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关系,寻找表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理想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测定40例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ACMP组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NO-NOS系统水平异常在ACMP引起的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童明宏  孙晨光 《检验医学》2005,20(3):269-271
目的 监测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探讨NO、NOS与SOD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 选取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1~3 d、4~7 d、14 d的血清NO、NOS和SOD浓度.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NO、NOS水平明显升高(P<0.01),4~7 d开始下降,并呈进行性下降趋势.SOD水平4~7 d明显升高(P<0.01),并且持续至2周.NO、NOS和SOD持续高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出血患者体内NO、NOS和SOD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与患者病情和预后有直接相关性,证实NO、NOS和SOD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通过测定血清中NO、NOS和SOD含量可以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王晓铃  印建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08-1110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作者检测了 5 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NO及NOS水平。【结果】各型肝炎患者的NO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NOS含量以肝硬化 (LC)、急性肝炎 (AVH)、重型肝炎 (HG)增高显著 (P <0 .0 1) ,其中以LC组增高最为明显。在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急性期或活动期时 ,NO含量与谷丙转氨酶 (ALT)及总胆红素 (TBIL)呈正相关。【结论】肝脏发生炎症时 ,NOS被诱导生成增多 ,从而产生大量的NO。NO含量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重症肝炎时 ,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 ,导致NOS降低 ,NO生成也相应减少。肝硬化患者的血清NO及NOS增高 ,主要与内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以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T2DM患者85例和健康人80例,测定VEC、ET、NO、NOS水平及血糖等,分析VEC等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空腹血糖(FBG)、VEC、ET明显高于健康人组;VEC与HbA1c 、EF呈正相关,NO与NOS呈正相关.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血管病变的原因,VEC、ET、NO、NOS可能参与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T2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NO、NOS和HDL-c的含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NO和N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皮层动脉梗死组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P<0.05).而脑梗死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皮层动脉梗死组低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NO与HDL-c呈现负相关关系(r=-0.556,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自由基反应及HDL-c合成失去平衡,观察NO、NOS及HDL-c值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期性麻痹发作期患者一氧化氮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对周期性麻痹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在弛缓性瘫痪发作期及肌力恢复后,同时检测血钾、NO、一氧化氮合酶(NOS).观察不同病期患者血NO、NOS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在瘫痪发作期血NO、NOS均明显降低;经治疗后,NO、NOS随血钾和肌力的恢复而趋于正常.瘫痪期NO的变化与血钾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r=0.3511,P<0.05);与肌无力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NO参与了周期性麻痹患者弛缓性瘫痪的发病.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操纵钾离子通道而使血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3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NO、NOS、PLT、PDW、MPV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MPV、NOS显著增高(P<0.05);PDW、NO显著增高(P<0.01);PLT显著减低(P<0.01)。NO、NOS分别与PDW、MP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PDW、MPV、NO、NOS的变化值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PLT则随梗死面积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血清NO和NOS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O(一氧化氮)NOS(一氧化氮合成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21例肾炎,18例肾性高血压,22例肾衰患者的研究,探讨NO和NOS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30名,男18,女12,22~65岁。BUN,CR均正常。肾病组 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均经相关项目检查和临床诊断,肾炎组21例,肾性高血压组18例,肾衰组22例。28~72岁。BUN,CR均异常。2.方法NO测定 硝酸还原酶法,通过检测NO2-/NO3-的浓度间接表示NO的浓度。NOS测定 根据NOS催化L-Arg(L-精氨酸)和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 300 m地区选择HAPC患者和健康人各50例进行血清Hcy、NO含量和NOS活性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APC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HAPC患者中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47、-0.925,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黄素对鼠脑爆震伤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鼠颅脑爆震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大黄素对伤后NO浓度和NOS活性的影响.方法:模拟鼠颅脑爆炸伤模型,大黄素组腹腔注射大黄素(10 mg/kg),伤后2、4、12、24 h测定脑组织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伤后各组动物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大黄素组各时相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黄素组NO含量和NOS活性动态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黄素可降低颅脑爆炸伤大鼠脑组织中NO浓度和NOS活性,对大鼠颅脑爆炸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性激素、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探讨OSAHS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测定46例男性OSAHS患者和16例健康男性体检者的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促黄体生成素(LH)、NO及NOS的水平变化.结果 OSAHS组血清T、LH、NO及N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LH、NO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负相关,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P<0.05),NOS与AHI呈负相关(P<0.05).血清SHBG与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SAHS患者血清T、LH、NO及NOS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OSAHS导致性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探讨NO、NOS与SOD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 选取6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1~3d、4~7d、14d的血清NO、NOS和SOD浓度。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NO、NOS水平明显升高(P<0. 01), 4~7d开始下降,并呈进行性下降趋势。SOD水平4~7d明显升高(P<0. 01),并且持续至2周。NO、NOS和SOD持续高水平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出血患者体内NO、NOS和SOD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与患者病情和预后有直接相关性,证实NO、NOS和SOD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通过测定血清中NO、NOS和SOD含量可以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78例为对照组,头颅CT测量急性脑梗塞面积,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分析NO和NOS水平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浆NO和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NOS水平在不同的梗死面积以及不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NO和NOS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与其加重脑梗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以探求NO和NOS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NOS测定是根据体内L-精氨酸`经NOS催化下与氧反应生成NO和胍氨酸的原理,用每毫升血清每分钟生成1nmolNO为一个酶活力单位来表示。结果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组血清NO和NOS水平明显水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NO与NOS呈正相关;脑梗死恢复期组NO无明显变化,而NOS降低,NO与NOS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清NO和NOS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发性口疮(RAU)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RAU患者治疗前后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NO、NOS水平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前RAU患者血清NO、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经雷公藤多甙治疗症状缓解或消失后,血清NO、NOS下降至正常人水平,RA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O、NO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O、NOS的动态检测对其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溶栓治疗前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NO及NOS含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溶栓治疗后血清NO及NOS含量较溶栓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与血清NO及NOS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颅脑伤治疗作用的实验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伤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水平变化及针刺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模型,将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NO及NOS含量,观察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颅脑伤大鼠海马和皮质NO及NOS水平均显著升高,而针刺后其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NO和NOS参与了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针刺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组织NO和NOS酶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与氧化性损伤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性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量45例VCI患者(VCI组)和26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血清SOD、NO、NOS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清MDA浓度明显增高(P<0.01);VCI组血清NO浓度与MMSE值正相关(r=0.574,P<0.01)。结论:氧自由基所致的损伤和机体抗氧化系统保护功能的减弱可能在VCI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和NOS可能参与VC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蝎毒(SV)及其主要成分蝎毒多肽(PSV)对大鼠心肌缺血时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心肌缺血组、SV组及PSV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构建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心肌缺血后,血清及心肌中NOS活性均下降,NO含量也下降.SV组、PSV组较心肌缺血组上升.结论:SV及PSV能提高循环与缺血心肌局部的NO含量,可能是预防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