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热凝毁损海马杏仁核治疗海马病变所致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由海马病变所致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脑电图(EEG/VEEG)资料和手术疗效。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动态脑电图检查明确致癎灶完成定位诊断、术中行立体定向组织活检、快速冰冻病理确诊病变性质完成定性诊断。全部患者在计算机辅助下行致癎灶侧海马杏仁核立体定向热凝毁损术。手术效果按谭启富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42个月,13例癫癎未再发作(满意),4例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明显改善),2例发作次数减少50%(改善)。未发现神经心理学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由海马病变所致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癎,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行海马杏仁核热凝毁损是控制癫癎发作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对难治性无明确致癎灶癫癎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脑电图、MRI、脑磁图(MEG)检查等术前综合评估无法确定致癎灶的难治性癫癎患者78例,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胼胝体两侧、双侧杏仁核、内侧隔区及单侧Forel-H区等多靶点组合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结果按照Engle癫癎疗效分级,本组患者术后1~5年I级+Ⅱ级病例均达82%以上。结论对于临床无明确致癎灶、无法进行开颅致癎灶切除手术的难治性癫癎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治疗颗叶癫(癎)的原理、方法 和疗效.方法 患者头部安装MD-2000立体定向框架,使其平行于颞角长轴.针对12例颗叶顽固性癫(癎)患者,应用头部MRI扫描定位.局麻下深部电极行杏仁核及海马脑电监测和射频毁损术.结果 射频毁损前12例患者深部电极均记录到杏仁核和海马区棘波、尖波或多棘波,术后显示(疴)样放电消失.术后随访9~18个月,癫(癎)发作完全控制者58.3%(7/12),显著改善33.3%(4/12).结论 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21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术中在毁损靶点前后行深部电极记录,统计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发生频率. 结果 术后随访21例,其中Engel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5例.有效者(Ⅰ+Ⅱ+Ⅲ级)13例,无效者(Ⅳ+Ⅴ级)8例,有效率为62%.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手术前后的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海马手术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安全有效.深部电极记录的发作间歇期痫性放电定侧价值较高,而定位价值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侧海马-杏仁核复合体毁损术治疗双侧颞叶癫(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双侧颞叶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复杂部分性发作中的自动症1例,部分性继发全身性癫(癎)4例.均行深部电极引导下机器人辅助定位双侧海马-杏仁核复合体毁损术.结果 随访1~2.5年,按Engel分级:Ⅰ级2例;Ⅱ、Ⅲ、Ⅳ级各1例.术后MRI显示:双侧海马-杏仁核复合体区无严重的结构性破坏.智商、心算速度、符号数字配对、划消、数字记忆广度、指扣试验等神经心理学检查指标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颞叶癫(癎)无法实施切除性手术,而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可减少癫(癎)发作,且并未造成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深部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颞叶癫癎的疗效。方法对94例无明显病灶的颞叶癫癎病人采用深部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热凝毁损术,术后随访癫癎控制效果。对其中27例行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价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80例获1~7年随访,其中发作完全消失47例(58.8%),减少75%以上18例(22.5%),减少50%~75%9例(11.2%),无变化6例(7.5%)。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手术前后智力、记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及术中应用深部电极取代以往的解剖学定位,达到理想有效的毁损范围,有助于提高颞叶癫癎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颢叶癫(癎)的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癎)的手术经验.均在无框架神经导航指引下,经颢部锁孔开颅,在显微镜下分开一小段颞下沟,切开侧脑室颢角前外侧壁后进入侧脑室,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并将海马旁回和钩回逐步吸除.结果 本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57个月,Engel Ⅰ级(发作完全消失)17例(73.9%),Ⅱ级4例(17.4%),Ⅲ级2例(8.7%).结论 神经导航下经锁孔颞下沟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癎)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对明确致■灶及致■网络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疑为前扣带回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MRI、PET-CT、视频脑电图检查,行SEEG证实癫■放电于右侧前扣带回起始,早期扩散至同侧颞叶内侧结构,并在SEEG引导下行射频热凝。结果术后病人无功能缺损。随访半年,未见既往形式发作、偶有似曾相识感发作,达EngelⅠ级。结论 SEEG引导下的射频热凝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对致■灶及致■网络的明确及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治疗颞叶癫痫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患者头部安装MD~2000立体定向框架。使其平行于颞角长轴。针对12例颞叶顽固性癫痫患者,应用头部MRI扫描定位,局麻下深部电极行杏仁核及海马脑电监测和射频毁损术。结果射频毁损前12例患者深部电极均记录到杏仁核和海马区棘波、尖波或多棘波,术后显示痴样放电消失。术后随访9~18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者58.3%(7/12),显著改善33.3%(4/12)。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国产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Remebo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选择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头皮脑电显示为多灶异常痫性放电。首先分别以双颞叶内侧为靶点,左侧分别经额、经颞叶外侧放置2枚深部电极,右侧经额放置1枚深部电极。经长程SEEG监测提示左侧海马杏仁复合体为致痫主灶。1周后以左颞叶内侧为靶点,分别经额与经顶枕交叉射频热凝海马杏仁复合体。结果颅内电极埋置后行CT复查,显示电极安放位置与手术计划相符,误差小于2mm,长程SEEG监测捕捉到临床发作一次,提示为左颞内侧起源。实施左侧海马杏仁复合体热凝术后患者癫痫发作明显减少,复查MRI提示毁损位置准确无误。结论国产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Remebot不仅可以实施立体定向颅内深部电极植入手术,还可对脑内深部致痫灶实施精准毁损手术,在癫痫的外科诊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EEG、MR对颞叶癫癎(TLE)术前定位。方法:用 MR、EEG对 20例 TLE病例进行术前定位,与术中 EEG和术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20例病例中17例依据MR及EEG获得定位,主要在海马区域病变12例,前颞叶5例.另3例MR检查正常,依据多次EEG检查获得定位,随访疗效满意。结论:EEG是诊断TLE的重要手段,MR可对继发性TLE作出正确诊断,MR对海马硬化检查可协助EEG对TLE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2.
