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分制管理下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医学教育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能促进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新的课程体系应当构建核心课程模块,加大人文课程比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学科界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压缩总学时,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构建医学院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修订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新乡医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体现了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整合,加大了学科融合,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重,加强了临床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控制总学时,压缩周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鼓励勤学多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只注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忽视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校开始逐渐的完善课程体系,主要重点在于完善选修课的课程设置.选修课虽然在高校教育中开始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选修课本身从其性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选修课课时较少,一般都在30个学时以内,但教学内容较多却没有统一的教材,并且学生对学习选修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不高.所以,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都很重要.生命伦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为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方法:对江苏省8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8所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人文课程必修课开设最多的为5门,最少的为0门;选修课最多的为10门,最少的为1门。医学人文课程必修课总学时最多的为104,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86%;最少的为0;选修课总学时最多的为160,占选修课总学时的12.42%;最少的为32,占选修课总学分的2.22%。结论: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的教育,高校需要通过改革教育模式等方法来构建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教学结构体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能够使其知识得以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能力。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可由三大知识模块组成;模块1、模块2以学分教育为主,侧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模块3以非学分教育为主,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基于信息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和累积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选课制的前提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具有引导性的课程设置菜单,建立一个尽可能丰富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水平,本文就综合大学"平台 模块"下医学教育的课程规划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的,对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情况各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必修课总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9.6%,最低的只有7.4%,平均为8.6%;人文社科选修课总学时占选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45.4%,最低的只有21.8%,平均为34.2%;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关于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  韦勤  王蕾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31-133
结合近年来我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的实际,提出通过构建医学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以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通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以及融情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的第二课堂建设,进一步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为毕业生就业铺平道路,这也是大学生毕业后为社会服务的立足之本.开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设计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化"课程实为一种微观课程形态,它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去实现一种明确的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是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学科章节体系而建立的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在课程设置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模块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即按照能力的目标类型及养成规律,分为三类模块课程:人文素质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人文素质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人文素质专业模块课程.  相似文献   

11.
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在国外医学教育领域,已形成了“综合性课程”、“以问题为基础课程”、“以社区为基础课程”等多种医学课程模式。我国的医学院校已开始初步尝试。新的医学课程模式在为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加强初级卫生保健训练、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减轻学生课程负担等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于2000年开始对医学成人学历教育中的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学等本科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根据集群式课程结构模式,按照公共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实习三大模块,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编写教学大纲.在保证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对学生新知识、新进展的教学,提高了医学成人本科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经过连续3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医学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基础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对不同对象进行调查和开展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座谈,不断调整整合方案,确定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方案整合了基础医学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将18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6大课程模块。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初步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员的授课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并逐步引导学员形成整体系统的医学学习思维,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和趋势。同时,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反映出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比较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课程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探索构建了临床医学模块化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五大课程模块、八门整合课程为主要内容,符合国家医疗卫生发展需要和医学教育改革趋势。课程实施中,大力推进小组讨论式教学、培育高素质核心教学团队、高效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现代医学健康思维的日趋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与死因结构认识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挑战.为适应这一挑战,有关机构制定了中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提出以下构想:整合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内容融合;构建人文社科学位管理模式;建立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建设,这将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进行"四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建立不同面向的应用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条块分割、教学中讲授与训练单一、人才培养支撑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此改革建立了一套强化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达到了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适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创新型医学人才,中山大学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结合具体校情,针对传统医学学科式课程“前后期割裂,内容交叉多”的缺陷,组建了“243”型课程体系,并以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与实践创新教育平台为抓手,构建隐性课程环境,实施全人教育。围绕这一教学理念,继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医学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打造临床实践教育平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发展。本文简述了“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课时量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与期望值差距较大。通过医学生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突显临床实践的作用, 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校对接制度、医学生人文素质考核制度和医院带教老师立体化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48-151
作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其将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疗人才作为目标,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对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医疗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此次研究分析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现状,探究了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策,以期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所需的具有专业技能及理论基础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