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尿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意义。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初诊的2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按肾脏损害分为3组:肾小球损害组(血肌酐Scr≥2mg/dl)143例;肾小管损害组(Scr<2 mg/d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0.5 mg/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cetyl-β-D-aminoglucoamidase,NAG)≥17.8 U/g.cr)114例;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的正常组21例。对3组间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RBP及尿NAG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所有患者尿RBP、尿NAG与血尿素氮(BUN)、血Scr、血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并分析61例行肾脏活检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与低分子尿蛋白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尿RBP和尿NAG对MM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肾小球损害组尿RBP显著高于肾小管损害组,而尿NAG显著低于肾小管损害组,两组尿RBP和尿NAG显著高于正常组;尿RBP与血Scr、血BUN、血Cys-C、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而尿NAG与24 h尿蛋白、Ccr呈正相关,与血Cys-C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RBP显著相关,与尿NAG相关性较弱。结论:尿RBP与肾小管损害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尿NAG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并且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尿(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转铁蛋白(Trf)的变化.同时,用酶法检测其血清尿素(Urea),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RBP、mAlb、β2-MG、Trf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RBP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会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RBP可作为诊断肾病早期损害的敏感性指标.同时检测尿、血RBP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且尿RBP的敏感性优于血RB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尿中三种微量蛋白和NAG酶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同时检测尿肌酐作对比,保证结果准确性。三种微量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NAG采用终点法。结果糖尿病患者TF、MALB、β2-MG、N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3.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TF、MALB、β-MG、NAG检测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肾小管损伤早于肾小球。  相似文献   

4.
尿NAG、RBP的变化在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患者尿NAG、RBP的变化,以确定在上述患者中尿NAG和RB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未缓解期患者18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HN)10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DN)20例,分别进行尿NAG/尿肌酐、RBP检测,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肾脏病组尿NAG/尿肌酐、R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NS组最明显。结论: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在出现肾功能减退之前,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小管一间质损伤,从而在尿NAG和RBP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β痕迹蛋白(βTP)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照尿Alb/Cr比值将其分为三组:Alb/Cr正常组6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6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5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0名。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原理检测血、尿βTP,比较各组患者血、尿βTP水平,并与Scr、eGFR以及实验及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尿Alb/C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为(0.70±0.36)mg/dl,较健康对照组[(0.59±0.12)mg/dl]显著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0.82±0.30)mg/dl,较Alb/Cr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1.79±1.19)mg/dl,与其他两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阳性率分别为28.3%、60.0%和87.8%;尿液βTP/Cr阳性率分别为20%、84.6%和90.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βTP与SC呈显著正相关,r为0.705 0(P<0.01),eGFR值与血β-TP呈显著负相关(r=-0.805 1,P<0.01)。尿βTP与Scr、HbA1c、收缩压、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 9、0.240 2、0.164 3、0.241 5,均P<0.05)。结论血清βTP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尿βTP/Cr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三项结果。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IgG、ALB、β2-MG水平,并同时检测尿常规及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在尿蛋白正常组中。尿IgG和β2-MG的阳性率分别为2.8%和28.2%;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2.1%和71.2%;同时。血清肌酐值在两组中不同,尿白蛋白升高组高于尿蛋白正常组;此外,在尿白蛋白升高组中,随着尿中IgG的出现,血清肌酐值相应地升高。结论:尿蛋白三项能弥补单纯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局限性,更准确地反映糖尿病肾病的本来面貌。当尿中ALB处于正常范围时,β2-MG检测能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当尿中ALB升高时,韩检测能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并对肾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在糖尿病肾病 (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 4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6例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尿RBP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 )、β2 微球蛋白 (β2 M)。结果 糖尿病组三种尿微量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以尿RBP敏感性最高。结论 尿RBP的检测可敏感反映早期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尿Alb的放免测定.主要用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尿中Alb的排出量的多少,可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是诊断肾小球肾病的灵敏指标.与尿β2-MG放免测定相配合。则可鉴别诊断肾脏损伤的部位,尿中β2-MG浓度增高。表明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降低。本文对60—70岁左右男女的糖4尿病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利用联合监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糖尿病性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该院T2DM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A组),T2DM单纯糖尿病患者54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受试者尿RBP、NAG和血清CysC水平,比较其差异,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阳性率。结果 A组尿RBP、NAG和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BP、NAG和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NAG、CysC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93%、86.21%、84.48%,联合3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为94.83%,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RBP、NAG及血清Cys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且联合3项指标检测的综合敏感性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测定尿微量蛋白对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敏  马遂  朱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131-113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作为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动态监测ICU危重患者一周内尿微量白蛋白(MA)、α_1-微球蛋白(α_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分别与同期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以肌酐清除率CCr表示)、血Cr(SCr)比较。