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斑性肢痛症肥城市孙伯镇医院(271607)王洪星李玉堂女,62岁,1996年7月28日就诊。1年前,脚、手、头相继出现发作性剧烈刺痛,以夜间为甚。半年前,脚、手皮肤出现潮红,足部紫绀,并有多个约3cm×3cm大小不等的红斑,压之褪色,有时红斑内出现...  相似文献   

2.
红斑肢痛症     
红斑肢痛症河北省迁安县中医院(064400)王丽刘向东患者女,23岁。因双足灼热疼痛2h于1993年10月20日就诊。3年前,患者因同样病变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为红斑肢痛症,经治疗症状消失,但以后经常发作。就诊前2h,因长久行走后出现双足突然灼热疼痛...  相似文献   

3.
赵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84-2385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9岁,因“双下肢阵发性灼痛2年”入院.症见:间断发作下肢皮肤灼热疼痛,疼痛发作与室温升高有关,肢体喜冷,冬日也喜裸露下肢,每晚需用电扇吹足心方能入睡.皮肤敏感,衣物摩擦即疼痛剧烈,体温正常,无发热寒战,无明显间歇跛行及夜间静息痛,二便正常,无烦渴.查体:双小腿弥漫充血,下肢体毛减少,甲板增厚,皮温略降低,股动脉、腘动脉搏动正常,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减弱.  相似文献   

4.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以肢体远端阵发性皮肤潮红、剧烈烧灼样疼痛和局部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少见疾病,属于中医热痹范畴。由于临床较为少见,多有诊断不准确、易延误病情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病势多严重、患者痛苦大等特点。本病多发于冬季,易误诊为冻疮,鉴于此,现将我科治愈的3例典型病例予以总结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患者冯某,女,18岁。因双足红肿、阵发性剧烈疼痛8天于2000年2月14日入院。入院时患者双足潮红,足趾阵发性剧烈疼痛,以夜间为甚,疼痛为烧灼样,痛甚时不能入睡,抬高双足或双足伸出被外则痛势稍减,遇热则痛甚,疼痛间歇期双足遗留有麻木感。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给维生素B_1、腺苷、维生素B_(12)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有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蔡某,男性,19岁.2008年5月13日入院,患者自3岁起,出现双足底灼热难忍,尤以活动或春夏天气炎热时为甚,因年幼不谙人事,故长期不喜穿着鞋袜,需赤足方舒.及长,症状逐渐加重,足底热感加剧,且往上发展,小腿亦灼热、肿胀,伴有疼痛,色如涂丹,夜间为甚,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加重,需浸泡冷水或吹宅调、风扇方缓解,最严重时每半小时需浸泡一次冰水.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江某,女性,17岁,双小腿、足背皮疹伴肿痛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足背见鲜红色大小不一网状红斑,于下垂体位,或行走时,或遇热后红斑加重,并伴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抬高肢体,或休息,或冷刺激后红斑、肿胀、疼痛快速减轻,无血疱、坏死,无结节,无腹痛、腹泻,无鼻衄、齿衄,无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8.
李宇宏 《四川中医》2009,(7):101-102
目的:观察凉血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疗效。方法:根据辨证,32例患者均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止痛的凉血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结论:凉血四物汤加减是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理想处方。  相似文献   

9.
<正>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多发于四肢末端,有灼热剧痛、皮色潮红、灼热或活动后疼痛加重等特征。近年来,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植物神经疾病,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多见于中青年。口服西药阿斯匹林或血管收缩剂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我们近年采用针刺治疗,疗效较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2~50岁;病程最短7d,最长6个月;发于双下肢6例,四肢3例,全身1例。临床表现以肢体为重,尤其是足趾、足底的阵发性红、热、肿、痛、皮肤潮红,疼痛呈灼样剧痛,夜间发作次数较多。温热、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兰启防 《新中医》1997,29(6):21-22
红斑性肢痛症,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病位在肢端。与脾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证。临床分为脾虚血燥与风湿热毒两型,运用自拟方忍冬I号方与忍冬Ⅱ号方分别治疗;待标实祛除后,继以健脾为主,固本善后,防止复发。经36例临床病例观察,结果治愈25例(占69.44%),好转10例(占27.78%),总有效率为97.22%,本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孙亚峰 《中医杂志》2002,43(2):126-126
现代医学认为,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肢端小动脉发生阵发性血管极度扩张而出现红肿热痛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本症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病27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病变部位均发生在足部,患足53只(双侧发病26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者并非同时发病,间隔时间1~5天,平均2.6天。年  相似文献   

13.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以发作性肢端剧烈灼痛,皮肤潮红和皮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其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致肢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阵发性扩张所造成的。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以双侧足部受累最为常见,亦可侵及上肢,但较少见。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开始治疗此病时也感棘手。单纯用中药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等方法疗效总不够满意。后试用针刺放血,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性肢痛症9例河北省郑州矿务局总医院(452371)周世杰,张淑红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病理变化为肢体对称性阵发性血管扩张,女性多见。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2例...  相似文献   

15.
16.
红斑性肢痛症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潮红或肿胀,伴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肢端血管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中药治疗本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中,门诊患者17例,住院患者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38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5年;高温致病者12例,受冷凉致病者3例,慢性炎症致病者3例,不明原因者2例。本组病例均发生于双下肢肢端。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中药治疗。基本方:生地黄、知母、连翘、桑枝各15g,忍冬藤20g,麻…  相似文献   

17.
张某,男,12岁。因发作性四肢疼痛1周,头痛2天入院。1周前活动后出现四肢烧灼样疼痛,疼痛难忍,疼痛持续1h自行缓解。以后遇热、活动后反复发作,经当地医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两日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入院时表现为遇热或活动时突然发作,四肢对称,尤其以双足、双手剧烈灼热痛为主要症状,其皮肤潮红充血,轻度肿胀,  相似文献   

18.
阎领全  秦前刚  阎艳  李用才 《新中医》2004,36(10):62-63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舒缩功能性障碍疾病,目前还缺乏可靠治疗方法。自1998年9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亚峰 《新中医》2001,33(10):59-60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疾病,表现为肢端小动脉发生阵发性血管极度扩张而出现红肿热痛。目前西医还缺乏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方法治疗本病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12例。病变部位均发生于足。患足53只(双侧发病26例,单侧发病1例)。双足发病时间间隔1-5天,平均2.6天。年龄16-71岁,平均28.4岁,病程1-37天,平均5.8天。冬季发病者18例,春季发病者9例。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肢端突…  相似文献   

20.
罩捞藤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斑性肢痛症 ,是比较罕见的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多在气温突然下降、受寒或长途行走后急性发病 ,以青壮年多见 ,以双侧肢端 ,尤以足部对称性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 ,夜间痛甚为其特点。笔者自 1982年春 ,采用罩捞藤治疗本病 80例 ,获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50例 ,随机分治疗组 80例中 ,男32例 ,女 4 8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2 2岁 ,以 16~ 18岁居多 ,共 73例占 91.2 %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6个月 ;病变部位 :下肢末端 ,呈对称性 ,其中皮损发生于双足 6 2例占 77.5% ,局部皮肤潮红 19例占 2 3.7% ,双足局部肿胀 2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