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和HBsAg携带(ASC)者的疗效,为HBV感染者的治疗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德州市中医院和德州市防疫站肝病防治研究中心2000~2003年2月收治的HBV感染者分为3组;治疗1组为CHB患者,单用拉米夫定,每日100 mg,口服,疗程1 a;治疗2组为ASC患者,治疗方法同1组;对照组为CHB患者,不用拉米夫定,采用一般保肝降酶和对症治疗.所有观察对象均在治疗前1个月和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肝功(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3个月,80%以上的患者HBVDNA阴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6个月和12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0.01).对ASC同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85.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HBeAg阴转率低于CHB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ALT水平较高的CHB患者效果显著,而对其他HBV感染者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疗肝3号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8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为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疗肝3号胶囊;对照组41例为单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每3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每组5例)进行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0.5%和70.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1%与16.2%,P<0.05;和90.2%与70.7%,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疗肝3号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CHB的疗效,而其对HBV DNA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仁志  夏璀  邬艳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90-1891
目的 HBsAg定量预测法观察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近期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将48例CHB患者分为三个治疗组,分别为HBsAg〈100、100~200及〉200ng/L,每组各16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0例CHB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不采取拉米夫定治疗。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结果三个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A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 HBsAg初始水平及近期疗效是预测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两项较好指标,对于拉米夫定的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最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抗-HBx蛋白和细胞因子TNF-α、IL-4、IL-12表达水平。方法选择HBV携带者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肝癌患者60例(HCC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Bx、TNF-α、IL-4、IL-1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外周血TNF-α、IL-4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外周血抗-HBx、TNF-α和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8、-0.348、-0.373,P<0.05)。结论抗-HBx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独特作用机制,与HCC组相比,ASC组和CHB组外周血抗-HBx水平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说明慢性HBV感染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继续服用拉米夫定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1:1比例将6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mg/d,连用52周,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连用52周,在治疗24周及52周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HBeAg转阴、HBeAg转换、ALT复常及治疗52周时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结果 治疗52周时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81%(26/32),HBeAg转阴率47%(15/32),HBeNg转换率38%(12/32),ALT复常率94%(30/32),与对照组的53%(17/32)、22%(7/32)、12%(4/32)、69%(22/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在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耐药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联合香菇菌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的疗效 ,我们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香菇菌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 6 2例均为我院 2 0 0 0年 1月以来住院或门诊患者 ,诊断符合 2 0 0 0年 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 4 5例 ,女 17例 ,年龄 18~ 5 2岁。全部病例HB sAg、HBeAg、HBV -DNA均为阳性 ,ALT6 0~ 312u/L。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拉米夫定联合香菇菌多糖 ) 32例 ,对照组 (拉米夫定 ) 30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其他疾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病情活动和应用拉米夫定防治此病情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拉米夫定治疗基线时的血清HBV DNA载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清ALT 正常,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39例(A组);血清 ALT 正常,HBV DNA≥103拷贝/mL, 60例(B组); 血清ALT≥2倍正常值上限, HBV DNA≥104 拷贝/mL, 27例(C组)。每3~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一次,观察12~18个月。结果A组和B组中有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用拉米夫定治疗,在随访过程中发生HBV DNA明显升高者29例(61.70%),31例(65.96%) ALT升高,10 例(21.28%) 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而接受了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随访中仅4例 (7.69%) 发生病情再活动。C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率为37.04% (10/27),显著低于在没有肝脏炎症活动时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的有效率(92.31%)(χ2=27.82,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导HBV感染的再激活和加重肝损害。拉米夫定能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且预防应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康宁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宁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B患者分为康宁胶囊组、拉米夫定两药联合组共三组,治疗后6、12个月时,分别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HBV病毒指标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治疗6、12个月时ALT、AST复常率分别为80.0%、87.5%和77.5%、87.5%,显著高于单药组;治疗6个月时,三组HA、LN、PIIIP、IV-C等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联用组下降更明显;治疗12个月时,联用组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2.5%、30.0%、82.5%,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单药组。结论康宁胶囊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改善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辅助性T细胞(Th)和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载量的变化,分析替比夫定对于CHB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医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观察组,将仅接受保肝治疗的HBeAg阳性CHB孕妇92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孕妇血清Th因子和HBV-DNA载量变化,比较新生儿出生时HBV DNA载量和乙肝抗原抗体阳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孕妇血清INF-γ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HBV DNA阳性率、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改善HBeAg阳性CHB孕妇血清Th因子表达水平,降低HBV DNA载量,对于阻断CHB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门脉高压围手术期乙肝病毒 (HBV)活动情况及拉米夫定对其防治效果。