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瘤内多个取材位点中TP53基因突变异质性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对食管鳞癌原发肿瘤及其配对的手术切端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基因第2~11号外显子突变状态,评估各病例瘤灶内4个不同位点T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在瘤内的异质性。 结果 在30例被测食管鳞癌肿瘤中,发现18例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变,占60%(18/30)。16例为点突变,其中3例为无义突变,13例为错义突变;另2例为导致移码的缺失突变。大部分突变集中于TP53基因5~8号外显子,其中5号外显子的突变率最高,为23.3%(7/18)。在2例肿瘤中检测到第282位密码子突变(R282W),3例检测到第175位密码子突变(R175H)。观察每例肿瘤各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峰高与正常等位基因峰高之比(relative intensity,RI值),发现在有点突变的16例中,12例的4个肿瘤位点的RI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余4例瘤内各位点RI值也不一致。 结论 食管鳞癌存在较高频率的TP53基因突变,而且每例肿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内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皮肤癌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频率,比较变性和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DGGE和SSCP,对40例皮肤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p53基因5-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皮肤癌p53基因5-8外显子的总突变率为35%,其中鳞状细胞癌(SCC)的突变率为36%,基底细胞癌(BCC)为33%,采用GGE和SSCP检测的突变率分别为33%和25%。结论35%的皮肤癌组织存在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GGE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高于SSCP。DGGE结合SSCP有助于提高突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8例无亲缘关系的痣样基底细胞瘤综合征(N BCCS)日本患者中鉴定出7个新的PTCH基因胚系突变。为了确保遗传学诊断的正确性,PTCH基因的所有23个编码外显子用PCR方法从基因组D N A扩增并测序。在所有8例NBCCS患者都发现突变,研究发现的突变包括1例插入/缺失突变、1例1个碱基插入、2例1个碱基缺失、1例无意义突变和2例错义突变。以前没有突变报道。5例突变引起可以预测的导致末端蛋白缺失的早熟终止密码子。在2例错义突变中,PTCH跨膜结构域高度保守序列中的基本精氨酸残基被丝氨酸和甘氨酸替代,因此,这种突变可能影响PTCH蛋白…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皮质癌患儿TP53基因的一个新生殖系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儿TP53基因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TP5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的全部编码及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PCR结合DNA测序发现患者TP53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异常:第522与523位核苷酸间插入一个鸟嘌呤(c.522-523insG),导致P53蛋白DNA结合域第175位密码子由精氨酸(R)变为丙氨酸(A),并从突变位置起发生移码,产生移码突变(p.R175AfsX6).患者父亲带有相同的突变,而母亲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TP53基因p.R175AfsX6生殖系突变是导致该例患者肾上腺皮质癌的特异突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作者评估了法国人群中,黑皮质素1型受体(M C1R)变异型、双斑(PTCH)多态性[c.3944C>T(P1315L)和插入18bpIVS1-83]作为基底细胞癌(BCC)危险因素的作用。受试者包括126例以特定标准纳入的[多发的和(或)家族性BCC和(或)40岁前发病的BCC和(或)伴有另一种肿瘤的BCC]BCC患者,及1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伴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中是否存在PTCH2基因的异常.方法:收集15例NBCCS相关的KCOT患者的新鲜病变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PTCH2的突变分析.结果:发现2例尚未报道的错义突变(c.323 T>C,c.1319 C>T),分别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另发现9处PTCH2的多态性位点,其中3处为尚未报道的新位点.结论:虽然在NBCCS患者中PTCH2突变不如PTCH1突变频发,但少数NBCCS相关的KCOT患者可发生PTCH2的胚系突变,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染色体4q带等位基因缺失是人肝细胞性肝癌(H CC)最常见的基因畸变之一,因此假设此区域存在肿瘤抑制基因。为了精确确定该含肿瘤抑制基因的区域以便进一步定位克隆,用49个微卫星标记物对149例H CC患者基因4q12≈25区进行详细的缺失定位。根据其间发生的中间缺失已经识别出一个等位基因丢失的共同区域,发现这个区域在D4S1534和D4S1572之间(一个17.5-cM遗传中断)。对所有有局限性畸变区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处更小的区域:1处在D4S1534和D4S2460之间(3.52cM),另1处在D4S2433和D4S1572之间(8.44cM)。还在H CC中发现少量被…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状态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治疗头颈部鳞癌疗效关系研究,进一步探讨H10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H101治疗的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例进行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H101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变型p53和P14ARF基因蛋白在36例头颈部鳞癌中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44.4%(16/36).