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常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包括跟骨下滑囊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疾病。笔者自1998年起,运用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足跟痛76例,同时与单纯药物封闭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12例足跟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采用针刀合并神经阻滞治疗足跟痛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认为针刀合并神经阻滞治疗足跟痛具备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神经阻滞术配合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跟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江 《山西中医》2009,25(12):43-43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术配合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患者俯卧于床上,足跟朝上,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3—4mL做局部麻醉。选用4号针刀微创松解术;并用曲安奈德注射液0.3mL、维生素B120.5~1mg做局部封闭。结果:全部有效,治愈41例(占82.0%)。结论:神经阻滞术配合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足跟痛是骨伤科临床极常见的症状,其中以跟骨结节前内侧骨突下面的疼痛最多见.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多年来一直是临床治疗学的疑难病,保守和手术治疗都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应用微型针刀治疗跟痛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晓英  杨强  李明波 《河北中医》2010,32(8):1131-1133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跟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跟痛症患者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针刀联合跟痛汤熏洗治疗;对照组70例行局部封闭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8%,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跟痛汤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英  刘亚彬  常红  梁健 《河北中医》2012,34(12):1849-1850
足跟痛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是以跟骨底面一侧或双侧痠胀或针刺样疼痛为主症,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大多数是无菌性炎症所致,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所致,常伴有跟骨结节骨刺形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2009-02—2011-10,我们运用小针刀治疗足跟痛68例,并与针刺治疗6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术松解外侧跖神经第一分支治疗慢性足跟痛69个足(53例)。术前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保守治疗期平均14个月。曾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的有44例(89%)。用足跟圈或矫形鞋的有63个足跟(91%)。术前足跟注射过类固醇制剂一次以上者59个。在运动中出现疼痛的有34  相似文献   

8.
<正>足跟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足跟骨下疼痛为主的慢性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中包括足底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跟骨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有酸胀疼痛感或针刺样痛,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与体重超重、长途行走、久站久立、老年软组织退变、骨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1]。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跟骨周  相似文献   

9.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着处骨质增生及压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质增生。笔者收集骨伤科门诊2008年3月-2008年12月的60例足跟痛的患者,采用海桐皮汤外洗配合足垫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足跟痛症为临床常见症,原因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以跖腱膜炎、跟骨骨刺最多见。笔者从1937-1月~2006~1月采用小针刀治疗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足跟痛是一种临床症状,是指由多种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的急慢性疼痛。国内对本症还没有统一的名称,通常称之为跟痛症、趾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等。常见于站立工作者、运动员及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发病率增高,跟痛症也逐渐增多并日趋年轻化。因其缠绵难愈。故而又是治疗上的疑难病。笔者自2008年来,采用针刀配合本院协定处方“肢伤外用方”制成的中药垫治疗足跟痛60例,并与2007年单纯针刀治疗组进行了对照观察,发现针刀配合中药垫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足跟痛症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针刀治疗足跟痛症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足跟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春 《中国针灸》2002,22(6):400-400
方法:针刺配合药物治疗。(1)针刺:主穴为阿是穴,配合承山、昆仑、跗阳、阳陵泉、环跳、委中等穴,行针5分钟,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患者局部有酸感出针。可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2)药物治疗:干姜20g、独活20g、肉桂10g、桂枝16g、麻黄10g、杜仲20g、巴戟天15g、川芎15g、牛膝15g、秦艽15g、红花15g,水煎1剂,早晚分服。疗效观察:治疗64例,男26例,女3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单侧患病45例,双侧患病19例;有外伤史者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针刀、针灸治疗梨状肌下孔神经血管卡压症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针刀治疗该病的疗效情况和作用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针刺组取患侧环跳、秩边、居髎、委中、阿是穴,施以普通针刺。使用痛阈测定仪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阈值变化。结果针刀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针刀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P〈0.01)。针刀组痛阈值平均上升幅度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梨状肌下孔神经血管卡压症能使痛阈值升高,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观察分析海桐皮汤熏洗联合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均用针刀治疗,观察组用海桐皮汤熏洗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热敷联合针刀治疗。2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隔7 d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Maryland足功能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2组经治疗后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降低,踝-后足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海桐皮汤熏洗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疗效优于单纯热敷联合针刀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铍针松解结合拔罐负压对跖腱膜炎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跖腱膜炎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A组采用铍针结合拔罐治疗,B组采用海桐皮汤加减泡足治疗,两组3周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标准,压痛仪测量压痛值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压痛值较治疗前疼痛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铍针松解结合拔罐负压对跖腱膜炎跟痛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外治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孟彪  高立珍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75-1076
<正>赵和平系湖北省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病研究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受益良多。赵师认为肝肾精血亏虚是导致足跟痛的内因,受寒、劳损、扭伤等为诱发因素,痰瘀互结是导致足跟痛难愈的根源。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取效较快,但效果短暂,内治法调理脏腑功能,调畅气血,虽取效较缓,但见效后比较持久,内外  相似文献   

18.
19.
观察针刀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松解跖筋膜。结果:42例中痊愈25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结论: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跖腱膜炎引起的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多缓慢起病,无明显外伤史,可有数月、甚至数年病史。患者足底负重痛,疼痛向足前内侧放射,以晨起站立时疼痛显著,忍痛行走片刻后缓解,但行走过久后疼痛加重;甚至表现为持续性活动痛、负重痛。局部可有软组织坚韧、肿胀,跟骨结节前内侧压痛,伴或不伴有前足压痛,足过度背屈时疼痛多加重。跟骨侧位X片见跟骨结节处伴或不伴有鸟嘴状水平骨刺形成。笔者查阅、分析、汇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