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381例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1例色素痣样的病例做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色素痣样皮损中,病理诊断符合色素痣327例,符合率为93.7%,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219例(67%),混合痣89例(27.2%),交界痣8例(2.4%)及其他11例(3.4%);327例色素痣中,先天性色痣140例(42.8%),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74例(52.9%),混合痣55例(39.3%),交界痣7例(5%)及蓝痣4例(2.8%);临床误诊为色素痣54例,病理诊断居前5位为脂溢性角化病、血管角皮瘤、基底细胞癌、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结论:色素痣样皮损的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81例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1例色素痣样的病例做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色素痣样皮损中,病理诊断符合色素痣327例,符合率为93.7%,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219例(67%),混合痣89例(27.2%),交界痣8例(2.4%)及其他11例(3.4%);327例色素痣中,先天性色痣140例(42.8%),组织病理类型:皮内痣74例(52.9%),混合痣55例(39.3%),交界痣7例(5%)及蓝痣4例(2.8%);临床误诊为色素痣54例,病理诊断居前5位为脂溢性角化病、血管角皮瘤、基底细胞癌、黑素瘤、鳞状细胞癌。结论:色素痣样皮损的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最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最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恶性黑素瘤等。分析显示日光照射和组织损伤是BCC的重要诱因,而且BCC可发生在色素痣的基础上。结论:由于BCC与一些临床碍容性皮肤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故建议及时作病理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腹痛、腹部肿块、胃出血并休克、柏油样便。钡剂胃造影、BUS及CT平扫均显示胃腔内实质不能定性的肿块。纤维胃镜取部分活组织明确诊断4例,术前确诊率12.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窦部半胃切除术12例;胃部分切除术1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全胃切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进一步诊断有帮助。一经确诊或胃存在实质性肿块,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灶情况,可分别选择局部切除(距病灶边缘3 cm以上)、半胃切除、胃部分切除、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200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5例肝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行肝活检外,其余均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结论随着先进影像技术的不断普及,上述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和确诊肝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最主要和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症(SK)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 月-2023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242例SK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皮损的不同临 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男女SK患病比例为5∶7;不同性别组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SK的发病年龄为25~88岁,发病年龄高峰为31~70岁;高年龄组发病率高于低年 龄组(P <0.05);不同发病部位组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皮损直径为 0.2~2.6 cm,其中直径0.5~1 cm、质中、境界清楚、形状典型、颜色呈灰白色的皮损占比较高;242例 患者的病理分型有角化过度型46例(19.01%)、棘层肥厚型87例(35.95%)、腺样型34例(14.05%)、 扁平型27例(11.16%)、克隆型9例(3.72%)、刺激型22例(9.09%)、黑素棘皮瘤型4例(1.65%)及 混合型13例(5.37%);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SK的有116例(47.93%),误诊为色素痣的有73例 (30.17%)。结论 SK的临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12例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术前确诊率为83.3%,有8例(66.7%)表现为突发性腹痛、呕吐,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症状减轻及消失的交替性变化的特征,即“滚动性肠梗阻”。12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二期手术8例(66.7%),1例采用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和内瘘。3例胆肠内引流术后患者均一期行肠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整形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提示:滚动性梗阻是胆石性肠梗阻的特征表现,及时的B超和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石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部位为胃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6例,结肠2例;19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94.7%,CD34(+)73.7%,SMA(-)68.4%,S-100(-)57.9%。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2例,腰背痛1例。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患者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8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结果  42例中良性 2 0例 ,交界性 1 5例 ,恶性 7例。 4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 1 4例取得活检 ,但仅 5例确诊 (3 5 7% ) ,另有1例疑及本病 ;2 0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确诊率为 40 % (8 2 0 ) ,另有 7例 (3 5 % )提示为本病。随访发现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手术后均无复发 ,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 临床上对胃间质瘤的认识不足 ,应提高胃间质瘤术前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率和病变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90例毛周角化病患者,每2周1次果酸治疗,每次果酸治疗3天后外用迪维霜,每晚1次,4次果酸治疗为1个疗程。