结果在危重患者中MA、α_1-MG、RBP、NAG尿发生率分别为:80%、83%、63%、87%,四种微量蛋白联测阳性率为93%,而血Cr阳性率仅27%,尿蛋白阳性率66%,肌酐清除率阳性率77%。肾功能不全组较未发生肾功能不全组尿MA、α_1-MG、RBP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尿MA、α_1-MG、RBP可作为危重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尿NAG和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清蛋白(mALB)在早期肾损伤患者尿液中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它们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53例健康体检者,97例病理上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病变但可能有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行尿NAG、mA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尿NAG、mAL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NAG可反应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及其损伤程度,而尿mALB则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尤其是电荷屏障受损的标志,两者同时测定能够为早期肾损伤的预防及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对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高血压、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至弱阳性患者及健康对照尿标本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甙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定量测定,同时进行非浓缩尿的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SDS-AGE),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尿mALB及NAG、γ-G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DS-A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电泳阳性率分别为58.07%、53.45%,联合尿NAG检测阳性率分别提高至66.13%、56.90%。高血压组尿蛋白多数出现肾小管性蛋白成份,其中肾小管型、混合型及肾小球型NAG水平显著高于蛋白未检出组(P0.01)。糖尿病组多数出现肾小球性蛋白成份,其中肾小管型、混合型NAG水平显著高于蛋白未检出组(P0.01)。结论非浓缩尿蛋白电泳联合尿酶检测有助于判断肾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是诊断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组 48例 ,其中Ⅰ期 2 8例 ,Ⅱ期 15例 ,Ⅲ期 5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取第 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白蛋白 (Alb)、血肌酐 (Cr)和血尿素氮 (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 80mg ,持续半年 ,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Cr和血BUN。结果 :高血压病组RBP、β2 MG较正常对照组高 (P<0 0 1) ,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 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N一乙酰一13一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0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为A、B、c3组,5.6%〈A≤6.5%、6.5%〈B≤8.0%,C〉8.0%)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D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组血清hs—CRP、Cys—C、RBP和尿液肌酐(cr)、NAG及mALB(西门子特种蛋白仪)水平。结果T2DMA组RBP、Cys—C,BC两组血清hs—CRP、Cys—C、RBP和尿mALB/Cr、NAG/Cr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组最为明显;C组81%的T2DM患者5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结论初诊T2DM患者HbAlc≤6.5%即提示有早期肾功能损伤,随HbAlC增高而损伤加重。联合测定血Cys—C、RBP、hs—CRP和尿mALB、NAG可能有助于从不同层面评判初诊T2DM早期肾功能损伤,Cys—c和RBP可能是较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疾病中联合应用的价值,并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已确诊的30例肾小管损伤患者(I组)、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II组)、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Ⅲ组),和30例健康者(IV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显色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8-D氨基酸核苷酶(NAG)和尿胱抑素c(CysC)的水平,并比较各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4个指标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比较各组的阳性率。结果I组与Ⅱ组、Ⅲ组、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Ⅱ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β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G2-MG、CysC、RBP、N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4个指标联合应用阳性率为100%。结论β2-MG、CysC、RBP、NAG水平变化能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作为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对临床诊断儿童肾脏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T2DM早期DN患者完全随机化分为GSH组和非GSH组,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卡托普利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B-D葡萄糖苷酶(NAG)、24 h尿白蛋白(Alb)含量、空腹血糖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GSH组中的GSH用法:2.4 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8 d.结果 GSH组治疗后尿β2-MG和NAG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4 h尿Alb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GSH组治疗前后Cr和Cys c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Alb量、尿β2.MG、尿NAG含量,随着HbAlc水平升高呈明显增高,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O.675,P<0.01;r=O.478,P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RBP、mALB、β2-MG、NA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RBP、mALB、β2-MG、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三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85.1%,RBP与β2-MG、NAG呈显著正相关(P<0.05).mALB与RBP、β2-MG、NAG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预测及病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2型糖尿病(T2DM )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 UAER 正常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2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尿 NAG 、RBP 、TRF 、α1‐MG 水平。结果 UAER 正常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NAG 、RBP 、TRF 和α1‐MG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 UAER 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检出各项指标阳性率最高,NAG 、RBP 、TRF 、α1‐MG 阳性率分别为64.0%、52.0%、72.0%、76.0%;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均达到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0.0%和96.0%。结论联合检测 NAG 、RBP 、TRF 和α1‐MG 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在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速率法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肌肝。结果:127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糖尿病患者尿IgG、TRF、mALB、α1-MG、β-MG、RBP及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到86.23%。结论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尿酶是诊断糖尿病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RBP、24小时尿mALB及NAG进行检验分析。根据24小时尿mALB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无DN组)、B组(DNIII期组)、C组(DNIV期组)、D组(DNV期组),比较4组CysC、RBP、24小时尿mALB及NAG的数值及阳性检出率。结果随着DN病情进展,血CysC、RBP、尿mALB、NAG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B组尿mALB、NAG水平较A组已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CysC、RBP水平较A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C组血CysC、RBP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各指标阳性率依次为尿mALB〉尿NAG〉血CysC〉血RBP。结论血清CysC、RBP和尿NAG可作为早期诊断2型DN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DN的早期检出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