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组织扩张术修复头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修复以缺损较好的方法。方法 在创缘外正常头皮下埋值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待伤口拆 同扩张器囊内注液数次扩张至预计容量时,取出扩张器,将扩张后提供的“额外”头皮用于修复缺损。结果 10例面有9例得到修得,1例失败,术后随访1~4年,效果。结论 在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手术条件下,预计扩张器的容量,昼无菌操作,组织扩张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皮瓣转移术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慢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足部软组织较少,绞挫撕脱伤、挤压伤等易造成软组织缺损,致肌腱、神经、血管和骨质外露,并且足部由于血供差、易受压易形成慢性溃疡.根据患者伤情及足部功能特点,临床上常采用游离皮片、局部皮瓣、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交腿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等手术方法修复创面及残端.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先后收治足部创伤合并溃疡及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的经验,探讨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为176例瘢痕患者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总结一期手术、注水过程和二期手术围手术期所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发生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瘀斑、感染、皮肤坏死、切口裂开、注水困难、扩张器渗漏和外露等并发症的患者总计30例,发生率为17.0%。其中4例4个扩张器被取出,未完成治疗,占2.3%。这些并发症发生于45个扩张器,占埋植扩张器总数的7.4%。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是成熟而主要的方法,但仍应重视其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进行个性化塑形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8年6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颅骨缺损患者20例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3岁。术前将其颅骨缺损前后CT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三维重建,采用颅骨缺损部位的三维几何模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补片几何形状,制作出凸凹2个模具,利用模具将颅骨修补材料钛网压制成形,用成形好的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另选2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塑形、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术后无一例出现因塑形欠佳造成的并发症,复查头颅CT修复以后的颅骨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完全一致。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应用CAD/CAM技术塑形颅骨修补材料实现了个体化配置修补颅骨缺损,使患者颅骨修补后头颅形状最大限度恢复生理原貌,患者满意度100%。此方法重复性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颅骨缺损修补术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材料选择。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并行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5例恢复良好,1例合并排斥反应,1例头皮下积液长时间无法吸收,1例术后合并脑脊液漏切口无法愈合予摘除人工颅骨。结论:钛网为目前颅骨修补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伍艳群  张玉  李娟利 《医学信息》2009,22(12):2748-2750
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3例手术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知识,治疗环境,护理服务,心理需求4大方面.问卷结合临床的访谈形式进行.并针对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心理支持,提高技术水平.结果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需求最多(90%),其次为扩张器注水期自身防护占(81%),术前准备为(68%),术后注意事项为(50%),手术方法及时间(47%),手术适应症及最佳手术时间(37%),此类手术病人对环境的需求较高,心理术中要求得到关心照顾的最多占(85%),其次是护患沟通的需求占(75%).结论认为根据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三维重建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医用钛合金预制成个性化钛板植入体,对4例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4例颅骨缺损修复,最大的钛植入体为15cm×13cm,最小的为10cm×8cm,修复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钛合金固定牢靠无排异反应发生,无自觉异物感,符合颅骨缺损部位的生理曲度,对称性好,头部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标志着颅骨植入体塑形技术已从手工时代进入了数字化设计,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修复精确、良好的生物力学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8月~1998年7月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伴颅骨缺血坏死8例,采用颅骨去外板后头皮瓣转移修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2~45岁。均为千伏以上高电压击伤。头皮缺损面积在25~40cm~2之间,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修复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以便于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25例小腿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19例全部存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对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采用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来修复,修复创面、恢复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医用钛合金预制成个性化钛板植入体,对4例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4例颅骨缺损修复,最大的钛植入体为15 cm×13 cm,最小的为10 cm×8 cm,修复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钛合金固定牢靠无排异反应发生,无自觉异物感,符合颅骨缺损部位的生理曲度,对称性好,头部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标志着颅骨植入体塑形技术已从手工时代进入了数字化设计,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修复精确、良好的生物力学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拇指桡背侧筋膜瓣修复拇指指尖及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7月利用拇指桡背侧筋膜瓣修复拇指指尖及指腹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 20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拇指指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利用拇指桡背侧筋膜瓣修复拇指指尖及指腹的软组织缺损,皮瓣质地柔软,耐磨,外形饱满,皮瓣成活率高,且不损伤拇指主要主要血管及神经,是修复拇指指尖及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和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结果:18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3周断蒂,术后随访1.5~18个月,所有患者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表示满意,但供区瘢痕较明显。