自身前后为对照。结果:基本痊愈16例(17.78%),显效56例(62.22%),有效12例(13.33%),无效或者无明显变化6例(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Q53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来笔者医院治疗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采用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调Q532激光治疗,依据患者皮损厚度、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能量密度7.0~9.0J/cm2、光斑大小2~4mm、频率2~4Hz)对皮损均匀照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2次痊愈率(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52.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色素沉着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26.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Q53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较液氮冷冻治疗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瑞乔  沈新明  王益  吴刚 《腹部外科》2010,23(3):160-161
目的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5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经结肠镜检、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证实其病因分别为:结肠肿瘤15例(28.8%),小肠肿瘤9例(17.3%),肠道血管病变9例(17.3%),直肠癌8例(15.4%),息肉5例(9.6%),炎症性肠病4例(7.7%),原因不明2例(3.8%)。其中43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非手术治疗。51例治愈或成功止血,1例死于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结肠镜检、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活检在老年肾脏病中的诊断价值与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行肾活检,且年龄≥60岁的123例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安全性。结果肾活检术成功率100%,肾活检取材肾小球数目均≥10个,共有6例出现轻度并发症,其中一过性肉眼血尿2例(占1.6%),肾周小血肿4例(占3.2%),余无严重并发症。123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105例(占85.4%),而继发性肾脏病为18例(占14.6%)。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26例(占26.0%),IgA。肾病25例(占25.0%),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9例(占19%)。而继发性肾脏病中病理类型以糖尿病肾脏病11例最多见(占47.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占39.8oA)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3.3%)。临床诊断与肾活检结果尚存在差异(P〈0.05)。结论肾活检在老年性肾脏疾病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少且大多较轻,其病理结果对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意外胆囊癌(UG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0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1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意外胆囊癌均经冰冻或石蜡切片病理证实,其中腺癌47例(92.2%),鳞癌2例(3.9%),神经内分泌癌1例(2.0%)及小细胞癌1例(2.0%);根据Nevin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16例,Ⅴ期2例;31例(60.8%)改行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18例(35.3%)仅行胆囊切除术,另有2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随访33例(64.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月(2~60月);Nevin分期(P=0.001)、手术方式(P=0.026)是影响UGC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治手术组患者较非根治手术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绝大多数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腺癌,行根治手术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应根据病理分期,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应用自行组配电视纵隔镜行纵隔镜检查诊断纵隔疑难病灶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为缺少纵隔镜设备情况下如何整合现有微创资源开展纵隔镜检查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 2013年3月127例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10月前应用直达喉镜、活检钳和10 mm 0.胸腔镜自行组配电视纵隔镜完成69例(自组配组),2011年11月后应用Storz电视纵隔镜完成58例(Storz组).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出血3例(填塞压迫止血1例,开胸止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3.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3% (3/69) vs.3.4% (2/58),Х^2=0.000,P=1.000].自组配组明确病理诊断率98.6%(68/69),Storz组100%(58/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9例术前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其中7例同期经股静脉置入上腔静脉支架(自组配组4例,Storz组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71例纵隔镜检查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50例,良性病变21例,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0.4% (50/71);56例拟诊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7例,恶性肿瘤19例,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66.1%(37/56).