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伟  梁宏伟  赵宝峰  郭浩 《武警医学》2018,29(11):1069-107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4至2016-10收治的42例踝关节骨折者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8周取出固定下胫腓的螺钉。随访24个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42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AOFAS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除骨折有效固定外,术中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及固定有利于提高骨折治疗的优良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质骨加压螺钉和Endobutton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达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资料,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7~69岁,平均42.8岁;左侧55例,右侧45例;损伤类型:旋后外旋型Ⅳ度29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1例,旋前外展型Ⅲ度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皮质骨加压螺钉组与Endobutton钢板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皮质骨加压螺钉组手术时间(63.58±16.93)min显著短于Endobutton钢板组(90.16±6.02)min(t=3.658,P=0.03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t=0.875,P=0.361)、术后TBCS(t=0.986,P=0.205)、TBOL(t=1.338,P=0.159)水平,踝关节功能优良率(χ~2=0.444,P=0.5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211,P=0.6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button钢板治疗相对于皮质骨加压螺钉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但皮质骨加压螺钉以其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贾斌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5):410-412
目的 探讨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2月~2010年1月,采用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14例.通过随访及标准的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5(16.1±2.3)个月.术后X线片均见踝穴正常.根据改良Baird-Ja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人工韧带以不同固定方式重建治疗下胫腓联合体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应用PET韧带重建治疗27例下胫腓联合体损伤,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2~47岁,平均35.5岁。其中伴踝部骨折26例,单纯下胫腓联合体损伤1例;采用双侧悬吊技术或者单侧悬吊加可吸收螺钉挤压螺钉固定技术。结果对患者随访18~23(20.4±1.3)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下胫腓联合间隙、踝穴解剖正常,至术后18个月无复位丢失。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8例,良8例,一般1例。结论PET人工韧带重建术能够提供短时间恢复功能所需要的高韧性,早期恢复踝关节活动范围。采用单侧悬吊加可吸收螺钉挤压螺钉固定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多韧带松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多韧带松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0例, 女16例;年龄18~48岁[(27.5±7.1)岁]。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改良Brostr?m法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距骨倾斜角变化评价踝关节稳定性,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改善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8~47个月[(25.3±8.5)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5.6±4.7)°降低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4.1±1.3)°、(3.5±0.9)°(P均<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5.8±14.5)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86.5±5.6)分、(93.4±4.2)分(P均<0.01)。VAS由术前的3.0(2.0, 4.0)分降至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结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0月,对2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入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恢复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6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1例未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患者,负重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而疼痛。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锚钉松动等发生。结论应重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的连续性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锚钉具有创伤小、对踝关节生理影响小等特点,是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微型带线骨锚钉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使用经验。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患者3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本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9~32岁,平均(24.1±6.4)岁。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13~25个月,平均(16.8±6.7)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关节功能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微型带线骨锚钉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有效恢复了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合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术联合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反复扭伤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关节镜探查术联合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3例.结果 除1例失访外,余22例均按指定时间(术后3、6、12个月)返院复查,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30-79(49.18±11.28)分,术后3个月75-100(83.82±6.42)分,术后6个月76-100(92.73±5.27)分,术后1年76-100(92.91±5.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探查联合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前韧带结构缺失。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术,距骨侧采用Socket-anchor技术。术前1周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3±5.28月(12~30月)。患者术前VAS评分2.9±0.55分,术后VAS 0.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73.55±7.52分,术后96.45±4.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从术前2.6±0.82分提升到术后6.35±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踝关节轻度僵硬,无韧带再断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Socket-anchor技术行全关节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急性创伤所致跟腱断裂一期未行修复导致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共32例,缺损长度3-6(4.6±1.0)cm,手术所用肌腱为经过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在跟腱远端和近端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采用双束 Kessler 法端端吻合,术后常规跖屈20-30°位固定踝关节,足背肢具或石膏板固定4-6 w。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评分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15.0±3.5)个月,其中2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Ⅱ期愈合,1例因为排异反应取出移植肌腱由于疤痕愈合未行再次肌腱移植,目前可以正常行走。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OFAS 足踝评分从术前(50.5±5.5)分提高到术后(90.5±6.5)分。结论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可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手术效果可,并可避免取自体腱造成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患者更容易接受,移植物可长期保存,但长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48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9~56岁,平均45.1岁.本组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共置入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96枚,寰枢椎复位满意,术中无脊髓损伤.术中出血250~900 ml,平均370 ml,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3例出现椎动脉损伤,3例出现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术后均获随访9~64个月,平均46.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的(7.1±2.8)分改善至术后的(13.3±2.1)分(P<0.05).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为寰枢椎不稳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ans-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rod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in treatment of old odontoid fracture combined wit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48 patients with old odontoid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treated with trans-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rod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10.There were 30 males and 18 females,at average age of 45.1 years old(19-56 years).