突变型p53- P14ARF (即P14ARF基因蛋白无缺失)患者均无有效病例;突变型p53- P14ARF-(即P14ARF基因蛋白有缺失)患者8例中有4例有效(P>0.05).结论:对于p53基因无突变的恶性肿瘤,P14ARF基因异常可能是H101能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346-1348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卵巢癌基因突变的分布和特点,寻找相应的突变靶点,并对突变位点的类型和频度进行分析。方法:取自临床上卵巢癌的组织石蜡标本16例,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Ion torrent PGM平台,对50个基因2835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50个基因中突变集中在EGFR、KDR、KIT、KRAS、NOTCH1、SMAD4、TP53等7个基因21个位点上。其中TP53突变比例高达75%,且突变点是4号外显子c.215C>G的比例最高。结论:卵巢癌患者可以根据基因突变靶点进行精准治疗,TP53的高突变比例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临床可为复发转移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肝脏未分化(胚胎)肉瘤(H US)是一种罕见的成人肝脏恶性肿瘤。未见在成人病例中进行基因研究的报道。方法:在这项关于3例H US成人病例的研究中,研究了3种经典致癌途径:即TP53(p53)途径、W nt(CTTN B1/β-连环蛋白和A XIN1)途径和端粒酶(hTER T)途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例病例的p53、β-连环蛋白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并研究2个病例的TP53基因突变和1个病例的全基因组等位基因、AXIN1和CTTN B1/β-连环蛋白基因突变。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0%以上的肿瘤细胞存在p53的过度表达;而且,在2个病例中可观察到TP…  相似文献   

11.
背景: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特征是发育异常和癌症易患性。PTCH1基因是果蝇极性基因片段的人类同源基因,被发现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TCH1定位于染色体9q22.3。该研究旨在报道随访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并与文献中的资料比较。病例和方法:在1981—2003年临床疑诊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22例随访患者中筛查PTCH1基因突变。临床和放射检查资料由回顾性调查所得。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血样进行遗传学分析。如果有可能也对PTCH1突变患者父母的DNA进行分析。结果: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日光加速一系列基因事件的发生,引发一些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发展。p53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分裂和凋亡中起关键作用,在日光引起的皮肤肿瘤中经常发生变异。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非黑素皮肤肿瘤中的免疫活性,及其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标记物中的表达。方法:分析了35例光暴露区域皮肤非黑素肿瘤,包括19例BCCs和16例SCCs。用抗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D O7单克隆抗体,对皮损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蛋白的表达,图像分析计算p53在免疫阳性核中表达的百分率,应用TUNEL方法,进行Ki-67免疫染色并图像分析细…  相似文献   

13.
蒋斌浩  林琦  黄航  陈伟 《浙江医学》2021,43(12):1280-1283
目的探讨内脏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VM)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mCRPC-VM的患者33例,均完善前列腺易感基因二代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CRPC-VM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并与SU2C-PCF数据库的444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3例mCRPC-VM患者突变频率从高到低的基因分别为TP53(45.45%)、AR(42.42%)、NCOR2(15.15%)、PTEN(15.15%)、FOXA1(15.15%)、PIK3CA(15.15%)、RB1(15.15%)。3例(9.09%)患者携带胚系突变,均发生于DNA损伤修复通路基因。肝转移患者AR、FOXA1突变频率均高于非肝转移患者(均P<0.05)。TP53、NCOR2、PTEN、FOXA1、PIK3CA突变类型占比最高均为错义突变,AR突变类型占比最高为基因扩增,RB1突变类型占比最高为移码突变。基因缺失突变主要发生在肺转移患者(71.43%),扩增突变主要发生在肝转移患者(66.67%)。与SU2C-PCF数据库比较,本院患者PTEN突变频率明显较低(P<0.05);而AR、TP53、NCOR2、FOXA1、PIK3CA、RB1等基因突变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RPC-VM患者的高频率突变基因为TP53、AR,高频率突变基因的类型以错义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重庆地区浆细胞病患者遗传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合探针(D13S319/RB1、CCND1/Ig H、p53、CKS1B/CDKN2C)对50例浆细胞病患者骨髓进行FISH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同时行常规染色体检查,并比较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采用FISH检测,有34例(68%)检测出分子遗传学异常,24例(48%)检出1种异常,10例(20%)同时检测出2种及以上异常。其异常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Ig H基因异位(36%),13号染色体缺失(24%)和p53基因丢失(20%);常规染色体检查只有6例患者(12%)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学异常检出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及分期无关。