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微创、安全,是纵隔疑难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利用现有器械和设备自行组配的电视纵隔镜系统,可用于纵隔疑难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 LN患者临床、病理以及实验室资料,总结 LN 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观察内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肾脏损害及肾外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类型,尿常规、24 h 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肌酐、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血白蛋白测定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①123例 LN患者中女性106例(占86.38%),男性17例(占13.82%),发病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2.51±11.10)岁;②临床肾损害表现以肾炎综合征型(48例,占39.02%)和肾病综合征型(42例,占34.14%)多见,无症状型33例(占26.01%),肾功能不全型20例(占16.26%);③LN病理为Ⅳ型者59例(占47.97%),Ⅱ型者44例(占35.77%),Ⅴ型者18例(占14.63%),Ⅲ型者2例(占1.63%)。其中男性以Ⅳ型、Ⅴ型为主(14例,占82.35%),Ⅱ型患者中女性42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39.6%比11.8%,P〈0.05);④单因素分析,脱发、口腔溃疡、浆膜腔炎、大量蛋白尿、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血清 Cys C 升高分别在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存在差异(P〈0.05);⑤以 LN病理、临床表现二分类进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贫血、大量蛋白尿、管型尿、血清Cys C升高者肾脏病理病变较重;⑥补体C3、C4降低者分别为80例(占65.04%)和51例(占41.46%),在病理Ⅳ型、Ⅴ型中尤为显著,Ⅳ型中C3降低者为44例(占74.57%),Ⅴ型中14例(占77.78%);抗双股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AN antibody,抗 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三种抗体均阳性的患者共33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不同病理类型 LN 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LN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浮肿73例(49.7%)、关节炎66例(44.9)%和皮疹65例(44.2)%,而Ⅲ型 LN 患者浮肿及脱发比例较Ⅳ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Ⅳ型 LN 的血肌酐,WBC、Hb、PLT 损伤较Ⅴ型重、补体更低,平均动脉压比Ⅴ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Ⅴ型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较Ⅲ型和Ⅳ型明显升高;Ⅴ+Ⅲ型尿蛋白较突出,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自身抗体在 LN 中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 ANA 126例(85.7%),抗- dsDNA 90例(61.2%),抗- SSA 89例(60.5%);而Ⅴ+Ⅲ型及Ⅴ+Ⅳ型抗- U1RNP 阳性率分别为10例(90.9%)和11例(68.7%),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组病例以Ⅳ型 LN 为主;不同病理类型 LN 各具一些临床、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浮肿是 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复合Ⅴ型患者抗- U1RNP 阳性率较高。应注意Ⅴ型复合型的临床、免疫特征,可能预示发病机制不同,指导临床诊治,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合并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针对2例CLL合并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2例和文献报道共16例CLL合并NS患者,男性14例(87.5%),平均年龄(60.1±11.5)岁,发生水肿为15例(占93.8%),高血压为5例(占55.6%),淋巴结或肝脾肿大为12例(占75.0%),肌酐升高为10例(占71.4%).病理类型中,膜性肾病(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MGN)为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r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为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为3例,淀粉样变性为1例.免疫荧光C3、IgG阳性为11例(占91.7%),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降低为9例(占75%),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为8例(占88.9%).16例患者中2例未提供治疗结果,4例(占28.6%)完全缓解,9例(占64.3%)部分缓解,1例(占7.1%)无明显缓解.结论 目前有关CLL合并N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CLL的控制,NS治疗与否存在争议,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大部分病情可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对乳腺癌术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评估 Watson肿瘤解决方案(WFO)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治疗指南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施手术后确诊为乳腺癌的100例病人资料,术后癌组织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水平,将该100例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录入到WFO系统中,并将其推荐治疗方案与NCCN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治疗指南进行对比,采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100例病人中共有64例(64%)治疗方案一致,其中临床分期为Ⅱ期(42/44,95.5%)~Ⅲ期(15/16,93.6%)及免疫组化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7/8,87.5%)的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5);年龄≥41岁、免疫组化分型为Luminal A型及病理学分级为Ⅲ级的治疗方案也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中年龄41~55岁的病例的治疗方案一致性一般,而年龄>55岁级及病理学分级为Ⅲ级的治疗方案一致性不理想;在年轻早期乳腺癌病人中,临床分期Ⅰ期(7/40,17.5%)、淋巴结转移癌为阴性的治疗方案很不一致(Kappa值<0);而年龄<41岁、病理学分级为Ⅰ~Ⅱ级、免疫组化分型为Luminal B型及HER-2型的病例的治疗方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FO在临床分期Ⅱ~Ⅲ期及免疫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P<0.05)病人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年龄≥41岁、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病理学分级为Ⅲ级的病人可考虑使用;对临床分期Ⅰ期的早期乳腺癌病人不推荐使用。WFO对部分病人可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在乳腺癌术后临床实践方面及临床学习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