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kull traction preoperatively.Results A total of 192 pedicle screws(96 screws for the atlas and another 96 for the axis)were implanted in all the 48 patients who obtained satisfactory atlantoaxial reduction,with no spinal cord injuries.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average 155 min,with blood loss for average 370 ml.There were three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and three with inferior posterior arch fracture of the atlas during operation.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of 46.6 months(range,9-64 months),which showed bone fusion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with no loosening,displacement,instability or breakage of the screws.The JOA score was improved from preoperative 7.1 ±2.8 to postoperative 13.3 ± 2.1(P < 0.05).Conclusion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1月采用经皮微创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5~70岁,平均65.5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道路交通伤10例。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腕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DASH评分)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5.6±6.5)min,术中出血量(35.8±4.5)m L,骨折愈合时间(7.5±2.5)个月;腕关节掌曲(73.2±6.4)°,背伸(64.5±4.2)°,旋前(81.6±3.5)°,旋后(76.5±5.5)°;DASH评分(5.6±2.4)分。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微创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4例(18足),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54岁,平均37.8岁;左足5足,右足13足;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1例,重物砸伤1例,摔伤1例。SandersⅡA型2足,ⅡB型5足,ⅡC型1足,ⅢAB型3足,ⅢAC型6足,ⅢBC型1足。受伤至手术4~24d,平均9.2d。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6周,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进行临床功能及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采用AOFAS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8min;出血量20~200mL,平均75.5mL;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率100%,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皮缘坏死、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术前(30.5±1.0)分,末次随访(87.9±6.6)分(P <0.01);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结果示优11例,良4例,中3例,平均(89.8±8.6)分,优良率83.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8±0.3)分、(1.0±0.5)分(P <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Bohler角(17.9±8.6)°、(37.2±6.8)°,Gissane角(104.1±18.7)°、(131.1±8.5)°(P<0.01);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分别由术前(39.5±4.3)mm、(46.7±5.2) mm、(79.7±8.1)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49.6±5.1)mm、(37.2±4.2)mm、(82.5±8.8)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跗骨窦切口三维次序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创伤小,极少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nelliⅢ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早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急性FanelliⅢ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15例,并通过早期手术治疗进行了修复,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21.2±5.3)岁(19~3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7例,运动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左侧8例,右侧7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胫骨外旋角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量表收集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患膝功能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38)min(62~151min),失血量(73±131)m L(62~162m L),随访9~17个月,平均(11.5±3.6)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膝关节僵直、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等并发症。胫骨外旋角度(与健侧对比):减少0~5°(不含5°)者12例,减少5~10°(不含10°)者3例,术前15例均10°。至最后一次随访,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是膝关节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早期修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四零七医院脊柱关节科治疗的66例后踝骨折患者。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39.6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钢板内固定33例(钢板组)和螺钉内固定33例(螺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随访:钢板组(24.7±11.3)个月,螺钉组(23.8±10.3)个月(t=0.338,P=0.736);手术时间:钢板组(77.8±13.9)min,螺钉组(67.8±14.6) min(t=2.850,P=0.006);术后住院时间:钢板组(6.6±1.7) d,螺钉组(6.4±1.8) d(t=0.464,P=0.644);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钢板组(9.2±2.1)周,螺钉组(10.8±2.2)周(t=3.022,P=0.004);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11.6±2.7)周,螺钉组(12.5±2.9)周(t=1.304,P=0.197)。术后6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89.5±6.5)分,螺钉组(82.3±6.4)分(t=5.731,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91.4±6.3)分,螺钉组(91.3±6.7)分(t=0.0623,P=0.950);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19.4±3.5)°、(38.6±5.7)°、(19.8±3.7)°、(24.7±4.4)°,螺钉组(17.2±4.6)°、(35.2±4.8)°、(17.2±3.2)°、(22.1±5.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20.3±4.3)°、(40.3±5.5)°、(21.2±3.5)°、(26.2±4.2)°,螺钉组(19.8±4.3)°、(41.3±5.5)°、(20.8±3.5)°、(26.8±4.2)°。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踝骨折,采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采用钢板固定,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活动,早期(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更优,而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和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检测与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基本手术情况,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手术前后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Gissane角等各指标值,手术后Maryland评分、美国足踝协会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与SH-36评分、手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分别为(50.3±4.5)min、(15.8±2.3)m L、(4.3±1.3)d、(4.9±0.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值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在功能、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AOFOS评分、SH-36评分分别为(91.8±1.4)分、(79.3±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后足部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外侧扩大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重X线侧位片"距骨中心胫骨中轴距"L值对于评估踝关节骨折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笔者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复位后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27例)和B组(18例),对比A、B组负重X线侧位片L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需要进行重建手术的B组,通过手术干预,减小L值,对比手术前后的疗效。结果 A、B组患者L值分别为(1.26±1.4)mm、(2.43±2.0)mm,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312,P0.05);B组18例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完成手术重建,随访时间(17.1±7.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43.1±15.9)分,末次随访为(83.3±1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14,P0.05)。结论负重X线侧位片"距骨中心胫骨中轴距"L值可以作为评估踝关节复位的精确诊断标准,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共收治5例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7~62岁,平均46.2岁。单纯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1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者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X线摄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受伤情况,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后,于伤后1周左右(第4~10天)行经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8~14个月)。5例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4分(57~94分)。1例于术后1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结论经踝后内侧入路结合无头加压空心钉治疗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安全可靠,术中可清晰暴露,复位固定良好,避免了内踝截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