<10 mmol/L)、B组(HbA1c<7%且P≥10 mmol/L)、C组(HbA1c<7%且PBG<10 mmol/L)和D组(HbA1c≥7%且PBG≥10 mmol/L)。结果 135例T2DM患者UAE和Cys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bA1c>7%组的UAE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HbA1c<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 hPBG和HbA1c未达标者的UAE和CysC明显高于达标者,也高于2 hPBG或HbA1c任何一项达标者。结论 T2DM患者FBG控制达标后,HbA1c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LA1C)与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研究,分析LA1C作为血糖波动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分析373例住院T2DM患者的LA1C与7个时间点血糖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标准差(MGS)的相关性;比较LA1C不同水平患者组间MAGE、比较不同空腹血糖(FBG)和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组间LA1C和MAGE的变化。结果 T2DM患者LA1C与MAGE、MGS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8、0.322,P0.05)。LA1C≥1.68%组的MAGE高于LA1C1.68%组(Z=3.386,P0.05),FBG6.5mmol/L组的LA1C和MAGE低于FBG(6.5~11.0)mmol/L组和FBG11.0 mmol/L组(Z=11.16~11.88,P均0.05;Z=2.52~4.98,P均0.05),HbA1c6.5%组LA1C和MAGE低于HbA1c 6.5%~9.0%组、HbA1c 9.0%~11.0%组和HbA1c11.0%组(Z=2.87~4.55,P均0.05;Z=3.11~5.40,P均0.05)。结论 T2DM患者LA1C水平与患者7个时间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相关,可以作为评价血糖波动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 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并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 <7%)和未达标组(HbA1c≥7%);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分为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bA1c达标率(HbA1c< 7%)为44.9% (97/216),HbA1c达标和未达标的患者空腹血糖[(6.1±1.2)、(7.8±1.6) mmol/L,t=11.6、P<0.01]、餐后血糖[(9.4±1.8)、(11.5±2.2)mmol/L,t=9.1、P<0.01]和甘油三酯[(1.9±1.3)、(2.4±1.3) mmol/L,t=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血管病变(69.8%与86.4%,x2=5.8,P=0.02)、脑血管病变(34.5%与52.4%,x2=6.9,P<0.05)、蛋白尿(20.5%与42.8%,x2=15.3,P<0.01)、周围神经病变(20.5%与39.9%,x2=11.6,P<0.01)和视网膜病变(29.6%与46.5%,x2=7.1,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r=0.76,P<0.01)、2hPBG(r=0.61,P<0.01)、TG(r =0.24,P<0.05)和血糖监测频率(r=-0.55,P<0.01)呈线性相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依次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餐后血糖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方法 54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70岁)服用二甲双胍后血乳酸的变化。方法选择68例老年T2DM患者,其中二甲双胍治疗43例为观察组,再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2个亚组,GFR<60 ml/min 19例为肾功能异常组;GFR≥60 ml/min 24例为肾功能正常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乳酸、阴离子间隙(AG)、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动脉血气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血乳酸和AG分别与年龄、药物剂量、尿素氮(BUN)、肌酐(Cr)、GF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其2个亚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乳酸、AG、FBG、P2hBG、HbA1c、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和AG分别与年龄、药物剂量、BUN、Cr、GFR、ALT、AST、PaO2、PaCO2无相关性。结论老年T2DM患者(≥70岁)服用二甲双胍安全,降糖效果良好;轻度肾功能异常者应监测肝、肾功能及血乳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评价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及自我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运动锻炼方面达标率均较干预前高;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管理模式能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糖尿病教育(半年后每3个月1次),记录患者接受教育的频率,并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接受强化教育的患者由入选时的156人逐渐减少至1年时的33人,依从率仅21.2%;32例数据完整的患者的资料显示,糖尿病教育后FBG和P2hBG下降(均P<0.01),但HbA1c无明显变化。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但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影响糖尿病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 h BG)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和门诊进行OGTT检测的1280例受试者,按其FBG及2 hBG水平分为5组,并行Kappa一致性比较检测两者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能力。结果1280例受试者中,有843例糖耐量正常者(65.9%),251例新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9.6%)及186例新诊断糖尿病者(14.5%);FBG和2 hBG在诊断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人群时,Kappa值分别为0.305和0.790;与FBG相比,2 h BG可以诊断出更多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结论联合FBG和2 h BG检测可以提高糖代谢异常,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 2007年7~12月,研究纳入连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6.5%≤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11.0%]的T2DM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诊断T2DM病史11年。治疗方案为进行16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分别于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4周后及强化治疗16周后测定HbA1c以及血清APN水平。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治疗4周后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HbA1c和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16周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在强化治疗16周后明显增加且与强化治疗前和强化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空腹血糖(b=-0.225,P=0.013)、早餐后2h血糖(b=-0.229,P=0.012)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提高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血脂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代谢综合征高危因素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体检人员249名,并对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及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同时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该人群中甘油三酯(TG)与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PCP)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总胆固醇水平(TC)与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与空腹血糖(FBG)、FINS、FCP、HOMA-IR和HbA1c呈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与FBG、FINS、FCP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同时相关分析提示该人群中TG水平与腰围、血尿酸(UA)和γ谷氨酰胺(γGGT)呈正相关(P0.05);TC、LDL-C与γGGT呈正相关(P0.05);HDL-C与腰围、γGGT呈负相关(P0.05)。血脂水平与血压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血脂水平与胰岛功能密切相关,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积极的降脂治疗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防治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