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80例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人,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42)和开腹组(n=38)。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在保肛率和预防性肠造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显著早于开腹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及远切端长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环周切像均阴性。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在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短期疗效及肿瘤学结果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47例,依据患者术前mFI评分分为无衰弱组(mFI≤0.29,106例) 、衰弱组(mFI> 0.29,41例),并对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手术相关数据、短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的患者被评估为衰弱。衰弱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高于非衰弱组患者(13.7±8.6 vs 10.5±3.8 d,P=0.025;20/106 vs 16/14例,P=0.011)。结论 mFI过高是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术前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进行mFI评分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依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84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两组均至少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两组患者CD3+、CD4+、CD8+均较术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观察组术后第1天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同步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且利于患者免疫系统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TME,对照组患者行开腹TME,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肠粘连、尿潴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大小、切除标本长度、吻合口瘘发生率、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远端切缘长度及肿瘤分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程短及预后好等优点,整体上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到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肿瘤距离肛门5 cm以下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选择同期进行传统开腹手术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痛剂使用量上少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在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患者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恢复更快,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La-TME)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La-TaTME)用于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分别进行La-TaTME和La-T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排尿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PAC-QO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La-Ta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时间较La-TME有所延长,但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回顾行TME治疗的12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66例于腹腔镜下行TME(观察组),57例开腹手术行TME(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标本肿瘤学指标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排便时问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保肛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两组标本的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标本长度和清除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至2010年8月,观察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死亡、复发和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下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TME手术一样的远期疗效,且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单孔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单孔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快,达到了一定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在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短期疗效及肿瘤学结果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47例,依据患者术前mFI评分分为无衰弱组(mFI≤0.29,106例)、衰弱组(mFI 0.29,41例),并对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手术相关数据、短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的患者被评估为衰弱。衰弱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高于非衰弱组患者(13.7±8.6 vs 10.5±3.8 d,P=0.025;20/106 vs16/14例,P=0.011)。结论 mFI过高是预测新辅助治疗后行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术前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进行mFI评分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合理依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观察组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7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分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补体(C3、C4)及T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4+、CD8+)等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6.45%(4/62) vs. 5.45%(3/55)]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保肛率[80.65%(50/62) vs. 65.45%(36/55)]、根治率[83.87%(52/62) vs.  70.91%(39/55)]、回肠末端造口率[61.29%(38/62) vs. 23.64%(13/55)]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6% vs. 18.18%)(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IgG、IgA、C3及C4水平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均低于术前1 d,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恢复较快,且于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恢复较慢,与观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CD3+、CD4+、CD8+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P<0.05),组间比较,术后1 d观察组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 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与单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其手术效果相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肛率及根治率较高,且可明显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3例,按术式分组,其中30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A组,33例行腹腔镜下双吻合器术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为B组。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排便能力、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 ±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累积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排便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较B组短(P<0.05);术后6个月时排便优良率显著优于B组(χ2=4.237,P=0.039),住院费用显著低于B组(t=8.290, P=0.000);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69)。 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行改良Bacon’s直肠癌根治术或行双吻合器术直肠前切除术,在并发症、生存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排除能力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为26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保肛手术的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与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36个月,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是微创、可行、安全的,在操作上较开腹手术暴露良好、解剖精细,可进一步提高保肛率,术后患者痛苦少、康复快,可同时达到根治要求。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短期疗效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组的26例腹腔镜和54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比两组保肛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前12例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2.36min和136.53min(P0.01),但随着例数的增加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下降,后14例手术时间平均168.73min,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12.17ml vs.378.33ml,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5枚vs.14.17枚,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排气时间2.56d vs.4.67d,P0.01;进固体饮食时间3.84d vs.4.80d,P0.01;留置尿管时间3.17d vs.5.87d,P0.01)。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64dvs.15.38d,P0.01),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2.97万元vs.2.42万元,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完全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或更优的短期疗效,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性的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38例根据IMA分型行精准保留LCA并廓清IMA根部淋巴结(保留LCA组),34例不保留LCA,行传统高位结扎术(高位结扎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率及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高位结扎组术后2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2例吻合口漏,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并清扫根部淋巴结可达到肿瘤根治效果,并能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病例信息完整行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中48例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造口组),50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口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与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明显多于未造口组(均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造口组造口还纳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明显低于未造口组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P0.05);生活质量方面,造口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腹泻状况评分在术后半年内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减轻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不同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保留左结肠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3例。其中40例予以传统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33例患者予以双侧入路保留左结肠动脉。本研究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术中术后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第三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VSA评分、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2年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管血运障碍、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双侧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相近,但可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月至2015年的12月116例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临床资料,每组58例。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恢复情况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开腹组2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2年内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近期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n=19)及SOX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组(观察组,n=16).记录两组患者化疗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