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123-126
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胍和氨氯地平同时应用于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性。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观察组。经过相同的治疗周期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G、T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氨氯地平用药方案较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予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50例予以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年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访2年后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PG、HbA1c、BMI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血糖及体重,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83例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双环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二组:(A)阿托伐他汀组80例,(B)阿托伐他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8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w的TC、TG、LDL-C及HDL-C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三项较单药治疗组更易达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较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能更有效地使TC、LDL-C、TG达标,而且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价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MI、FPG、2hPBG、HbA1c、GLP-1、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GLP-1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而GLP-1与HDL-C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奥氮平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糖脂代谢紊乱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氮平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对照组患者体重、FBG、2h PG、TC、TG、HDL和LDL水平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患者上述时相点各指标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所致糖脂代谢紊乱患者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方法]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经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42例在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MI、FPG、2hPG、TG、TC、LDL-C、HDL-C、Fins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MI、FPG、2hPG、TG、TC、LDL-C、Fins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甲双胍不但能明显降低FPG、2hPG、Fins,还可以降低血脂(TG、TC、L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NAFLD患者采取单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各自治疗前后肝功能差异,肝脏B超检查,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且二甲双胍无明显毒副作用(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二甲双胍肠溶片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脂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较对照组6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沙格列汀治疗NAFLD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治疗T2DM患者可改善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二组:(A)普伐他汀组联合应用格列吡嗪50例,(B)普伐他汀联合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组5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w的TC、TG、LDL-C及HDL-C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LDL-C、TG三项较单药治疗组更易达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普伐他汀联合二二甲双胍治疗较普伐他汀联合格列吡嚷能更有效地使TC、LDL-C、TG达标,而且_二甲双胍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价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均有明显下降,同时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G及H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发生低血糖反应4次,占6.7%;治疗组发生低血糖反应3次,占5.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配伍治疗糖尿病能促进降糖效果的发挥,也有利于控制血脂变化,安全性好,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翟文慧 《当代医学》2021,27(20):76-79
目的 探究生活干预结合二甲双胍在单纯性肥胖伴月经紊乱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单纯性肥胖伴月经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生活干预,比较两组月经改善情况、各项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期提前、经期延长及月经先后不定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2、LH、FSH、T、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E2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H、FSH、T、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MI、TG、TC、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BMI、TG、TC、F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干预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伴月经紊乱患者,疗效显著,可确保患者月经情况趋于正常,改善各项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2型糖尿病(T2DM)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联合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和二甲双胍2000mg/d;对照组单一服用二甲双胍2000mg/d。两组均给予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的变化,疗程24周。结果:治疗前后体重、肝功、肾功、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压、FBG、2hPBG、HbA1c、FINS和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伴EH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翔燕 《中外医疗》2013,32(8):49-49,5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14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6/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36/57)(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TC、TG、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ALT、AST、FINS、TC、TG、BMI、W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二甲双胍联用,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水平及肝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降糖益肾方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降糖益肾方、二甲双胍片.对照组45例口服二甲双胍片.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PG2h)、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FPG、PG2h、Fins、TC、TG以及血浆粘比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IAI明显提高(P<0.01、P<0.05).结论:中药降糖益肾方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 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维生素B12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长期应用二甲双胍者30例(观察组),未长期应用二甲双胍者2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神经肌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B12和HDL-C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AlC、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神经肌电图正常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震动阈值检测正常率为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9%,P<0.05。两组的足底轻触觉检查正常率分别为70.00%和72.7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能引起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引发医源性神经系统损伤,临床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时,应定期进行维生素B12水平监测,并及时补充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20.
张明红 《吉林医学》2011,(18):3682-368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4周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和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合用组,各30例。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量身高和体重,用稳态模式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合用组明显降低FPG、2HPG、FINS、IR、BMI、HBA1C、TC、TG,三组治疗后的TC、TG、LDL、HDL、2HPG、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治疗后的FPG、HBA1C与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S、IR与二甲双胍组及阿卡波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