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离体培养方法.方法 选取1~2周龄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快速取出心脏,彻底去除大血管、心房、右心室和心内外膜.用植块法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融合后呈"铺路石样";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阳性.结论 成功培养出纯度较高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简便,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CD34^ 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人脐血CD34^ 细胞群体中内皮祖细胞在体外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干细胞标志以及内皮细胞表型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MACS)得到的CD34^ 细胞体外培养于纤连蛋白和无纤连蛋白处理的培养皿中,以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贴壁细胞的内皮标志Flk-1和vWF,并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干细胞标志AC133。结果:贴壁细胞的内皮标志Flk-1和vWF是逐步出现的,d3时有27.0%贴壁细胞表达Flk-1,vWF不表达,d7时已100%表达vWF和Flk-1,纤连蛋白促进贴壁细胞内皮标志Flk-1和vWF的表达,d3时的表达百分率分别为34.0%和47.0%,d7时Flk-1和vWF的表达均为100%,在培养过程中,AC133阳性细胞的比例迅速下降,但纤连蛋白对AC133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内皮祖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干细胞标志迅速消失,向内皮细胞分化,内皮细胞的表型是逐步出现的,纤连蛋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脐血贴壁细胞体外培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琳  曹祥山 《江苏医药》1997,23(4):255-256
用脐血MNC体外培养方法,观察脐血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的贴壁细胞,及其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对造血于细胞生长增殖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培养两周后的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以上圆形、椭圆形内皮样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膜分化抗原主要表达髓系抗原。脐血贴壁生长细胞形成后对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良好支持作用。研究为实行造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应用于临床重建骨髓造血微环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方法以及通过形态学观察BMSCs在培养过程中是否存在自分化现象。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鉴定培养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其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结果原代末期及传代的BMSCs呈均一长梭形生长,第三代荧光抗体染色CD29,CD90阳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阳性,BMSCs在未加任何诱导剂时培养30d时发生了自分化现象。结论贴壁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获得高纯度BMSCs的方法,在体外培养时BMSCs可发生自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经济、可靠、稳定、高纯度的内皮祖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于包被人纤连蛋白的25mL培养瓶中贴壁培养,收集48h后的未贴壁细胞培养至第7天,通过细胞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1的荧光双染阳性率从功能角度鉴定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测定细胞表面抗原CD133、flk-1、VE-cadherin(CD144)及CD31进一步鉴定。结果:48h未贴壁细胞培养,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胞体小;可见到大量典型的内皮祖细胞克隆;细胞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1荧光双染阳性率为(87.0±6.0)%。细胞表面抗原CD133、flk-1、CD144和CD31阳性率分别为61.01%、8.55%、6.18%和8.20%。结论:差速贴壁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稳定、高纯度的内皮祖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小鼠平滑肌祖细胞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迁移功能进行研究。方法使用C57BL/6小鼠制备密质骨来源间充干细胞,PDGF-BB诱导其分化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使用Transwell小室及流式分析方法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PDGF-BB诱导7 d后,镜下可见细胞呈长梭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开始表达α-SMA。诱导21 d后,流式分析证实70%以上的细胞表达CD34+/α-SMA+双阳性,58.5%细胞开始表达SM-MHC。迁移实验表明,培养得到的平滑肌祖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结论通过使用密质骨来源间充干细胞制备平滑肌祖细胞具有操作简便、获取率高及培养周期短等优点,培养得到的平滑肌祖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迁移能力,适于进行后续功能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丁洋  万圣云 《安徽医药》2008,12(8):682-684
目的应用大鼠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贴附ePTFE血管壁,并加入肝素共同培养,观察其对细胞贴附效率的影响,探讨提高细胞贴附ePTFE的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MSCs,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otr,bFGF)体外诱导,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将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上并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0、30mg·L^-1的肝素培养,每4h检测内皮细胞贴附率,绘制细胞贴壁曲线。结果获取的MSCs漩涡状生长,诱导后细胞的vWF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呈阳性表达,电镜下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的W—P小体。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在ePTFE的贴附率逐渐升高,于20h时间点达到最高,4组贴壁率分别是88.34%、96.48%、91.98%、85.69%。结论肝素对MSCs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有重要的影响,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血管内皮化效率的作用,为人工血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多种中药成分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 ,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 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 4、CD1 1α、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 ,CD2 9、CD44、CD90、CD1 0 5、CD1 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 1~ 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呈阳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阴性。结论 多种传统中药成分及中药制剂体外能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宋丹妮  蒋绍艳  史玉朋  常宏 《中国医药》2011,6(9):1110-1112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诱导剂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能力,以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能力.结果 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传至第3代细胞纯度可达97%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80、CD86呈阴性表达.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O染色呈现阳性.结论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扩增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宫产的脐带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咆层,测定MSCs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存体外用合适的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CD29、CD44、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06和HLA-DR。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 脐带血中含有的M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够为实验和临床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