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端粒酶与喉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酶激活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端粒酶结构、功能及其与喉癌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声门上型喉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了HEP-2喉癌细胞系,26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结果:HEP-2喉癌细胞系呈端粒酶阳性,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4.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40%(P〈0.01),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未出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活化是喉癌发生的重要遗传学改变,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 9000二步法)检测40例鼻息肉标本及10例健康者下鼻甲黏膜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催化亚基蛋白hTERT)的表达。结果:健康者下鼻甲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鼻息肉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与鼻息肉的复发呈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对临床预测鼻息肉复发倾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R-银染法对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20%和88.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35),临  相似文献   

5.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伯俊  周春晓 《耳鼻咽喉》2000,7(3):175-178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  相似文献   

6.
喉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EL ISA) ,对 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 39例端粒酶呈阳性 (83% ) ,而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均为阴性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端粒酶活性在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 ,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喉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并可望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应用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1,POT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2,TRF2)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及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喉癌、19例声带息肉中POT1和TRF2的表达水平。结果POT1和TRF2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0%和70.00%,在声带息肉中未见POT1和TRF2的表达。POT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POT1在高及中分化喉癌中的表达(P〈0.05),POT1的表达水平在喉癌的不同发生部位、T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病理、T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喉癌中POT1的表达与TRF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OT1和TRF2在喉癌中高表达,两者在喉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OT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短发夹RNA(shRNA)对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及PCNA、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靶向hTERT mRNA特异的shRNA的质粒pEGFP-shTERT.将pEGFP-shTERT转染CNE细胞,TRAP 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EGFP-shTERT成功转染入CNE细胞后, 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抑制;大量细胞凋亡;处理后24及48 h,PCNA蛋白下调至64.41%、58.67%(P<0.05),Caspase-3上调到1.55、1.60倍(P<0.05).结论:shRNA靶向抑制hTERT基因在鼻咽癌CNE细胞系中的表达,能显著地抑制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调节PC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端粒酶、PCNA和Caspase-3共同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属于非编码RNA中的一种,通过影响染色体的重塑、转录和转录后基因表达水平来调节机体功能.近年研究发现,l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多种lncRNA在喉癌中表达异常,其可能在喉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在喉癌的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其在喉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ifluoromethylornithine,DFMO)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Hep-2生长特性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抑制多胺生物合成逆转肿瘤恶性表型的分子机理寻找线索。方法 根据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er)观察分析Hep-2细胞生长状况;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检测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DMFO(2.5mmol/L或5mmol/L,5d)处理Hep-2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1期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减少;细胞形态及FCM证明有细胞凋亡诱导;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当用腐胺与DFMO同时处理Hep-2细胞时可防止上述变化的发生。结论 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可引起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这些变化与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有关。提示端粒酶的抑制可能是抑制多胺生物合成导致肿瘤恶性表型逆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癌旁上皮端粒酶活性阳性的9例患者其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阳性。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喉癌分子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鳞癌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头颈部鳞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癌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探讨粒酶活性定量分析在头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共检测取自25例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组织样本55份,其中7例患者同时取有原发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癌两份样本,以23份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①32份原发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cpm值)在1000以上的28份,除2份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3份正常组织的端  相似文献   

13.
喉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链亲合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喉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并以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结果:p27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声带息肉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喉癌临床分期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喉癌病理分级G1~G2与G3之间差异较明显,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喉癌术后3年存与死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27蛋白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27蛋白的表达与喉癌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喉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n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表达在喉癌预后中的作用,运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检测了60例喉癌和20例正常喉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发现20例正常喉粘膜组织全部为阴性,60例喉癌组织中44例出现EGFR阳性表达(阳性率73.3%)。EGFR的表达与喉爆发生部位、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生存率之间显著相关。低分化喉癌EGFR的表达较中、高度分化喉癌明显增高(P<0.05)。具有EGFR阳性表达的喉癌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结果提示,EGFR的表达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喉癌生物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E—candherin两种黏附分子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38例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和7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Syndecan-1和E—candherin的表达并根据阳性瘤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的比率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Syndecan-1和E—candherin的阳性染色部位主要集中于细胞膜,E—candherin也可表达于细胞间质。Syndecan-1和E-candherin在恶性程度高的癌细胞上膜表达明显缺失,并与组织学分化、肿瘤大小密切相关。Syndecan-1和E-candh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上的表达结果有相关性,但无敏感性差异。结论:Syndecan-1和E-candherin的表达可能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身荧光内镜在早期喉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用自身荧光内镜在早期喉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疑有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在显微喉镜下暴露喉腔,由短弧氙灯提供的过滤蓝光(波长380~460nm)激发检查部位的自身荧光,通过高清晰度摄像系统获取自身荧光图像并加以分析、诊断,图像储存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做比较。结果正常喉黏膜和轻度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显示典型的亮绿色荧光信号,中、高度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呈现绿色荧光的减少、消失;自身荧光内镜可把高度非典型性增生和癌前病变与低度非典型性增生和炎性病变区别开来,敏感度可达97.8%.特异性为86.7%。假阴性结果(1例)是由重度的上皮过度角化所致;黏膜的炎症充血和瘢痕易于产生假阳性结果(4例)。结论自身荧光内镜图像技术是无创性诊断喉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辅助性方法,操作简单,敏感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Pearson术式治疗晚期喉癌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Pearson术式在治疗晚期喉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earson术式治疗28例晚期喉癌,对其中的26例同期行颈清扫术或分区性颈清扫术。结果:术后随访3~5年,27例(96.4%)能发声,其中发声良好者11例,一般14例,差2例。无一例误咽。3年生存率为78.6%,5年生存率为68.4%。结论:Pearson术式治疗晚期喉癌,既能保留喉的大部分功能,又能根治病变,提高了一部分传统上需做喉全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c-myc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33/39)和82.1%(32/39);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蛋白均未见阳性表达,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1/10),经统计学分析hTERT和c—myc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相关性。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hTERT的激活及c—myc的过度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myc基因可能是hTERT激活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