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黑线仓鼠寄生蚤情况。方法于2006年4—7月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挖掘黑线仓鼠的巢穴,捕获该鼠体外寄生蚤并鉴定。结果共发现蚤类2科4属7种,黑线仓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为1.41,窝巢的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4.25。结论黑线仓鼠体外寄生蚤的种类较多,有利于了解鼠疫自然疫源地传播媒介种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主要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类10 241只,长爪沙鼠处于优势地位占65.3%,达乌尔黄鼠占25.5%。夜行鼠调查共捕鼠1 39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8.74%和50.43%。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种群在年际间存在演替,夜行鼠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主,转化为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和小毛足鼠,鼠疫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及密度与动物间疫情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我省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平均鼠密度为0.47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2.09%。结论达乌尔黄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2014年黑龙江省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分布情况,为黑龙江省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防治策略。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以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监测黄鼠数量;以5m夹线法监测野外夜行鼠数量,对捕获到的鼠进行血清学检验。结果黑龙江省连续五年平均鼠密度为0.03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1.11%。结论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的泰来县是黑龙江省主要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是达乌尔黄鼠,主要媒介是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次要宿主为小型夜行鼠。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黑线毛足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黑线毛足鼠寄生蚤种类和构成。方法 收集活体黑线毛足鼠 ,置熏鼠桶用乙醚、氯仿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 ,捡蚤 ,直接在显微镜下或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3科 7属 13种。结论 短跗鬃眼蚤为优势种 ,其次为多齿细蚤、二齿新蚤、角尖眼蚤指名亚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毙鼠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中的作用,为动物间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1-2010年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各县(区)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夜行鼠调查采用5 m夹线法,长爪沙鼠调查采用坑式布夹法。结果 2001-2010年共捕获野鼠8675只,隶属5科7属15种,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10年来动物间鼠疫共发生4年次流行,其中自毙鼠检菌阳性率高达61.54%,捕获鼠检菌率为2.31/万,建立了宁夏2001-2010年沙鼠鼠疫疫源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结论自毙鼠在沙鼠鼠疫疫源地的发现,是动物鼠疫流行的早期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999—2019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为该地区动物鼠疫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999—2019年宿主动物监测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对不同月份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9—2019年,共捕获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6 473只,年平均密度为0.9只/hm2,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1.61±2.81)只/hm2,不同月份间的鼠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捕获小型啮齿动物1 273只,隶属于3科9属14种,平均捕获率为1.27%。小型鼠捕获率最高的月份是10月(1.65±2.14)只/hm2,不同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捕获家鼠508只,平均捕获率为0.72%,家鼠捕获率最高的月份是11月(0.88±0.89)只/hm2,不同月份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鼠疫疫源地冬春季监测可有效预警动物疫情,加强冬春季合理灭鼠、灭蚤可有效控制鼠疫宿主媒介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区)和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县)2018—2021年鼠疫调查资料,对比两地宿主媒介构成和自然地理景观差异,为崇礼区潜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1年在崇礼区和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和样方法捕获鼠类,对捕获鼠类及其媒介蚤类进行分类、鉴定;开展鼠疫病原学检测;使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崇礼区,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42 000夹次,捕鼠515只,捕获率为1.23%;样方法调查20个样点,未捕到鼠;获鼠体蚤218只,蚤指数为0.42;在鼠体内均未检出鼠疫菌。在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14 844夹次,捕鼠304只,捕获率为2.05%;样方法共调查1 060 hm2,捕鼠231只,平均鼠密度为0.22只/hm2;获鼠体蚤821只,蚤指数为1.53;在鼠体内共检出鼠疫菌6株,其中分离自长爪沙鼠3株、黑线仓鼠2株、黑线毛足鼠1株。