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女,68岁。双侧脱眉20个月,面、臀、四肢结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有一无浸润带,真皮中层及深层弥漫性泡沫样细胞浸润。抗酸染色(4+)。皮肤组织液查菌,BI=4.67。诊断: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2岁。四肢反复出现结节性红斑,左肘关节、腕关节疼痛,并伴有发热、乏力6年。8年前在麻风防治机构被确诊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予联合化疗(MDT)治疗2年。查体:面部散在浸润性红斑,四肢大量疼痛性红色结节,肘、腕关节肿胀压痛;两侧尺神经粗大,无触痛。皮肤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均(+),细菌指数(BI)4.0。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有"无浸润带",真皮内有巨噬细胞肉芽肿,可见泡沫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BL伴Ⅱ型麻风反应。终因治疗无效死亡。尸检提示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     
20053632组织样麻风瘤1例/李明辉(山东淮坊市皮防所),柳玉凤∥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48男,18岁。面颈、臀部、四肢发生丘疹、斑块1年余。皮肤科情况:鼻黏膜充血、浸润肥厚,呈半闭塞状态,表面覆有黏液性分泌物。眉毛无脱落。面部、四肢、臀部可见米粒至花生米大丘疹、结节,少许破溃结痂。左面颊、左上臀两处浸润性斑片。神经系统检查:浸润性斑片处温、触、痛觉减退,双耳大、尺和右胫后神经粗大。取双眶上、耳垂及下颌处皮肤组织液查抗酸杆菌(3 ~4 ),取面部皮损组织液查抗酸杆菌(4 ~5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薄,部分表皮被破坏,表皮下见一无浸润带,真皮内弥漫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浸润灶呈团块状。抗酸染色见真皮内大量抗酸杆菌(4 ~6 )。确诊后按多菌型麻风病治疗。图2参3(惠海英)20053633麻风固定疗程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的分析/胡鹭风(四川省皮肤病医院),宁涌,罗九思…∥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02~604对1984~2003年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20县4836例麻风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固定疗程联合化疗(FDMDT)方案治疗,多菌型(MB)方案3731例,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9岁。全身红斑、四肢麻木半年,临床表现为躯干、四肢见大小不等,椭圆形、梭形及不规则暗红色环状红斑。皮损病理示:真皮全层血管、附属器和神经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团块状浸润。抗酸染色(5+)。皮肤切刮查菌:大腿(2+),腹部(+),背部(+)。诊断为界限类偏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4岁.2007年4月23日因面部、四肢相继出现结节,由黔南州人民医院以疑似麻风介绍到黔南州疾控中心诊治.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麻风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检:一般状况好,面部轻度浸润,左侧额部、面颊部、四肢伸侧、右大腿内侧可见多个密集或散在分布黄豆至指头大小暗红色结节,边缘清或不清,质较软,无压痛,部分结节中央破溃,破溃结节部分自愈后中央留有痂皮,左侧尺神经、右侧腓总神经Ⅰ度肿大,质软,轻度压痛,皮肤组织液抗酸染色阳性(BI:3.0);诊断:麻风(BL).处理:采用MDT(MB)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6.
1992年上半年发现一例BL型家属中四姐弟都患麻风病。例1:江某某,女,15岁,背部及左上肢有数个浅色斑,不对称,边缘不清,查菌BI1.2,诊断为BT型麻风。例2:江某某,例1之弟,男,13岁;面部浸润,有一结节,躯干浅红斑若干个,查菌BI3.4,诊断为BL型麻风。例3:江某某,例1之弟,男,11岁面部轻微浸润,背部浅色斑,边不清,无鳞屑,四肢闭汗,查菌BI1.4,诊断BL型麻风。例4:江某某,例4之弟,男9岁;右耳大神经明显粗大,右耳廓发红,干燥闭汗,触觉丧失,查菌阴性,诊断为BT型麻风。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44岁,因右前臂皮下结节、溃疡3年于2016年7月28日就诊于我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前臂近端屈侧一约黄豆大皮下结节,质地韧,活动度差,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无自觉症状,未就诊未治疗。1年前原有皮疹周围出现一新发结节,约蚕豆大,局部有红肿,无破溃,至外院行皮肤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仅见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其内细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  相似文献   

8.