结论:FISH较常规染色体检查更易发现异常;Ig H基因异位、13q14缺失及p53基因丢失在重庆地区浆细胞病中发生率较高,p53基因丢失及13q14缺失与近期预后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胰腺癌表现出一致的遗传学改变,包括Ki-ras基因突变(>80%),P~(53)基因突发(50-70%)和P(16)基因突变或纯合型缺失(>85%)。等位基因型资料表明附加肿瘤抑制基因在其它区域的存在,最显著地位于18q,约有90%的胰腺癌显示出这一区带的杂合性丢失(LOH)。为了证明候补肿癌抑制基因在18q,作者对纯合型缺失的集中部位进行了胰腺癌嵌板分析,25/84的肿瘤在18q21·1在纯合型缺失,这一位点不包括DCC基因(一个结直肠癌候补肿瘤抑制基因),包括DPC_4基因,6/27例胰腺癌存在着DPC_4潜在的、不活动的突变,它们在18q 21·1没有纯合型缺失,这些作者所希望找到的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结果证明DPC4基因作为一种候补肿瘤抑制基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背景: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H SA N I)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提示其存在异质性。一些特发性感觉神经病是由SPTLC1和RA B7错义突变所致并且被确认为非家族性的。目的:在显性遗传性H SA N I患者和其他特发性感觉神经病患者中筛查SPTLC1和RA B7基因的已知突变。患者:在25个具有成年发病H SA N I的家族中,检测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患者的SPTLC1和R AB7突变,同时对92例特发性感觉神经病患者的SPTLC1和RA B7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25个家族中,仅1个家族存在1个突变(SPTLC1399T→G)。该家族和另外10个未检测出已知突变家族的患者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8p22、11p15、17p13三个染色体区的杂合性缺失(LOH)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34例肿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用PCR方法扩增位于此三个染色体区域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8S136、D11S988、TP53,扩增产物用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LOH的判定。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R、PR、P53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4例乳腺癌中有12例(35.29%)D8S136位点发生LOH,D11S988和TP53两个位点分别发现5例(14.71%)LOH。D11S988和TP53两个位点的LOH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D8S136发生LOH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高于LOH阴性的肿瘤(P=0.0049)。结论:染色体8p22区域有较高的LOH发生率,位于此区域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可能与乳腺癌的迅速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DNA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基因hMSH2、hMLH1、p53进行检测。结果: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发生hMSH2、hMLH1、p53基因突变分别为2、6、22例,分别占4.44%、13.33%和48.89%。hMLH1、hMSH2基因在突变型p53患者中的突变率为27.27%明显高于在p53未发生突变的患者中的突变率8.69%(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存在MMR基因缺陷,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大于hMSH2,散发性大肠癌中MMR基因突变与p53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也称Gorli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癌症。Gorlin基因片段1(PTCH1)在染色体图谱的9q上。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存在PTCH1的种系变异。而后来的等位基因缺失导致癌症的发生。报道1例interstitial染色体9q臂缺失者患有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和表现为重度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和(两器官间)距离过近的表形特征。患者的NBCCS表现型是由PTCH1缺失,与该基因的遗传性继发于裂隙染色体9q缺失的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Haniffa M.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Royal Victoria In-firmary, Queen Victoria Ro…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心脏移植术后人群非黑色素皮肤癌和其他皮肤癌的发病率、肿瘤负荷和风险因素。设计病人医疗记录的回顾性调查。设施三级医疗中心。病人1998年—2006年Mayo诊所所有心脏移植接受者。主要结果测量皮肤癌和肿瘤负荷累积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移植后非黑色素皮肤癌的主要和次要危险因素。结果312例心脏移植患者中有1 395新发皮肤癌,2 097人年(平均0.43.年-1.例-1),0~306为鳞状细胞癌(SCC),0~17为基底细胞癌(BCC)。心脏移植后5、10、15年皮肤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0.4%、37.5%和46.4%。首发BCC后,7年内SCC累积发病率为98.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了特发性疾病与SCC发病危险增加相关外,移植后非皮肤癌、年龄增加和心力衰竭病原学因素也与SCC发病危险增加有关。移植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年龄增加和用麦考酚酸吗乙酯抑制免疫反应与BCC的发病危险增加相关。结论许多心脏移植后幸存者发生了许多皮肤癌。这些高危患者的干预措施包括注意防晒、皮肤癌教育和定期皮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