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3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37例,恢复期16例)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分别比较其急性期和恢复期及有或无肾损害HSP患儿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HSP急性期患儿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Pa<0.01);肾损害组血清sVCAM-1、sICAM-1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Pa<0.01).结论 sVCAM-1、sICAM-1参与HSP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期相关;血清sVCAM-1、sICAM-1水平增高可作为儿童HSP肾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表达的意义。方法HSP患儿58例。其中急性期30例,缓解期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血浆VEGF、sVCAM-1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HSP急性期患儿血浆VEGF、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a〈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939P〈0.001)。结论VEGF、sVCAM-1可能参与HSP发病过程,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1.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观察组6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血清sICAM-1含量,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41例,未合并紫癜性肾炎22例,分别与健康儿童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恢复期下降(t=4.335,5.448,P均〈0.01);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一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血清。ICAM-1含量较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炎症性变化机制参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CAM-1含量变化与损害程度有关,急性期血清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IgA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在过敏性紫癜(HSP)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5例HSP患儿(其中急性期40例,恢复期15例),20例健康儿血清SVCAM-1水平,应用荧光免疫印片法检测IgAAECA阳性率。结果HSP肾炎组SVCAM-1较非肾炎组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HSP肾炎组IgAAEC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肾炎组,IgAAECA阳性组SVCAM-1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SVCAM-1、IgAAECA参与HSP的发病过程,可反映疾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观察组6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血清sICAM-1含量,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41例,未合并紫癜性肾炎22例,分别与健康儿童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恢复期下降(t=4.335,5.448,P均<0.01);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较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炎症性变化机制参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sICAM-1含量变化与损害程度有关,急性期血清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6.
Zhang QY  Liu W  Lei K  Dong Z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54-455
近年来,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 38例 (2 0例全身型 ,8例多关节型和 10例少关节型 )活动期与缓解期JRA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患儿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1.活动期全身型、多关节型及少关节型JRA患儿血清sICAM 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 0 1) ,全身型较少关节炎型明显增高 (P <0 .0 5 ) ;2 .治疗后全身型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多关节型与少关节型治疗后sICAM 1水平较治疗前虽有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CAM 1在JRA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血清sICAM浓度与病变类型有关 ,但不适合作为病情缓解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6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sICAM1水平,以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sICAM1与IgE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sICAM1参与哮喘的发病,并可作为哮喘发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43例普通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48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重症肺炎恢复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较普通肺炎急性期明显增高,但不同病原体所致重症肺炎血清sICAM-1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ICAM-1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肺炎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住院的44例急性期、36例恢复期MPP和3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和诱导痰(年龄大能合作者:急性期34例、恢复期28例和对照组30例)中SICAM-1水平,白细胞总数(T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嗜酸性粒细胞(EO)、肥大细胞(Ma)以及巨噬细胞(Mφ)分类。结果MPP急性期患儿血清SICAM-1和痰SICAM-1水平、N、L、EO、Ma分类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Mφ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3组患儿Tc比较无差异(P均>0.05);恢复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急性期和恢复期并哮喘患儿血清和痰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哮喘者(P<0.05)。急性期血清SICAM-1变化与痰SICAM-1、N、L、EO、Ma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821,0.351,0.418,0.623,0.409 P均<0.05),与Mφ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394 P<0.05),与TC无相关性(r=0.287 P=0.07)。结论SICAM-1水平在MPP急性期患儿血清和痰中明显升高,并发哮喘患儿中尤为明显。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46-154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34.12 P<0.01);2.吸入糖皮质激素后3、6和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逐渐降低,各治疗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其中治疗后3、6个月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12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黏附分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sICAM-1水平升高而起到缓解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探讨ET-1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1例不同病理分级HSP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肾组织ET-1蛋白及mRNA表达,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结果1.正常肾组织及HSP患儿肾组织中均有ET-1表达。正常肾脏肾小球、系膜ET-1仅微弱表达;远端肾小管表达多于近端,间质无表达;HSP患儿肾组织ET-1表达信号明显增多,肾小管表达比对照组增多,主要见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P均<0.05);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4 P<0.05);2.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不同病理分级HSPN患儿肾组织ET-1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Ⅰ-Ⅳ级病理损害者ET-1表达水平随病理加重而表达增加,病理表现为Ⅴ-Ⅵ级者,ET-1表达与上述各组比较有所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急性期组相比,恢复期组ET-1表达明显减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4.尿常规检查正常组与异常组,E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组织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ET-1;ET-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在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积极行肾组织活检确立H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寻求HSP的病因治疗。方法检测HSP特别是腹型HSP患儿及正常无症状儿童血Hp抗体(Hp-IgG)的阳性率;通过快速尿素酶的方法检测腹型HSP患儿的胃黏膜Hp感染发生率;将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根除Hp治疗加常规治疗和单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HSP患儿150例,特别是90例腹型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腹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加入根除Hp三联治疗2周可减少HSP复发。结论Hp感染可能是儿童HSP的病因之一,根除Hp治疗可减少HS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肝素钠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肾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保护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和比较110例肝素治疗组(男64例,女46例)和105例对照组(男61例,女44例)HS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8水平;并随访6个月。结果1.治疗前肝素组与对照组IL-6、8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肝素组IL-6、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IL-6(116.50±19.45)vs(123.88±22.55)ng/L,t=2.573P=0.011;IL-8(0.161±0.043)vs(0.173±0.048)μg/L,t=2.024P=0.044]。2.随访6个月后,肝素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25%)较对照组(39.8%)明显降低(χ2=5.061P=0.024);肝素组发生肾受累的时间(35.0±13.2)d较普通组(26.0±12.1)d明显延迟(t=2.659P=0.010)。结论肝素可降低HSP患儿血清IL-6、8水平,且能降低肾受累的发生率,并延迟发生肾损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血浆白三烯B4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白三烯B4(LTB4)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住院HSP患儿55例(HSP组),同时取健康同龄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LTB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同时观察LTB4水平与二者的相关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血浆LTB4[(63.5±20.8) ng·L-1]与健康对照组[(34.5±10.0) ng·L-1]比较明显升高(P<0.01);2.CD4+CD25+调节性T 淋巴细胞[(3.81±1.10)%]与健康对照组[(4.45±0.90)%]比较明显降低(P<0.05);3.Th17细胞[(1.80±0.66)%]与健康对照组[(0.52±0.24)%] 比较明显升高(P<0.01);4.血浆LTB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 淋巴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5),与Th17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结论 LTB4可能参与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