患者吴×,男,69岁,广州市人,1997年4月18日因 BL 型麻风入院治疗,面部、胸腹部和双下肢呈红色浸润,边界不清;双尺神经粗大(+),无压痛;双手指关节和双足趾关节强直;皮肤查菌BI 6.0。病理检查,抗酸菌6+,BL 型麻风。以MDT MB 方案治疗。1997年6月7日,患者面部和四肢皮疹明显变红,肿胀;双下肢水肿,考虑为麻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多菌型(MB)麻风患者在MDT停药后7年复发,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7岁。1984年10月觉面部浮肿手足发麻到县皮防站检查,因皮肤查菌细菌指数BI2.0+,病理活检:真皮内有麻风特异性炎症,抗酸染色1.0十而确诊为麻风,同时给予氨苯视单疗。1986年11月给予WHOMB麻风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988年10月治疗满2年而停药监测。停药时,躯干、四肢弥漫性浸润基本消退,皮肤查菌BIO斗十,病理检查示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接近临床治愈抗酸染色阴性。患者于1989年10月查菌阴性,1995年11月面部又出现轻度浮肿,躯干出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0岁。反复四肢、躯干结节、斑块伴发热半年,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结缔组织病"。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可见无浸润带,真皮浅深层灶片状炎细胞浸润。真皮内血管、神经、汗腺周围可见泡沫样细胞聚集。特殊染色:AFB(+)、GMS(-)、PAS(-)、GRAM(-)。组织液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右耳垂5+,右眉弓6+,右颧6+,下颌6+,平均细菌密度指数5.75。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患者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误诊误治,未正确诊断,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麻风的认识和警惕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例婴儿麻风。例1为4个月女婴,因1个月前左背部出现两块浅色皮损而就诊。患儿的父母及同胞无麻风病史,但生活在同一家庭内的叔叔患有活动性BT 麻风(皮肤查茵阴性,且已接受4个月的治疗)。体检可见左背靠近臀部处有两块约3cm 大小的浅色斑,皮损无浸润,皮肤查菌阴性,临床诊断为未定类麻风。Dharmendra 抗原的麻风菌素反应阴性,皮损活检为未定类麻风,真皮神经有轻度单个核细胞浸润,神经内有少量簇集的抗酸菌。给予氨苯砜(DDS)5mg/d,治疗6个月后皮损完全治愈。例2为2个月女婴,因1周前腹部左髂窝部出现一块小皮损而就诊。患儿母亲是1例老的BT 病人(皮肤查菌阴性),已接受少菌型麻风联合化疗9个月,且在4个月前判为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麻风病的治疗仅以氨苯砜为主,继发性耐氨苯砜麻风已普遍发生。1977年国外首次报告5例原发性耐氨苯砜麻风。国内亦报道1例。我院通过临床观察及鼠足垫接种实验也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38岁。1983年11月2日因右小腿皮肤麻木12年来院初诊,面部、躯干及四肢浅在弥漫性浸润,右腓总神经明显粗大,足部肌肉萎缩。皮肤查菌:BI:3.33。病理检查见表皮萎缩,真皮有泡沫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查菌4 。麻风菌素皮试阴性。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面部、四肢、足侧缘斑块、结节2个月,躯干、四肢暗红色斑疹1个月。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内见由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足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见白色泡沫样组织细胞构成的结节状浸润,与表皮间有无浸润带,抗酸菌染色(4+)。躯干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血管周围可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呈泡沫状,抗酸菌染色(2+)。面部皮肤组织涂片,抗酸杆菌阳性(4+)。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TRUST半定量1∶1,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阴性。诊断:瘤型麻风伴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于当地疾控中心接受麻风联合化疗(MDT-MB)方案治疗好转,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14.
