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的肿瘤,最常见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接地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以致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心血管症状。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此类手术术中要求较高水平的护理配合。现就我们的体会加以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指发生于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含嗜铬细胞组织的肿瘤。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由于其合成、贮存和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可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及代谢紊乱,当在应激等状态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时,易导致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生  相似文献   

3.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病人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嗜铬组织肿瘤,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嗜铬组织,如腹腔内、肠系膜、肾、肾上腺、下腹部、睾丸和椎旁交感神经丛,但90%嗜铬细胞瘤是在肾上腺髓质。肾上腺以外的多发嗜铬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约占35%,而成人仅8%,嗜铬细胞瘤还含有脑啡肽、生长激素抑制素、降钙素、催产素以及加压素等肽类。这类病人往往在年轻时即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源于神经脊的嗜铬细胞也可见于肾上腺外的颈动脉体、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交感神经节及祖克坎德尔体(主动脉旁体或副神经节)等,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任何能制造、贮存并能释放儿茶酚胺(CAO)的肿瘤,都是嗜铬细胞瘤,不论部位在何处,都应按嗜铬细胞瘤处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是功能性分泌儿茶酚胺的交感-肾上腺系统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从骨盆向颅底延伸的椎旁交感神经链。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瘤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所致,表现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嗜铬细胞瘤术的麻醉处理较困难,风险大,因而明确术前诊断,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节瘤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1]。1908年Alezai’S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例。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为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危象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来自神经嵴的肿瘤之一,约有80%~90%位于肾上腺内,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多半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少数出现于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多数为良性,恶性的约占10%。肾上腺髓质血供来自肾上腺皮质,受交感神经组成的内脏大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的生理功能是合成并分泌生理量儿茶酚胺,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约占80%,肾上腺素占20%。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合成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导致以心血管系统异常兴奋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中,可发生多种具有特征性的危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张元芳,王忠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1886年,Fraenkel首次厂解发现该病;1905年,Poll描述了暴露于重铬酸盐的肿瘤切面呈暗黑(Pheo)颜色(Chro...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Gagner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库欣综合征以来[1],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逐渐发展成为肾上腺切除手术的金标准.但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运丰富,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密切,术中CO2气腹压力及术者的操作会诱发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故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一度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在泌尿系疾病中较少见,其发病率据 Remine 氏报道约为尸检的0.1%.Kvale 认为在7993例高血压病人中显示嗜铬细胞瘤的药物试验阳性者有51人。约有90%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中,但亦可发生于全身其他部位的交感神经系内,包括颈、胸、腹的交感神经节、嗜铬体,以至脾脏、膀胱、卵巢及睾丸。因而给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思路。方法:总结分析 1 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该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鞘瘤可能,肿瘤性质不明, 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术后病理学检查回复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如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初步判断, 并借助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周桂萍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58-759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90 %以上为良性 ,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 ,病情凶险 ,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 ,然而风险大 [1] 。过去因术前准备不足致使手术死亡率高达 2 5 %~ 5 0 %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重视 ,以及围手术期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 1 %~ 5 % [2 ] 。现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儿童儿茶酚胺增多症其实体主要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增生、肾上腺外(异位)的嗜铬细胞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属于APUD细胞,即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可产生多种生物胺及多肽物质。嗜铬细胞瘤可以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及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共计19个肿瘤。本文对肿瘤的定性、定位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11年1月诊治19例肾上腺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12例经开放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7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2个月~14年,因心脏疾病死亡4例,脑出血死亡1例,车祸伤死亡1例,无一例患者因原发性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死亡,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和转移,预后良好。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为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临床主要与静息型嗜铬细胞瘤相鉴别,对伴有疑似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患者,且实验室检查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指标有异常时,术前准备需按嗜铬细胞瘤的要求。腹腔镜肿瘤切除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对于伴有周围血管脏器界限不清的肿瘤,建议行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65例,其中32例采用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3例采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了相关指标,包括术中是否出现血压剧烈波动,设定≥50 mmHg为剧烈波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例数、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有无统计学差异并评价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对于直径≤10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例数、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手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前者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采用腹腔镜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于肿瘤偏小、黏连较轻的病例,腹腔镜手术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6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开放组),35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腔镜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是否出现血压剧烈波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等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康复快等优势,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在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危象,经抢救治愈,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用侧肾癌者手术顺利。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治40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58-1998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0例临床资料。其中有高血压表现201例,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4例,MEN-Ⅱ型2例,Von Hippel0Lindau病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21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2例因手术困难仅作活检;手术死亡2例。结论:明确的术前诊断可提高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安全性,良好的术前准备可减少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并发症,手术径路的选择须以影像学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