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震灾难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经历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后,假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极有可能给受害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正常生活。结论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20余篇外文文献进行总结,概览了国外心理危机干预的最新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评估方法、基本模式和严重突发事件应急报告技术.提出了在危机干预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加强危机干预研究的意义,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谢金 《校园心理》2011,9(5):356-357
<正>本文报告了1名学生遭遇别人误解之后而被反映患有精神疾病的案例。成功的心理干预不仅为当事人澄清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为当事人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5.12地震后,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承办了中国移动100865心理援助热线,两个月间接听咨询电话7360个。心理热线在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释放压力、接受现实、重建社会支持上起到了明显效果,并成功干预有明显自杀意图的个案18例,其中有自杀行为的3例,有伤害他人行为并欲杀他人的危机事件1例,对28例需要进一步跟踪的个案进行3个月和半年后随访,显示干预效果良好。通过此次积累的经验,对心理热线在心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同时对未来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心理危机主要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是指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6.
黄小琴 《校园心理》2010,8(1):27-29
<正>心理危机主要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1]。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是指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也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  相似文献   

7.
本案是1例大学生入学3个月后评估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而导致心理危机的报告。经过1年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咨询师的长期后续的心理辅导,该生已恢复到了正常的心理行为状态。1一般资料王某,独生女,19岁。  相似文献   

8.
武春芳  李绍军 《校园心理》2011,9(3):206-208
<正>本案是1例大学生入学3个月后评估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而导致心理危机的报告。经过1年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咨询师的长期后续的心理辅导,该生已恢复到了正常的心理行为状态。1一般资料王某,独生女,19岁。大一,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亲是私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中国大部分普通民众经历了两个星期的居家隔离,新冠肺炎的流行暴发势头已经有所遏制,到目前为止,全国面临返工潮,形势依然严峻。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每个人都是易感者,很多人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个别人甚至是处于心理危机状态,需要得到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等很多人都积极参与了心理救援的活动。本文欲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领。1 基本概念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如下:应激包括应激源、应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至暮年,常常被喻为是走入了人生的金秋。漫漫人生路上,老年人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和沟沟坎坎,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深沉,更睿智,也更多了几分沧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身体上逐渐衰老不言而喻,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心理,尤其是在经历了重大的不良生活事件之后,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身患重病、突发灾难、丧失亲人。所以,对老年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也是我们心理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并总结出灾民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民进行访谈和使用创伤后应激反应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97%的灾民具有较强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通过访谈法总结出震后伤员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无助绝望、希望感、焦虑期和稳定期 震后普通民众心理发展特点有:震惊恐慌、焦虑担忧、抑郁期、稳定期和成长期。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对灾民实施心理干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回顾,初步总结出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稳定情绪、正性映象、合理化、放松疗法和认知引导 普通民众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指导倾诉、给予安全感、注重三结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和心理安定相结合、社区灾民和流动灾民辅导相结合)和体现三化(阶段化、重点化和科学化)。结论在震后针对伤员及灾民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前后飞行事故机组人员的心理情况。方法对1例飞行事故5名机组人员开展心理应激干预工作,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比较心理危机干预前后SCL-90测评数据。结果求助者自我评价和状态均明显好转,对飞行事故的发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再飞行的信心。结论及时有效地心理干预有助于飞行事故后机组人员的心理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危机事件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 招募大学生13人举办成长小组,进行4个主题的心理干预。结果 非典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小组咨询可促进成员增强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提升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论 危机事件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心理困扰;危机事件后的心理干预模式为:回顾、理解、反思和引导;小组咨询是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条件下心理行为干预对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部80名官兵,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研究组)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对照组)。在执行任务的第31~33天起分别对研究组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表象训练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卫生知识讲授,研究为期4周。应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hinese Psychosom atic Health Scale,CPSHS)于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CPSH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CPSHS总分干预后研究组(22.12±10.55)和对照组(27.75±13.34)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32.99±15.83)、(34.84±17.86),t分别为3.47和2.24,P〈0.01和0.05],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焦虑、抑郁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研究组有效率48.65%、好转率91.89%均高于对照组的26.32%和71.05%(χ2=4.00、5.36,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是提高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5名汶川地震伤员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护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SQ)对165名来深圳住院治疗的灾区伤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实施心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深圳的灾区伤员入院时PH-SQ高于8分的59人,需重点心理干预的占35.8%,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紧张或担忧(91.5%),其次是容易疲劳(76.3%)和感觉不快乐(74.6%),有自杀倾向(17.0%),男女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PHSQ复测,高于8分的5人,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5),PHSQ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46,P0.05)。结论地震灾害给伤员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加强心理护理对伤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青光眼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32,2.26,2.43,2.41,2.35,2.12,2.10,2.59,2.63;P0.05),心理干预后,青光眼患者的SCL-90中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症状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39,2.35,2.31,2.52,2.56,2.20,2.28,2.48,2.50;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了解地震后儿童的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总结地震前后的心理转变历程.方法 选取九江震中地区小学的6名小学生进行1个半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同时辅以SAS和CES-D量表前后测.结果 地震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咨询可促进成员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地震儿童团体干预前后的心理重构经历了4个阶段:①惊恐无助;②儿童式早熟;③摆脱负面情绪;④心理转变和升华.结论 地震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团体心理重构是积极有效地干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名抑郁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抑郁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0~2.48,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11~2.52,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化疗患者在化疗的前一天均测评SCL-90及MCMQ。化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两周后两组患者再次测评SCL-90及MCMQ。将收集到的资料统计处理后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化疗患者化疗前两个量表共13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面对、屈服、回避)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化疗两周后两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的13个因子,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其它因子均分比较t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使化疗期间的白血病患者更多地采用积极面对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反应,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缓解和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