方法 对 4 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组 ,观察组 2 2例在围手术期每日 1次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口服 ,进行HBVDNA定量及其他检查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其他检测同观察组。结果 对照组HBVDNA定量 ,在术后 1周内、2周内较术前增高值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观察组术后 1周、2周HBVDNA定量较术前降低值亦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皆低于安全治愈阈值 ;两组术前、术后Child分级、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后 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外科干预可激活HBV的复制能力 ,须加强门脉高压围手术期对HBV的防范。拉米夫定有强大的抗HBV功能 ,可短期内迅速降低HBVDNA的量至安全范围。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和抑制门脉高压围手术期HBV的活跃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其短期内改善肝脏功能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HBV再激活情况,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43例为表面抗原HBsAg(+)患者,30例为HBsAg(-)/HBcAb(+)患者;将43例HBsAg(+)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维持治疗的方法为巩固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接受1次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两年时间。结果 43例HBsAg(+)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61.1%、16.0%;Ⅲ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0.0%、20.0%;30例HBsAg(-)/HBcAb(+)患者,预防组10例患者无1例再激活,对照组20例患者,有3例(15.0%)出现HBV再激活。结论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短期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HBV再激活,利妥昔单抗的长期维持性治疗可能导致B-NHL患者HBV的再激活率增高,而拉米夫定对其的预防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与护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5年后,Child-Pugh分级计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92.11%和22.73%,对照组分别为11.43%及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5年的病死率为5.26%,而对照组为2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的复制,具有控制和部分逆转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的作用,使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毒感染者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通过探讨CHB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 ,试图阐述CHB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8-0 3~ 2 0 0 3 -0 2我院住院的CHB和胆结石患者 ,并设健康对照组 (为我院的体检人员 )。CHB组 3 67例 ,男 2 2 1例 ,女 14 6例 ,平均年龄 45 9岁。胆结石组 2 91例 ,男 194例 ,女 97例 ,平均年龄 48 3岁。对照组 3 17例 ,男 2 43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 5 0 7岁。所有病例均进行HBV血清学检测 ,B超或CT肝胆脾检查及肝功能检测。1·2 诊断…  相似文献   

16.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LDT每日600mg口服,对照组予拉米夫定(LAM)每日100mg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第12、24和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与基线值相比下降的1g平均值、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YMDD变异率.结果 治疗第12、24和48周时,治疗组HBV DNA与基线值相比下降的1g平均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4.9±0.7比3.8±0.9,P<0.01;第24周:5.7±0.8比4.2 ±0.6,P<0.05;第48周:6.1±0.8比4.5±1.0,P<0.O]);但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YMDD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疗程为48周的HBeAg阳性CHB治疗中,LDT与LAM比较,对HBV DNA的抑制速度更快、幅度更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机制,总结有效治疗方法,为提高其生存概率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107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因素与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YMDD变异阴性关系,将24例YMDD变异阴性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2例及观察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V-DNA水平。结果年龄≤25岁、服药时间≤2年、体质量指数>25kg/m2、无合并症等可能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HBV患者YMDD变异阴性主要原因;两组患者继续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继续治疗24周后,观察组ALT、AST、GGT、ALP、HBV-DNA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YMDD变异阴性患者均成功测序,有效序列长度为819bp(nt193-1012),核苷酸变异率在0.79%~1.68%,氨基酸变异率在0.62%~2.04%,未发现rtL80V/I、rtL82M、rtF166L、rtV173L和rtA200V变异。结论 YMDD变异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耐药的原因与HBV RT区基因变异无关,临床上应加强YMDD变异阴性患者的耐药检测,同时耐药的出现并非停止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2月某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 4 0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口服治疗 ,1 0 0mg/d ,连服 1 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 ,生化指标 ,病毒标记物改变情况。结果  37例 (92 .5 0 % )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 ,生活质量改善 ,child pugh积分下降 ,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 ,HBVDNA降至 <1 0 3 拷贝 /mL ,HBeAg阴转率达 2 9.73% (1 1 /37)。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及肝炎时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肝功能 ,阻止病情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万军 《中国医师杂志》2004,(Z1):218-219
拉米夫定是一种新的脱氧核苷类似物,我们于2 0 0 0 -12开始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BH)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并且着重对治疗前ALT值与拉米夫定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 6例CBH患者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均符合2 0 0 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5 6例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5~48(平均3 2 )岁,临床分型为CBH轻度2 9例,中度2 4例,重度3例。所有病人在用拉米夫定治疗前未用过其它抗病毒药,并排除合并甲型、丙型、丁型、庚型、TTV和脂肪肝。1·2 分组 (A组)ALT正常组2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产妇90例,根据患者对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以及拉米夫定组3组,其中对照组产妇不服用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组产妇则在第28孕周开始每天服用600 mg的替比夫定,直至产后4周;拉米夫定组产妇则在第28孕周开始每天服用100 mg的拉米夫定,直至产后4周。分析比较各组产妇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结果对照组产妇28例,替比夫定组产妇29例,拉米夫定组产妇33例,共分娩新生儿90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28例,替比夫定组新生儿29例,拉米夫定组新生儿33例。经治疗后,各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HBs 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在出生1年后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新生儿的HBs 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34,χ~2=3. 827,均P0. 05)。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出生1年后的HBs 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能够降低孕晚期慢性乙型肝炎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但两者阻断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