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临床就诊患者20例,年龄8~17岁,平均12岁。阻生部位以尖牙最多,所有患者均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间隙,之后行手术将牙齿移植于合适位置,不损伤牙周膜及牙乳头,牙根周围骨缺损区可植入适量羟基磷灰石(HA),钢丝或夹板固定。术后3~6个月进一步正畸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移植牙均稳固于牙列中,牙龈形态良好;X线片追踪观察,移植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正畸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治疗前牙埋伏阻生,可增进美观,恢复牙弓外形及口腔功能,为一种可行的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自体移植牙的预后疗效。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正畸治疗中缺牙间隙的管理与自体牙移植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优势、临床适应证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的 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对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于西宁市口腔医院就诊的60例牙体缺损或(和)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随 机分为单修组(n=30)和正畸+修复组(n=30)。单修组单纯开展牙体修复或(和)牙齿种植修复治疗, 正畸+修复组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齿功能、口腔健康状态和并发症发生 情况。结果 正畸+修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修组的66.67%(P<0.05);正畸+修复组治疗后口 腔清洁程度、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单修组(P<0.05);正畸+修复组OHIP-14评分低于 单修组(P<0.05);正畸+修复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与单修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修复前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错牙合畸形,配合后续修复治疗可解决牙体、牙列缺损 问题,可有效恢复正常牙齿功能,提升口腔健康水平,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螺纹式种植体联合正畸治疗先天缺失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笔者医院口腔门诊治疗的100例先天缺失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种植组(n=50,螺纹式种植体治疗)和联合组(n=50,螺纹式种植体加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缺失牙种植成功率、咀嚼效能及患者对牙体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1年的缺失牙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2.00%、88.00%,均明显高于种植组的76.00%、70.00%;治疗后6个月、1年,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种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性、舒适性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种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缺失牙实施螺纹式种植联合正畸治疗,可明显提高缺失牙的种植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牙体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螺旋CT评价早期移动裂隙两侧的牙齿给予植骨区适当的功能刺激能否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增加新骨的形成,从而提高植骨手术成功率及植骨效果.方法 牙槽突裂患者12例,年龄9~13岁,分为两组:正畸牙移动组(A组),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早期进行正畸牙移动;对照组(B组)只是行自体骨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进行三维CT扫描,并对获得数据进行重建分析,观察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及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术前裂隙宽度及牙槽突裂体积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的新骨成骨体积为(0.98±0.23) mm3,显著大于B组的(0.73±0.15) mm3.新骨形成率在A组为(72.5±11.9)%,显著大于B组的(53.2±9.7)%.牙槽突裂患者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正畸牙移动可顺利使裂隙侧牙齿移入植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CT断面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 早期正畸牙移动可明显减少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吸收,其对植入骨的改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伤性脱位牙再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提高再植成功率的临床经验。方法:53例患者65颗外伤性脱位牙患者行牙再植术,其中25例采用GBR植骨技术,临床随访观察1~5年。结果:65颗外伤性脱位牙再植成功53颗,成功率为81.5%,经植骨后美学效果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再植成功与就诊时间、保存方式关系密切,对于牙槽窝唇侧骨板有缺损的患者通过局部GBR植骨手术处理可以改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种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伴有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患者35例,应用正畸与种植联合修复伴有牙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35例患者。结果本组35例共植入48个种植体,治疗时间12~24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7.8±5.5)个月。种植术前正畸治疗结束时,除5例因Bolton指数不调,前牙覆盖偏大外,其余均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修复体自然美观舒适,咬合功能良好。序列治疗完成后,随访3年,所有患者的48个种植义齿均获得成功。结论对于伴有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对前牙错牙合畸形与牙列缺损患者予以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义齿治疗对其牙齿功能及菌斑 附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前牙错牙合畸形与牙列 缺损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义齿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单独种植义齿治疗 组(单独治疗组),各50例。比较两组牙齿功能、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牙 齿咬合、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发音功能评分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 疗组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 率为92.0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错牙合畸形与牙列缺损口腔 正畸联合种植义齿治疗较单独种植义齿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菌斑附着,改善患者牙齿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选择需正畸治疗伴埋伏阻生牙患者56例,均行普通X线片及CBCT,比较普通X线片、CBCT及术中肉眼所见情况,评价CBCT指导正畸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上颌埋伏牙50例,共计71颗牙.普通X线片可发现颌骨内埋伏阻生牙,但不能清晰显示埋伏牙具体定位情况;锥形束CT三维重建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显像后,所有患者均清晰、直观地显示埋伏阻生牙的信息.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完成矫治,其中39例进行正畸牵引治疗,17例采用了拔除方法.普通X线片与CBCT术中符合率分别为80%、100%.