崇礼区黑线仓鼠平均鼠密度明显低于康保县(Z=-2.3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其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方法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鼠种并计算捕获率;用笼捕法捕捉活鼠,取心脏血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在门头沟区捕获小型兽类7种315只,其中啮齿目6种309只,食虫目1种6只,小型兽类捕获率分别为16.60%、4.62%和15.08%;大林姬鼠、北社鼠和黑线姬鼠的捕获率和构成比最高,3种鼠合计占捕获总数的95.18%、88.89%和96.84%.鼠疫菌F1抗体血清学检测标本49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门头沟区鼠类血清学检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常规监测和专项调查,掌握宁陕县鼠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为防治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夜行鼠监测采用5 m夹(笼)线法,家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对2010-2013年鼠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4年共捕获啮齿动物650只,经鉴定属4科9属15种,年平均野鼠密度为4.06%,家鼠为4.68%。结论宁陕县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鼠密度年际波动与灭鼠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鼠密度监测结果,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适时开展群众性灭鼠,可以有效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藏帕里啮齿动物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采取夹捕法、粘鼠板法、笼捕法进行调查,旱獭等较大体型啮齿动物采用活套法抓捕。结果捕获啮齿动物72只,其中黑唇鼠兔57只,藏鼠兔7只,锡金松田鼠5只,喜马拉雅旱獭2只,灰尾兔1只,捕获率8.8%,脱逃率29.4%。结论帕里在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上属古北界,生态环境复杂,海拔较高,生活着多种啮齿类动物,优势种群为黑唇鼠兔,有形成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寄生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东省兴宁市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及寄生蚤的种类.方法2004年4~5月,在不同生境采用鼠笼等工具捕捉鼠形动物,研究其种群结构及所携带的体表寄生蚤种类.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9种共1 062只.其中野外生境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7种,以板齿鼠、臭鼩鼱、黄毛鼠为常见种,分别占45.71%、25.71%和18.57%.室内生境共捕获2目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5.14%,黄胸鼠次之,占41.03%.共捡获蚤类6种,家鼠体蚤以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野鼠以不同新蚤福建亚种为主.结论野外生境啮齿动物种群丰富,室内生境较单一.但室内生境啮齿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第2;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分别占36.36%和34.09%。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3.50%~4.85%),为常年基本稳定型。在不同类型场所中,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8.16%),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7.27%);垂直分布以地面层(6.04%)和地面上层(5.48%)鼠密度高。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0.72)。结论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鼠类的种群组成,探讨其传播血吸虫病的作用。方法 鼠类分类鉴定后,用常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捕获鼠类4目6科11属19种3435只,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要种类,分别占45.09%和28.27%。检验3411只,阳性32只,感染率为0.94%,鼠群EPG(X^-)为5.78。其中高原平坝亚为13.39。结论 从总体上看,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鼠类的传播作用不大,但在高原峡谷区的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2008年4—10月,采用夹夜法对鄂尔多斯沙地7种植被类型中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生境中鼠类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有差异,苜蓿地中鼠类物种数最多,为5种,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3075;沙打旺地仅捕到小毛足鼠。小毛足鼠为各种生境的优势鼠种,占总捕获量的65.83%,但其种群数量动态在不同生境间有差异。结论人为种植不同植被改变鄂尔多斯沙地生境条件,使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产生差异,因此在沙地草场利用过程中应重视鼠类与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预防害鼠随青藏铁路出入西藏自治区(西藏),并造成对西藏和内地的危害,防止鼠疫等鼠传疾病随铁路流行,对青藏铁路沿线那曲段草场鼠类群落组成及密度进行调查。方法在青藏铁路沿线的那曲、安多县和附近的班戈、聂荣、比如及嘉黎县草场,安多县河川草地及那曲县香茂乡青藏铁路护坡和农舍采用夹日法调查。结果草场共收回有效夹1828夹,捕鼠145只,另53只鼠残体,捕获率为10.83%,其中捕获鼠2种,加上河川草地捕获鼠2种,及观察到鼠1种,草场以高原鼠兔为优势种,另有少量的长尾仓鼠、白尾松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铁路护坡捕获高原鼠兔1种,另有1只鼠残体;农舍布放有效夹286夹,捕鼠20只,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农舍以小家鼠和白尾松田鼠为主要害鼠。草场捕获率以7月那曲县为最高,达30.32%。结论青藏铁路那曲段草场以高原鼠兔为优势种,青藏铁路沿线的那曲县香茂乡农舍以小家鼠为优势种;未发现褐家鼠和黄胸鼠分布,但需要加强监控;鼠密度高的地方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