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前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CL)损伤不断增加.既往常予以切开手术,易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发生.我们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5月采用骨-骨腱-骨(bone patllar tendonbone,BPB)移植修复21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ue H  Ao Y  Yu C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304-307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和不同时期重建对膝关节软骨继发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共14只。共分4组,每组7个膝关节,实验组Ⅰ: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后随即重建,左膝的前交叉韧带切断后不予重建作为对照组Ⅰ;组Ⅱ: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后3周重建,左膝行单纯关节切开术作为对照组Ⅱ。术后8周通过墨汁染色,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各组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Ⅰ(Hc=5.9889,P=0.0144);(2)实验组Ⅱ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和对照组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c=0.7143,P=0.785)。结论:(1)ACL断裂后即刻重建可以有效阻止关节软骨继发损伤的发生;(2)ACL断裂后已继发关节软骨退变时再行重建,其对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缓解作用不明显。ACL 裂后应进行早期重建,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减少或延缓远期骨性关节炎的发性。  相似文献   

4.
前十字韧带断裂继发半月板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断裂对半月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12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419例ACL断裂患者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及其与软骨损伤的关系。结果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率随病程增加无显著变化,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率随病程增加显著增加,由急性期的31.1%增至亚慢性期的48.2%(P<0.01),又增至慢性期的78.8%(P<0.001)。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率较前角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形态以纵裂最常见,随着病程的增加,半月板损伤也越发复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内髁软骨损伤的发生率要高于内侧半月板正常者的内髁软骨损伤发生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外髁软骨损伤的发生率却显著高于外侧半月板正常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L断裂可伴发和继发半月板的损害,ACL断裂时伴发的多为外侧半月板的损伤,而继发的半月板损害却以内侧为重。内髁软骨损害主要由股胫关节前后向不稳、异常活动增加造成,而与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治疗12例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10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2例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断裂.交叉韧带损伤术前Lysholm评分为50~60分(平均56.7分).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开放修复后内侧结构.8例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重建ACL(transfix术式),2例采用骨.髌腱.骨重建ACL.2例采用一端带骨块的异体跟腱蓖建PCL.后内侧结构损伤修复:8例采用星状钢板螺钉同定,2例采用GⅡ锚钉固定.1例采用自体半肌腱、股薄肌移植重建,1 例采用端对端缝合.结果 12例中除2例随访4个月后失访外,其余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6~18个月)随访.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Lysholm评分为74~94分(平均81.2分).后内侧结构修复后10例膝伸屈范围正常,2例伸直受限5.外翻应力试验于O啦时,9例正常,2例弱阳性(+),1例阳性(++).结论 膝后内侧结构损伤合并单一交叉韧带断裂时,早期重建交叉韧带同时一期修复膝后内侧结构可以较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前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以上行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76例,男51例,女25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时患者年龄16~44岁,平均27.6岁。取内固定术前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肌力测试,取内固定的同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髌骨和滑车软骨损伤情况,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关系。结果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至二次关节镜检查的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25.3个月。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34例患者(45%)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17例患者(22%)患侧与健侧腘绳肌肌力比值≤80%。将患者分为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组(42例)与肌力比值≤80%组(34例)。两组分别有9例(21%)和16例(47%)出现术后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增加,髌骨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10和0.6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11例(26%)和11例(32%)出现术后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增加,滑车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55和0.7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健侧的80%以上,可明显减少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291-1294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伴有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半月板的MRI量化分析研究进展。介绍了d GEMRIC、T1ρ和T2 mapping三种MRI定量分析技术检查关节软骨或半月板损伤的原理,分析这三种MRI定量分析技术的优缺点,介绍国内外关于这些定量分析技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症的膝关节半月板、软骨损伤的应用情况。希望MRI定量分析技术(d GEMRIC、T1ρ和T2 mapping)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的检查,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绳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活动性、疼痛部位情况及上下楼梯能力等。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8个月为69~95分,平均83分。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及职业来选择手术方式,对运动损伤,年龄偏小运动量大的青壮年采用双束重建;对非运动损伤,从事体力劳动者且年龄偏大的成年患者采用单束重建,均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摄X线片显示关节对合良好,重建骨隧道无扩大,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男27例,女4例;年龄17~40岁,平均25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26例,合并局部软骨损伤3例,软骨Ⅰ~Ⅱ度退变16例。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和软组织生物可吸收挤压固定螺钉重建ACL。术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1例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0例获得随访,时间9-39个月,平均(19±9.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54.6±16.6)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92.5±5.7)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11.84,P〈0.01)。30例患者中,26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2例运动水平较伤前降低,2例因运动后出现关节酸痛而不敢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作移植物,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是重建ACL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伴发的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93例经关节镜检确诊为ACL断裂的青年患者,男228例,女6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6岁;将性别、受伤机制、病程、伤后运动水平、再伤史、体重指数(BMI)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将半月板损伤的发生部位和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利用x2检验确定影响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病程和不稳定性再伤史与半月板损伤部位有关(P<0.05);性别、受伤机制、病程、伤后运动水平、不稳定性再伤史与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性再伤史[OR=9.875,95%CI(5.444,17.911),P<0.05]是影响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和部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 =2.441,95% CI(1.224,4.869),P<0.05]、病(1.031,1.644),P=0.027]、不稳定性再伤史[OR=4.201,95% CI(1.993,8.854),P<0.05]是影响软骨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性再伤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结论 ACL断裂可导致不稳定性再伤并伴发严重的半月板和软骨损害,应早期医疗干预,恢复关节稳定性,避免不稳定性再伤,对于高能量接触性损伤者或运动要求高者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2.
