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51例)及HCC组(76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DCP浓度,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清AFP浓度,对比分析DCP、AF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对HCC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及背景肝病等临床病理特征与DCP、AF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的DCP平均浓度分别为17.72±9.59、26.12±12.64、37.45±18.26和806.71±639.79mAU/ml,可见DCP浓度在四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且HCC组DCP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AFP平均浓度分别为7.93±5.42、14.59±11.91、16.29±14.10和547.47±544.98ng/ml,HCC组AFP浓度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统计分析显示血清DCP、AFP对HCC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8.95%、73.68%,而两项联合使用对HCC诊断阳性率提高至89.47%。较大病灶(〉5cm)、门静脉癌栓(PVI)阳性HCC患者的DCP浓度高于小病灶、PVI阴性HCC患者;HBSAg阳性HCC患者DCP浓度高于HBSAg阴性HCC患者。结论:DCP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浓度与HCC的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不受HBV感染的影响,适用于我国以HBV感染为背景肝病的HCC诊断,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AFP高,联合DCP、AFP检测能明显提高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血循环DNA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样本,37例肝良性病变(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和41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纯化血浆循环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血浆DN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血浆循环DNA在H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HCC中位血浆循环DNA浓度(173 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9 ng/mL)和肝良性病变组(46 ng/mL)(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49和0.874.而HCC血浆DNA浓度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P=0.001),AUC为0.703.以18.2 ng/mL作为诊断HCC的临界值,其诊断特异度为90.2%,敏感度达90.3%;与血清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效率,AUC上升至0.974,其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5.1%和94.4%.伴肝内播散或脉管癌栓HCC患者的血浆DNA浓度(261 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痛栓患者(142 ng/mL,P=0.035).结论:定量PCR技术可精确定量血浆循环DNA浓度;血浆DNA分析对于HCC诊断,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BV DNA阳性肝癌(HCC)患者血清HBeAg检测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HBV DNA阳性HCC肝切除术患者60例,HBV DNA阴性HCC肝切除术患者60例.60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中依据肿瘤病灶局限、肉眼以及镜下均无肝内播散和门静脉浸润的低侵袭组,共28例;肿瘤组织伴有多发性肝内播散和(或)门静脉主肝癌栓者为高侵袭组,共32例.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HBV DNA水平,观察肝功能变化并检测血清HBeAg水平.结果:HBV DNA阳性组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60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为48例,阳性率为80%,60例HBV DNA阴性HCC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为12例,阳性率为20%,(P<0.05).不同侵袭组HBeAg表达比较: 32例高侵袭组中29例HBeAg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0.62% ,28例低侵袭组中19例HBeAg检测阳性, 阳性率为67.86%,(P<0.05).结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和HBeAg可作为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FP,GPC3,DCP和VEGF4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肝癌组,另外收集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浓度,ROC曲线分析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P、GPC3、DCP和VEGF的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VEGF (0.817)、GPC3 (0.812)、DCP(0.724)和AFP(0.534);特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GPC3(0.707)、VEGF(0.692)、DCP(0.665)和AFP(0.653).其中GPC3和VEGF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DCP和AFP(P <0.05),但GPC3与VEG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52和0.800,显著高于任何一种标志物(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18,高于任一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血清GPC3、DCP和VEGF的检测可协助AFP诊断原发性肝癌,联合4种标志物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共298例。其中,肝细胞性肝癌(HCC)组18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11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3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PIVKA-II水平,分析其与血清AFP水平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HCC组血清PIVKA-II和AFP水平均高于其它各组(P<0.05)。HCC组患者PIVKA-IIROC曲线下面积优于AFP(P<0.05)。PIVKA-II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1.5%,高于AFP的64.7%(P<0.05)。血清PIVKA-II 水平与肿瘤大小、数目、门静脉/肝静脉癌栓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血清PIVKA-II检测有助于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和临床病理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Talin1的水平,评估其在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LC)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HC)的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alin1的水平,并与常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结果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alin1相对于AFP在HC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CC患者血清Talin1的水平明显高于LC和HC组(P<0.001)。在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方面,Talin1的诊断精确性高于AFP。结论 Talin1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标志物,可以用于HCC的临床诊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传统的诊断标志物AFP。  相似文献   

7.