结论锥形束CT可直观反映埋伏阻生牙的三维图像,为埋伏阻生牙的诊断和矫治方案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对提高矫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可用于指导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诊断、制定矫治计划和评价矫治效果,在口腔正畸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平度市第五人民 医院口腔科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 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修复疗法,试验组予以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齿恢 复情况、口腔卫生情况、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 照组的80.95%(P<0.05);试验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咬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 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美观性、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发音功能、牙 齿咬合关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 (P<0.05)。 结论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 率,改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促进牙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牙周炎致前牙移位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的患者,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待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再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内收、平整、排齐因牙周炎导致移位的前牙,同时配合牙周护理及调牙合等措施,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牙合创伤,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美观。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牙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附着水平等。所得数据采用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针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消除牙合创伤,排齐牙列,恢复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畸形技术联合外科导萌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门诊患有上颌埋伏阻生牙80例病例,运用方丝弓技术,同时联合外科导萌术联合治疗,另外选取8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活动矫正器,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上颌牙覆盖度,牙槽整齐,导萌牙无松动,牙周无红肿发炎,2年随访疗效稳定而且综合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矫正畸形术联合外科导萌术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牙折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经正畸牵引后桩冠修复治疗的23例(24颗)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正畸牵引治疗患牙断端均达龈缘上1mm,平均牙合向移动2.5mm,残牙根尖区牙槽骨骨密度基本正常;桩冠修复半年后复查,疗效优14例(15颗),良8例(8颗),差1例(1颗),优良率95.7%。结论:正畸牵引联合桩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牙折在保留天然牙根同时避免邻牙损伤,美观及功能效果恢复良好,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于我院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6例(41颗)埋伏阻生前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26颗。结果:41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15颗埋伏前牙经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6颗行导萌术治疗,5~10个月后萌出排齐。导萌组有2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可以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15.
吕昕  李艳君  赵蕊妮  简丹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87-1688
目的:评价应用齿科手术显微镜进行前牙直接树脂充填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30例(60颗)上颌双侧中切牙吻合龋进行直接树脂充填治疗,其中30颗患牙在齿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治疗。结果:在齿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治疗的患牙治疗成功率高达96.7%。结论:应用齿科手术显微镜进行前牙充填术可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 (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 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 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 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 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 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 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 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青少年不同情况前牙缺失的临床矫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0年12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57例,其中前牙先天性缺失的31例,外伤性缺失的8例,埋伏阻生致牙列缺损的18例,分别采用正畸、正畸与口内、修复、口外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治疗后,除1例患者家长不配合治疗,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美观与功能稳定的效果。讨论:对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治疗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埋伏牙及错位牙牵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单侧发生的埋伏牙及错位牙患者,通过微种植体支抗提供牵引力,将患牙移动到牙列中,并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埋伏牙及错位牙在微种植体支抗提供的牵引力作用下,均移动至牙列中,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较好;5例患牙牙根发生轻度吸收,15例牙根未见吸收。结论:将微种植体用作埋伏牙及错位牙矫治过程中的牵引支抗,是矫正该类错牙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冷光美白技术治疗变色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变色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变色牙患者(其中四环素牙22例,氟斑牙20例,增龄性黄染牙2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Beyond冷光美白治疗和Opalescence漂白剂家庭漂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PR-650分光测色仪进行美白治疗前后牙齿颜色的对比,半年后复查。比较两种方法漂白效果及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变色牙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白,实验组有9例患者(25.7%)有轻度牙齿酸胀不适感,对照组16例患者(45.7%)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酸痛感。统计学分析表明,Beyond冷光美白技术疗效优于Opalescenee家庭美白法(P〈0.05)。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是一种可靠的美白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