非侵袭性检查定位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定位致痫灶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难治性癫痫病人行EEG、MRI、PET检查,根据3项检查结果选择外科治疗方法(开颅手术,X-刀治疗,立体定向手术)。开颅手术,术中行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结果 致痫灶位于颞叶22例,颞叶外6例,额颞区2例。方法 开颅手术16例,X-刀治疗10例,立体定向手术4例。术后除2例发作无明显改善外,28例病人发作均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大部分难治性癫痫病人,尤其是颞叶癫痫,开颅致痫灶切除、放射外科、立体定向手术可以根据EEG、MRI、PET检查来定位,避免术前侵袭性EEG(如植入深部电极等)检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颞叶癫痫脑电图分析及病灶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电生理异常与皮层棘波灶及海马超微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7例,术前做脑电图或24h视频脑电监测,术中在脑电监测下取颞叶大脑皮质棘波灶和海马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 7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均可见典型痫样放电.颞叶皮质痫灶和海马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固缩,胶质细胞变性,胶质增生,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血脑屏障破坏等改变.结论 影像学无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痫灶和海马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特别是突触的变化,是导致癫痫患者脑电生理机能异常及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机理、适应征及手术入路。方法 对20例经EEG和MR诊断为颞叶内侧癫痫病例实施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 10例颞叶癫痫患接受经颞底入路选择性涨马杏仁核切除,另10例接受经颞极入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后随访,所有患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海马杏仁2核切中通过消除癫痫灶或阻断癫痫环路来治疗颞叶癫痫,深部电极提示有颞叶内侧放电或MR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杏仁复合体区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的特征与范围,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35例经多导长程视频脑电加偶极子定位检查提示为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经机器人辅助定位在海马杏仁复合体区植入深部电极,监测并分析其放电特征与范围,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射频毁损术。结果 235例患者均检测到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共6种形式;痫性放电中心部位波动于靶点下20 mm至靶点上10mm。平均位于靶下6.3507±5.0325 mm。放电范围在垂直于颞叶长轴方向为5~35 mm,平均14.2639±5.1011mm。颅底与放电中心的距离波动于2~25 mm,平均为9.0097±2.9232 mm。结论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痫性放电部位与传统定位的靶点有一定差异,且放电范围各不相同,应以深部电极监测结果实施毁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定位困难的枕叶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枕叶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通过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9例埋藏时间为3~9d,平均5d,均记录到间歇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行枕叶局部皮层切除6例及枕叶切除3例。术后按照Engel评分,I级7例,II级2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埋藏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枕叶癫痫中,采用颅内电极埋藏进行脑电图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ve recently been a number of new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specimens from epileptic foci that have increasingly been highlighted as opportuniti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se findings include a wide range from hippocampal sclerosis-related lesions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to newly established malformative lesions. As to the former, special interest has been paid to additional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patholog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edial temporal regions, such as the significance of 1) accumulation of corpora amylacea in hippocampal sclerotic lesions, 2) dispersion of the granular layer of the dentate gyrus, 3) various pathologic features in the lateral temporal lobe, and 4) dual pathology in extratemporal areas. As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new categories of malformative lesions are being established, including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and microdysgenesis, the latter of which can be diagnosed only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surgery. In the field of surgical pathology of epilepsy patients, further clues to clarify the pathomechanism of epilepsy remain to be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海马复合体治疗癫痫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海马复合体,能否阻止癫痫放电的传播以治疗顽固性癫痫。方法 17例顽固性癫痫病人应用ZD立体定向系统,CT扫描确定杏仁核和海马的靶点,分别毁损杏仁核和海马。术后常规MR复查了解靶点毁损的部位和大小,并排除并发症。结果 本组17例,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6年,平均3年9个月,结果满意者7例(癫痫发作消失),显著改善者7例(癫痫发作减少75%),无效者1例,1例自行停药2月后,癫痫发作又复发,再次服药后仍有癫痫发作。所有患者均需服药,药量无明显减少。结论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海马复合体治疗癫痫,创伤小,安全,控制癫痫发作基本满意,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49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2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3例,20例行单纯病灶切除(A组),29例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病灶及颞叶及/或内侧结构癫痫灶扩大切除术(B组)。结果采用Engel效果分级,A组中Ⅰ级为70%,Ⅱ级为20%,Ⅲ级10%;病理检查均为海绵状血管畸形。B组中Ⅰ级89.66%,Ⅱ级6.9%,Ⅲ级3.44%;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畸形,其中25例包括海马硬化,3例皮质发育不良。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合术前及术中脑电结果,采用选择性扩大切除癫痫灶,对控制癫痫更为有效。颞叶及颞叶内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可能存在双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颞叶癫痫:肿瘤性病变与海马硬化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由肿瘤及海马硬化所致的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40例顽固性癫痫中,经MRI或CT诊断有19例内轴心性肿瘤性病变,有21例海马硬化,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的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肿瘤性病变19例均作了肿瘤全切除加海马、杏仁核切除,海马硬化21例均作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40例中35例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1年,5例失去联系。癫痫完全解除的有30例,5例仍需依赖药物治疗。结论: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