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服用双黄连的剂量、用药时间、年龄,及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等情况。结果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用药时间5~6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超量服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在服用双黄连注射剂时,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用药时间的长短、超量服用、合并药物等有关,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叮嘱患者服用双黄连注射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及合理用药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各科室2010年1月~2015年1月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130例的不良反应报告中,62例是因为中药注射剂所导致的。女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报的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122例不良反应中,84例(68.85%)在患者不合理用药时出现,38例(31.15%)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5)。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男85例(69.67%);多于女37例(30.33%)。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大,而10岁的儿童发生率最低。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18.85%(23/122),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分别占13.93%(17/122)和12.30%(15/122);参麦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66%。本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应用的中药注射剂的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数、用药金额和应用频率均逐年增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逐年增加,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兮春 《山东医药》2007,47(16):35-35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抗病毒中药注射剂有双黄连、炎琥宁及喜炎平、清开灵注射剂等。现将上述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报告类型、涉及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类别与剂型、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心脑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中,一般药物不良反应87例(70.2%),新药物不良反应37例(29.8%),46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83.06%;以化学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82.26%、89.52%;涉及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为神经系统及皮肤、附件损害,分别占37.9%、31.45%。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密切监测中老年人用药,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将患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与比较组(55例),比较组:给予明竹欣片、维生素C、双黄连粉针剂及鱼腥草滴眼液、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比较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板蓝根注射剂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22%),比较组的为(65.46%),表明板蓝根注射剂用于治疗小儿流行性结膜炎效果可观,2组之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2组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结膜炎的效果较为显著,无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上继续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临床用药和患者自身体质三个方面。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吴敏  梁陈方  覃开羽  刘悄悄 《内科》2009,4(1):22-23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头孢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中,第二代头孢占主要地位,注射剂型中第三代头孢占主要地位;注射剂用药频度排名前三名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结论我院头孢类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应控制第三代头孢类及其复方制剂的注射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老年2型糖尿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7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仔细阅览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同时记录治疗情况,包括用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70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者纳为用药不良反应组,其他纳为非用药不良反应组,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诸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并发症等,经检验初次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700例住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者124例,发生率为17.71%。主要累及患者内分泌系统,后依次为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胃肠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局部损害、肝胆系统等;124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包括69例(55.65%)可预防性用药不良反应,其他55例(44.35%)均为不可预防;15例(12.10%)患者属于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其他109例(87.90%)患者均为一般用药不良反应。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住院时间长、入院次数多均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程度多轻微,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等均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那坡县中医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用药合理性、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用药频度(DDD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配伍禁忌、联合用药、药物疗程、药物用法用量及药物适应证方面,观察组的合理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中药注射剂费用及药品DD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血栓通注射剂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近年来其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较多,现分析相关因素,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1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翠莉  莫志江  荣延平 《内科》2009,4(2):241-242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变态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年龄〉65岁的患者容易引起低血糖昏迷。联合用药以头孢菌素类、抗结核类、硝咪唑类、茶碱类、莨菪碱类等为主。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休克、精神障碍、关节疼痛、锥体外系异常表现等。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ADR,联合用药应充分考虑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确保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究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中不良反应问题,并针对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合理性的提升策略提出具体建议。方法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文献资料和相关试验研究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同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等几方面内容作出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同时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以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均会对用药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用药时间则会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及睡眠质量等产生影响。结论为了保证心血管联合用药的合理性,降低心血管患者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集的有关加替沙星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报告4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加替沙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均有一定的关系,其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最为多见;做好用药前评估、合理选择剂型和剂量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使用加替沙星时,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18.
韦丽华 《内科》2007,2(6):994-996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7年9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在中、老年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黄剑辉 《内科》2012,7(3):288-2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11年在我院治疗发生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4例),占总数的26.2%;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122例,占84.13%;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占总例的58.6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少平 《内科》2007,2(4):653-65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至2006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液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血塞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