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院婴儿室从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对出生一周内的婴儿,由专人、按正规操作步骤,每月抽查近40例。在同一婴儿中同时测量肛温、腋温、颈温。现把这3者之间的体温差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探讨性别、季节、生产方式(平、难产),对这三种温差的影响,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临床上常用的测量体温方法是腋下测量法,每次测试腋温时都需要解开包被及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扶托,耗费一定时间及人力[1]。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方法,测量60例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探讨危重病患者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提高体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危重病患者120例,对其同时进行腋温和肛温的测量。以“腋温+0.4℃”值进行分组,37.4℃以下为正常组,37.5~38℃为低热组,38.1~38.9℃为中等热组,39℃以上为高热组,对腋温和肛温值进行比较。结果:危重病患者的“腋温+0.4℃”与“肛温-0.4℃”值相比,体温正常组高0.28℃,低热组高0.32℃,中等热组高0.32℃,高热组高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的“腋温+0.4℃”与“肛温-0.4℃”值相比高出0.26~0.38℃,以腋温代表患者的体温,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体温偏高的误判。 相似文献
6.
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4~10岁的患儿105例对他们同时进行肛温和腋温测量.结果肛温比腋温至少高0.1℃,最大高2.5℃,平均高0.89℃,与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的肛温比腋温高0.5℃的观点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临床上通常在腋温基础上简单加0.5℃代表肛温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儿进行体温测量时不宜采用腋温测量法. 相似文献
7.
8.
临床工作中,对烧伤患者不仅手术后应选择健侧腋下测量体温,在治疗期间也应选择健侧测温.我们于2006年1-12月,对100例烧伤及手术的患者进行了两侧腋下温度的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腋温与肛温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与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提高体温判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75~95岁长期卧床老年患者420例,对其同时进行腋温和肛温测量.以"腋温 0.4°C"值进行分组,37.4°C以内为正常组,37.5~38°C为低热组,38.1~38.9°C为中等热组,39°C以上为高热组,对腋温和肛温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腋温 0.4°C"值与"肛温-0.4°C"值相比,体温正常组高0.28°C,低热组高O.33°C,中等热组高0.33°C,高热组高0.38°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腋温 0.4°C"值比"肛温-0.4°C"值高出0.28~0.38°C,以腋温代表患者的体温,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体温偏高的误判. 相似文献
10.
11.
177例正常新生儿腋温与颈温测试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摸索发现,颈部测温的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新生儿.为进一步了解颈温与腋温有无差异,对177名新生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这两个部位的体温进行了测试观察,结果表明:颈音臣温与腋下温均属体表温度,新生儿颈部皮下组织丰满,平卧时可自然形成一个较深的皱襞,体温计的水银端完全可以置于其中,和腋温一样.另外,颈部测温试表简单易行,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不仅有利于新生儿及产妇的休息睡眠,同时给操作减少了工作程序,只要在操作中严格掌握其方法,勿将体温计水银端暴露或脱出,就能够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合理、准确、安全的老年患者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将93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进行腋温和腹股沟温的测量。结果93例老年患者两种方法测量体温结果显示,腹股沟温与腋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股沟测温法操作安全、准确、方便,且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准确客观地反映婴幼儿体温不同时,肛温与腋温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将997例婴幼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84例、中等热组305例、低热组115例、不发热组493例,对 4组体温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19±0.13℃;中等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33±0.12℃;低热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44±0.16℃;不发热组肛温与腋温平均差值在0.54±0.12℃.且4组肛温与腋温的平均温差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肛温与腋温的测值差异在0~1.1℃.两者之差随着体温升高而缩小,呈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荷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7,(8)
新生儿肛温和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杭州310006)李荷君新生儿测肛温时往往需打开衣服、尿布,易受冻,且有一定刺激,工作量大。而测腋温时不需解开衣服,方便安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1.对象与方法采用上海产水银柱式摄氏体温计,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测量的合适时间。方法将310例正常体温患儿根据不同环境温度分为A组、B组、C组,将150例发热患儿设为D组,肛表插入直肠后0.5min、1min、1.5min、2min、2.5min、3min时记录肛温数值,采用不同测量时间对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儿肛温测试1min与1.5min、2min、2.5min、3min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肛温测量1min能可靠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不受休克等循环因素影响的静脉留置方法。方法:将18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腋静脉、股静脉部位留置,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留置,对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成功穿刺平均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成功穿刺平均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颈外、腋、股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高、时间快,能为危重新生儿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目前临床流程化测量腋温与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同一患者,在最接近的时间内先后采取流程化测量腋温与规范化测量腋温各1次,合计患者782例.结果 临床流程化测量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与教科书规定的规范化测量腋温所测得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议规范临床流程化腋温测量的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使流程化腋温测量做到数据科学化、操作高效化、服务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产妇的腋温和口温差别,以便临床获取产妇正确体温.方法: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各60例,120例产妇共测量体温1 200次,其中两组产妇口温和腋温各测量300次.结果:两组产妇之间的口温和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口温和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当产妇产后饮食无规律时,为其测量腋温,测得结果加0.1~0.4 ℃代替口温;产后奶胀哺乳造成腋温数据不稳定时,为其测量口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境温度对新生儿肛温、颈温差值的影响。方法将环境温度由低到高分为4组,分别为20.1~24.0℃、24.1~28.0℃、28.1~32.0℃、32.1~36.0℃。测量新生儿肛温与颈温,并将肛温与颈温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环境温度20.1~32.0℃的前3组肛、颈温差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环境温度>28.0℃的2组肛、颈温差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差值为≤0.05±0.11℃。结论临床上测量新生儿颈温代表体温时,要考虑到环境温度对肛、颈温差值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其差值越小,当环境温度>28.0℃时(一般为暖箱内),肛颈温差值相对稳定,且颈温可以直接代表肛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