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嗅球内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改变与嗅觉障碍的关系。方法:选用年老大鼠和年轻大鼠灌流固定,取嗅球,制备超薄切片电镜下对比观察。结果:衰老大鼠神经元的嗅球在分层上无明显改变,其嗅球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线粒体嵴断裂分解成细粒状,形成了电子密度较高的固缩小本或同心圆形的髓鞘样小体。结论:嗅球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导致年老大鼠嗅觉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8及 PSD95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区P38及PSD95免疫反应产物表达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NS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未见明显异常,PTZ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及突触结构均有改变.结论 戊四氮点燃所致癫(疒间)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嗅球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胚胎14 d,新生1 d (postnatal day, P1),P20及成年大鼠各10只,取嗅球以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采用TUNEL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大鼠嗅球中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结果: 在胚胎14 d和P1大鼠嗅球中,凋亡细胞广泛分布而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室管膜周围区域,凋亡细胞和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P20和成年大鼠嗅球中主要分布在小球层和颗粒细胞层. 嗅球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随龄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从胚胎到成体嗅球细胞凋亡和增殖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周辉  盛汉松  张弩  林坚  尹波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41(5):431-434,438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移植后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用5-溴-2脱氧尿苷(BrdUrd)处理过的MAPCs注入PD大鼠脑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电镜等方法鉴定和分析MAPCs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结果:MAPCs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电镜下观察到MAPCs所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骨髓间质分离的MAPCs移植后能在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自主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有效地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因此MAPCs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体移植治疗的最佳候选干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比较SHR大鼠和WKY大鼠孤束核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用常规电镜技术。结果:孤束核神经元的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神经微丝微管SHR比WKY发达;SHR有少量处于异染色质状态的细胞核;神经毡内有各类突触,SHR突触活性点的接触面变宽,WKY突触前膨大内含较多致密突触小泡。结论:SHR孤束核内细胞的功能状态不平衡,蛋白质合成旺盛,但仍有功能不活跃的细胞,而WKY孤束核功能状态相对比较稳定,孤束核内去甲肾上腺素类的神经递质维持生理性血压。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部迷走神经干剌激(VNS)后孤束核内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形态的改变,同时在电镜水平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突触形态、数量的变化,从胶质细胞的角度阐明VNS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的方法,观察VNS前后重要中继核团孤束核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示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并在电镜水平计数了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形成突触的数量。结果:VNS后,孤束核内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深染。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胞体肥大,突起变得粗长。电镜下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突触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VNS不仅可以兴奋重要传入核团区域神经元,同时可以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提示孤束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在VNS抑制癫痫发作及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元轴突损伤后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微环境中不能再生 ,但同属CNS的嗅球却例外。发育和再生的嗅神经纤维能够进入嗅球 ,在嗅球内生长并与靶细胞重建突触联系。嗅球之所以具有终身支持轴突再生的能力 ,就在于嗅觉系统中独特的嗅鞘细胞 (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 ,OECs)。OECs是一种大胶质细胞 ,在起源、形态、免疫组化、功能等诸方面 ,与其他胶质细胞不同。因OECs可分泌促进神经元损伤后存活和轴突再生的多种营养因子 ,并能形成可穿越胶质瘢痕、利于再生轴突依附、延伸的支架桥梁 ,近年来OECs已成为脊髓损伤 (Spin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各细胞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与一氧化氮合酶(bNOS)的共存。方法:对该实验室繁育的成年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基因型等鉴定,取阳性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嗅球做冰冻切片进行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球各细胞层中的分布比例及与bNOS共存。结果:GAD67阳性神经元在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8±0.92)%、(23.64±0.84)%、(77.75±0.84)%,bNOS阳性神经元在球旁细胞层、僧帽细胞层有强阳性分布,而在颗粒细胞层几乎没有分布。GAD67与bNOS仅在嗅小球层偶有共存。结论:GAD67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嗅小球层与颗粒细胞层,GAD67与bNOS仅少数共存于嗅小球层。  相似文献   

9.