刘心  张辉  冯华  薛庆云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272-1277
 目的 研究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内侧半月板后角至后内侧关节 囊滑膜移行区域)损伤的发生率,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 4月至 2007年 10月, 采用韧带重 建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 868例, 男 609例, 女 259例;年龄 15~55岁, 平均 25.2岁。根据手术记录以及术中关节镜探查, 筛选其中存在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的病例, 计算其发生率。 按照性别、年龄段及受伤至手术时间分组, 分析 Ramp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868例膝关节确诊为前十字韧带损伤并接受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中, 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的患者为 144例, 男 113例, 女 31例;平均年龄 2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 29.3个月。 Ramp损伤的发生率为 16.59% (144/868), 伤后 6周、3、6、12、24个月 Ramp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 12.66%、13.51%、13.17%、14.49%、 15.92%;男性发生率为 18.56%(113/609), 女性为 11.97%(31/25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下的患者 Ramp损伤发生率为 21.59%(114/528), 30岁以上者为 8.82%(30/340),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 内侧半月板后角 Ramp损伤是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常见合并损伤, 其发生率为 16.59%; 伤后 2年内, Ramp损伤的发生率随受伤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男性及 30岁以下患者 Ramp损伤发生率明 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孙斌峰  董燚  陈疾忤  吕建元  顾晓娟 《中国骨伤》2011,24(12):1013-1015
目的:观察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中,保留原ACL胫骨残端的鞘内重建方法,对术后2年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ACL损伤病例中,经关节镜下证实ACL胫骨端韧带残端保留1/3以上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28.2岁(18~42岁);从第1次受伤到术前平均6.8个月(1~18个月)。取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分别对折后编织成移植物备用。保留ACL胫骨残端,制备股骨和胫骨隧道后,将移植物经ACL残端纤维束内引入骨隧道,ACL残端呈鞘状包绕移植物。股骨端Rigidfix固定,胫骨端Intrafix固定。记录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以评价膝关节功能;同时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并通过再成角试验评估患膝本体感觉功能。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再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分别为(49.43±2.85)分和(91.56±4.60)分(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在屈膝15°、30°、45°位置的再成角试验,患侧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原有残端的ACL重建术,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并有利于本体感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滑液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膝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后关节软骨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本组进行ACL重建的患者63例,术前抽取患者的关节滑液,并对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关节镜下的Noyes评分,血管活性肠肽( VIP)水平,关节软骨退变相关因子Ⅱ型胶原C端肽( CTX-Ⅱ)、聚集蛋白聚糖-1( AGG-1)、聚集蛋白聚糖-2( AGG-2)水平以及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随着ACL损伤后时间延长,Noyes评分明显升高。关节滑液VIP水平与Noyes评分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s=-0.692,P<0.01);VIP水平与关节滑液退变因子CTX-Ⅱ(r=-0.546,P<0.01),AGG-1(r=-0.598,P<0.01),AGG-2(r=-0.597,P<0.01)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关节滑液VIP水平与MMP-3(r=-0.382,P<0.05)和IL-6(r=-0.301,P<0.05)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VIP低表达与ACL损伤后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骨关节炎病程进展有关,VIP可作为关节软骨损伤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ACL胫骨残端在重建术后韧带化及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82例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ACL单束重建,男53例,女29例;年龄18~41岁,平均2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周~22个月,平均3个月.82例患者均为ACL完全断裂,其中体部断裂77例,股骨起点断裂5例.术中病理检查观察韧带残端血管分布,尽可能保留韧带残端及表面滑膜鞘,重建的韧带自ACL残端中通过并被残留的滑膜鞘包裹.术后随访时通过Rolimeter试验检测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ACL残端病理检查显示残端韧带纤维间有血管分布,炎性细胞浸润,靠近胫骨止点处和新鲜损伤时血管分布较多.82例患者术后随访13~37个月(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时,79例患者(96.3%)Lachman试验阴性.Rolimeter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由术前平均(7.3 ±2.6)mm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3 ±1.5)mm(t=1.981,P=0.023).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1.2 ±7.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1.5 末4.5)分(t=2.915,P=0.002).Tegner评分由术前平均(3.7 ±1.4)改善至末次随访时(6.5±1.2)分(t=2.189,P:0.012).IKDC主观评分由术前平均(65.1±7.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3.4±5.7)分(t=3.286,P=0.001).所有患者轴移试验检杏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 保留牵张胫骨残端的ACL重建能够建立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膝关节,近期临床疗效良好.ACL胫骨残端组织有利于韧带的组织再血管化过程及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程度与前交叉韧带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16例患者的X线片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左膝关节5例,右膝关节11例;年龄19~52岁,平均28.3岁.膝关节侧位X线或MRI矢状位提示股骨外侧髁压迹有异常,使用影像PACS系统中测量工具测量压迹的深度,并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体格检查及关节镜术中影像学资料.结果:4例侧位X线片和MRI矢状位可见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并深度2.0 mm,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前抽屉试验和拉姆征均阳性,关节镜探查手术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2例侧位X线片股骨外侧髁压迹未见异常,但MRI矢状位示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并深度1.0 mm,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前抽屉试验和拉姆征均阳性,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其中1例关节镜探查手术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另1例因未行手术探查而无法证实是否完全断裂.结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加深与前交叉韧带撕裂有密切相关,异常加深的股骨外侧髁压迹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7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2.0岁)应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断裂的前叉韧带,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采取IKD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Tengn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采用KT2000在屈膝30°、90°,134N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8个月,术后6年胫骨前后移动的距离。结果 7例均获随访,随访达6~7年,平均6.5年。患者术前与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IKDC、Lysholm、Teng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术后6年之间三种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屈膝30°、90°,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术前和其他两组(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个月和术后6年之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出现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再断裂现象。结论同种异体肌腱能简单有效地重建膝关节前叉韧带。正确选取韧带和适当推迟康复进程是确保疗效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