麻风的家庭内发病较高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一个家系的77人中竟有麻风患者17例则实属罕见。患者,男,52岁,双眉全脱,面部四肢及躯干有边缘不清的红色浸润斑,四肢远端麻木;皮肤查菌(卅);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典型泡沫细胞和大量抗酸菌。诊断为  相似文献   

15.
该县于1986开始用MDT,治疗多菌型病人213例,少菌型88例;后者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2.27%。例一:男、23岁、农民,TI型,于1986年4月开始用MDT—PB方案治疗,10月停药转入监测,未发生麻风反应;1990年7月,躯干及四肢有红斑,左尺神经中度粗大,经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活动期。 例二:男、19岁、学生。1986年8月诊断为BT麻风,用MDT—PB方案治疗。于1987年2月完成疗程,未发现麻风反应。1992年5月发现颜面轻度浸润,四肢有浸润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1岁。左侧面部红肿2周。体检:左面部、左眼睑、鼻梁、眉间、额部见浸润性水肿性红斑片,界限清楚,肤温高,无压痛,皮疹表面皮肤触觉和痛觉略减弱;左眼结膜充血;余处皮肤未见红斑、色素斑和脱屑等皮疹。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均未扪及粗大和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和脂肪层见大量结节状分布的结核样肉芽肿改变,神经周围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Ⅰ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7.
瘤型麻风误诊为结节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6 5岁 ,因面部起红斑 ,下颌部结节浸润 4个月 ,在某医院按过敏给予治疗 ,效果不佳。继而四肢出现红斑 ,后到某地区医院做病理等多项检查 ,诊断为结节病 ,给予雷公藤、强的松等治疗 ,3天后皮疹消退 ,但停药后皮疹复发 ,于 1 999年 9月来我院就诊。查体 患者营养一般 ,精神好 ,面部四肢大小不等浸润性红斑 ,触觉迟钝 ,双眶上神经轻度压痛 ,左侧耳大神经中度肿大 ,轻度压痛 ,皮肤查抗酸菌 ,病理 :表皮萎缩 ,真皮浅中层较多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浸润 ,个别小灶性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较多 ,抗酸菌 4 。诊断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给…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6岁。面部、四肢多发性暗红色丘疹、结节1年。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痤疮。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无浸润带",真皮内见巨噬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及泡沫细胞。抗酸染色(4+)。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相似文献   

19.
报告大腿寻常狼疮1例.患者男,68岁.右大腿红斑、丘疹、斑块伴瘙痒30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肉芽肿性炎,部分结节中央疑有坏死物,并见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真皮全层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个别浆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阳性,T-SPOT.TB检测阳性.PPD试验(++++).诊断:寻常狼疮.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右下肢皮肤起斑疹伴感觉减退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皮肤起斑疹,感觉减退,无痛痒.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按"玫瑰糠疹"、"湿疹"等治疗,无明显效果.半年前面部、躯干渐出现暗红色斑疹、斑块,无自觉症状.2005年7月转到我站就诊.起病以来睡眠、胃纳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患者有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有吸毒史.发病前2年,曾与面部有类似皮疹、鼻梁塌陷者有密切接触.体检:面部、躯干散在分币至儿掌大斑疹、斑块,色暗红,边界不清,浸润.右下肢可见杯口至手掌大淡褐色或正常皮色斑疹,表面干燥,汗毛脱落.右膝关节以下皮肤温热觉、痛觉、触觉消失.左眼睑稍下垂,眼结膜充血,双侧耳廓、耳垂稍肥大,呈浸润性.未触及浅表神经粗大.皮肤组织液涂片查抗酸菌(+),细菌指数6.0.查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试验阴性.诊断:瘤型麻风(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