大鼠海马内谷氨酸神经元与GABA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的免疫电镜双标研究[朱长庚,蔡秋云,刘庆莹等,解剖学报,1995,26(1):44]采用免疫电镜双标法研究正常大鼠海马内兴奋性神经元(以Glu为递质)和抑制性神经元(以GABA为递质)之间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与大鼠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对大鼠尾状核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嗅鞘细胞与大鼠尾核神经元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培养,观察神经元生长变化.结果神经元与嗅鞘细胞共培养下神经元生长良好,轴突延长并形成网络状.结论嗅鞘细胞与大鼠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可促进神经元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 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脊髓血管源性水肿、MMP-9表达上调,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降低、水肿明显减轻、MMP-9表达下调,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L-NAME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 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同时电镜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脊髓血管源性水肿,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降低、水肿明显减轻,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β-七叶皂甙钠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胎鼠嗅球中分离培养产生神经千细胞(NSCs)的情况。方法取孕16~18d的孕鼠。取胎鼠的嗅球,用含10%FCS的培养基培养传代分离出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培养和传代出的细胞,对染色阳性的细胞计数检测纯度。结果P^75染色阳性证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嗅鞘细胞(OECs);来源于嗅球的细胞培养出的神经球行NeS血染色阳性证明为NSCs;传代OECs纯度为95%-98%。结论胎鼠嗅球中可分离培养出NSCs,OECs可稳定传代。可以作为移植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Olfac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physiologicalfunctionsofhumanbodyandiscloselyrelatedtodailylifeManypeoplearedisturbedbyhyposmia,whichcanbecausedbyvariedfactorsAmongthesefactorsagingplaysanimportantroleWithaging,theproliferationofcellsdecreasesandt…  相似文献   

15.
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及其形态结构。方法:应用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TA—Fe法)显示嗅球微血管。结果:嗅球内微动脉系呈树状分支,大致分为三层血管网;毛细血管网的网眼形状、大小不一;第一层和第六层血管较稀疏,中间四层血管密度高。结论:TA—Fe法可清晰地显示嗅球微血管,神经元集中的部位血管亦密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敞箱和Morris水迷宫研究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和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有效部位大剂量、中剂量明显增加了嗅球损毁大鼠的垂直运动.学习记忆方面,四逆散有效部位治疗组潜伏期显著缩短,中小剂量组20%边缘区域运动明显缩短,80%中心区域运动增加.结论四逆散有效部位能改善大鼠嗅球损毁4周后出现的探索行为减少、学习记忆障碍.学习记忆的增强可能与四逆散有效部位发挥抗抑郁药样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损毁嗅球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制作AD及损毁嗅球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模型组及AD造模后嗅球损毁组大鼠2、4、8周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D造模后嗅球损毁组大鼠2、4、8周与AD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嗅球损毁模型组大鼠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损毁嗅球能够降低正常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但尚不能达到痴呆程度;大鼠AD造模后损毁嗅球与单纯造AD模型比较,其学习记忆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嗅觉功能障碍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电针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电针组,电针干预迎香穴后,运用嗅觉迷宫实验和对大鼠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进行ELISA、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嗅觉功能障碍+电针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其嗅觉功能明显改善(P<0.01),其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电针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其嗅觉功能和嗅球组织及血液中IGF-1表达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电针迎香穴对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具有显著干预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三叉神经通路,促进大鼠体内IGF-1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嗅觉系统嗅感神经元(ORN)再生,改善嗅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进行定位研究。方法:应用Beckman-6300氨基酸分析仪和601黄金系统色谱工作站,对梭曼惊厥后不同时相大鼠的新鲜脑组织进行定位检测。结果:梭曼诱发惊厥后脑内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水平显著降低,谷氨酸下降最明显的是惊厥30min后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分别是正常组的53.2%和52.6%,小脑的嗅球内谷氨酸水平显著下降,天门冬氨酸更易受梭曼中毒的影响,惊厥后5、3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