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XY  Li N  Ding HG  Jiang FF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2):943-945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43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10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219例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HCC组GP73分别为(22.1±8.5)ng/ml、(81.4±57.2)ng/ml和(271.5±202.3)ng/ml,HCC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CH/LC组(P<0.001).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7,以100 ng/ml作为cut-off值,GP73诊断HCC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3.2%.在149例甲胎蛋白(AFP)<400 ng/ml的HCC样本中,有108例(72.5%)GP73>100 ng/ml.对4例AFP<400ng/ml的HCC患者连续检测表明,GP73与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GP73可作为HCC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的指标,尤其对AFP<400 ng/ml的HCC患者有较好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与肝细胞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74例HCC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22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人体血清TPS和AFP水平。分析TPS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与AFP比较。结果 HCC组TPS血清水平仅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肝硬化及肝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PS与DB、IB、ALT、AST、γ-GT、LDH以及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数目、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FP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PS与HCC肿瘤侵袭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性显著,因此必须谨慎对待肝病患者血清TPS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s)在肝细胞癌 (HCC)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 9例 (男 3 4例 ,女 5例 )共 4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VEGF、Flt 1和KDR/Flk 1的蛋白表达。观察病灶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肝硬化等。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 ,如年龄、HBsAg、HBV和AFP情况。手术结果记录病灶大小、数目、肝硬化和包膜情况。病理结果记录病理分级、肝硬化等情况。结果 :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 )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而VEGF的表达与Ed 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以及肝硬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KDR/Flk 1表达阳性病灶 2 9个 ,阳性率为 70 73 %( 2 9/4 1) ;KDR/Flk 1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 (或 )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也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KDR/Flk 1蛋白的表达亦与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肝硬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Flt 1阳性病灶 2 8个 ,阳性率为 68 2 9% ( 2 8/4 1) ;Flt 1的表达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组织胸腺素β10 (Thymosin beta-10,Tβ1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Tβ1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Tβ10 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和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Tβ10 mRNA在正常肝组织(1.30±0.53)及癌旁肝组织(1.21±0.50)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HCC组织(1.01±0.41)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正常肝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β10 mRNA在人HCC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及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血清AFP 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β10 mRNA在HCC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myb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B-my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mRNA在HCC组织(0·0375±0·0168)及癌旁肝组织(0·0353±0·0128)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0·0265±0·0099)中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yb在人H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明显有关,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B-myb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46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70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18例非癌肝组织中CD14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6mRNA在肝癌组织(0.044±0.0178)明显高于在癌旁肝组织(0.0367±0.0121)中的表达水平(P<0.01),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0.0263±0.0102)中的表达水平(P<0.05)。CD146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含量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明显有关,而与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D146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转移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9例HC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GPC3表达水平,并与3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GPC3含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CC患者GPC3表达水平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GPC3水平[(143.02±40.26) μ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组[(6.15±4.31) μg/L]和健康对照组[(4.47±3.22)μg/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PC3阳性表达水平在HCC组织高于癌旁和远癌肝组织;GPC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甲胎蛋白(AF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临床分期(x2 =4.250,P<0.05)及肿瘤有无远处转移(x2=13.182,P< 0.001)关系密切.结论 GPC3检测对于HCC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联合血清AFP更有利于提高HCC诊断的敏感性,可作为HCC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 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的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的变化:研究组(730±190)、(515±395)μg/L,对照组(752±183)、(710±213)μg/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率13/20(65%)、8/25(32%)(P<0.05);1年生存率15/20(75%)、12/25(48%)(P<0.05);两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骨桥蛋白(OPN)作为肝细胞癌(HCC)生物标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70例HCC患者、65例慢性肝脏疾病(CLD)患者及65名健康人血清OPN、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结果:HCC组血清OPN浓度(中位数975 ng/mL,范围131~5 920 ng/mL)明显高于CLD组(352 ng/mL,18~1 875 ng/mL,P<0.001)或健康人组(103 ng/mL,8~984 ng/mL,P<0.001).在HCC组,血清OPN浓度随着Child-Pugh分级(F=8.053,P=0.001)及肿瘤分期(P-0.01)的升高而显著升高,且血清OPN浓度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明显相关(P=0.001).OPN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分别为87.1%、75.4%和642.5 ng/mL.OPN曲线下面积(0.895士0.028)比AFP(0.817±0.04)大(P<0.01),这提示OPN有优越的诊断效能.结论:血浆中OPN浓度可以作为诊断HCC潜在的参考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3种肿瘤标志物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中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AFP阴性PLC 48例患者,良性肝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DCP、GPC3和HSP70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FP阴性PLC组患者血清DCP、GPC3和HSP70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CP、GPC3和HSP70联合检测对AFP阴性PL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 DCP、GPC3和HSP70联合检测对AFP阴性P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87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glin 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endoglin 表达与肝癌分期、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 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 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 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5cm,有远处转移,有门脉癌栓、AFP>400ng/mL、肝癌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血清endoglin 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ROC 分析发现endoglin和AFP 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较前增加。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阐明可溶性endoglin 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血清endoglin 可作为评估乙肝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补充诊断指标,可能有一定早期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α-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抑制体(AFP-L3)及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HCC肿瘤病灶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58例,考察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血清DCP、AFP及AFP-L3水平与HCC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术后血清AFP、DCP及AFP-L3水平均升高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提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肝切除术前血清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与术后复发率无相关性[1.13(0.804~1.479),P>0.05],而术后血清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则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独立因素[3.68(1.711~3.798),P<0.01]。结论血清中肿瘤标记物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监测敏感有效,为HCC术后疗效评估及追踪复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1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的浓度,并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浓度(%)。结果肝癌组GP73、AFP-L3(%)、AFP、CA199、DCP和GPC-3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项检测中GPC-3特异性(97.8%)最高,GP73灵敏度(73.2%)、准确率(87.5%)最高。联合实验中GP73联合其他指标诊断PHC的特异性均高于95.0%,甚至高达100.0%,联合所有血清标志物诊断PHC的灵敏度最高达到98.4%。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可以作为AFP诊断PHC的辅助手段,且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PHC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的诊断主要有影像学诊断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异常凝血酶原 (des gamma carboxy prothrombin ,DCP)又被称为PIVKA II (proteininducedbyvita minKabsenceorantagonist II) ,与AFP(alpha fetoprotein)和AFP L3(alpha fetoproteinL3fraction)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HCC的检测诊断上 ,它们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而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 ,结合影像学诊断 ,动态观测HCC高危 (肝炎、肝硬化 )人群 ,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发现 ,同时对HCC的手术疗效的评价、预后的估评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