结论: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疗效好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应用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9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或骨缺损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髂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移植修复,其中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采用旋髂深动脉嵌合髂骨穿支皮瓣修复3例;采用髂腹股沟联体穿支皮瓣修复6例。皮瓣最小面积5.0 cm×6.0 cm,最大面积35.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例发生皮瓣皮下血肿压迫出现动脉供血障碍,拆除部分缝线后血运恢复,1例发生静脉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运。 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较平坦,两点分辨觉10.0~20.0 mm。受区移植髂骨均生长良好,骨折完全愈合。供区见2例瘢痕稍增生,余均呈线状瘢痕愈合良好。 结论 移植髂腹股沟穿支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不损伤主干动脉等传统优点,且具有可灵活修复骨缺损,可切取大面积联体(嵌合)穿支皮瓣及可修薄等特点,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共18例.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创面缺损修复满意.结论 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质地柔软、成功率高、创伤小、且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皮肤牵张技术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8~65(43.69±12.05)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2 cm~5 cm×6 cm。患者一期行清创+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期应用皮肤牵张器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依据Kofo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创面经一期清创+VSD手术治疗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控制佳;二期采用皮肤牵张技术闭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77±1.09)个月,切口创面均愈合良好,外观线性瘢痕形成,局部少许色素沉着,皮肤弹性正常,踝关节活动自如,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患侧踝关节疼痛VAS评分(1.08±0.64)分,低于术前的(4.23±0.83)分;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86.23±6.60)分,高于术前的(65.08±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78、9.365,P值均<0.05);按照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 VSD联合皮肤牵张技术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简便方便,安全有效,同时愈合瘢痕小,避免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自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行创面清创+VSD术,二期行皮瓣转位创面修复+VSD术。结果本组患者2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8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清创及伤口换药后自行愈合。1例皮瓣感染再次清创+VSD冲洗治疗后好转。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到足踝部皮瓣手术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引流,减轻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预构复合组织瓣:是指通过对已知血管、肌肉、筋膜、神经等重构于游离皮片中,为破损组织修复提供血运,增强修复效果。优点是增强手术灵活性,可提高血管吻合成功率;缺点是操作复杂,对人体解剖学知识要求高,需进行二次手术。股骨及软组织损伤模型:需选用适当大小的动物,兔子与人类拥有相似的四肢骨结构,且体型适宜,易于观察,操作方便。通过构建股骨及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被广大研究者认同。背景:预构复合组织瓣自1973年被Bakamjjan应用于心脏修复,但是受限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国内关于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的研究更是稀少。目的:分析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及相应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构建四肢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新西兰兔模型(第1次手术),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A组造模后10 d(第2次手术)应用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B组造模后10 d使用游离桡骨修复,C组造模后10 d再次切开伤口缝合不做其他处理。对各组兔进行一般情况、体质量、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结论:①各组存活率均为100%,B组中2只出现移植骨块移位,畸形愈合,对兔活动能力影响不大;②A组体质量恢复速率及体质量增长量均高于B组(P < 0.05);③影像学结果显示,A组在术后2周形成大量骨痂,4周骨痂桥节于间隙,8周缺损间隙填满,12周开始改造塑性;B组在术后2周形成少量骨痂,4周骨痂增多,股骨切断处明显,8周形成大量骨痂,12周缺损间隙填满;C组在术后8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缺损间隙仍在,两端骨质硬化;④在第2次术后8,12周3组间Lane-Sandhu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术后4周出现大量新生成骨细胞和骨细胞,8周管状结构增多,新生不规则骨岛,12周新骨生成,髓腔出现,包含脂肪细胞为主的黄骨髓;B组术后4周大多数植入骨被降解和吸收,8周成骨细胞骨化,剩余的植入骨仍然可见,12周大多数成骨细胞被骨化并成为板层骨;C组术后12周缺损区充斥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无骨质形成;⑥提示预构复合组织瓣对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具有修复作用,并且在修复速度及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游离骨块修复。ORCID: 0000-0001-6652-4657(王郑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 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 9 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