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晓生  陈晔 《新中医》2012,(8):201-203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书中记载了大量本草并进行科学分类,其中包含了大量养生保健的内容,笔者从食养食疗角度对其养生的核心理论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现代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2.
《寿世青编》是清代一部养生专著,该书重视饮食物的养生调护功效,特列"食疗秘方""饮食禁忌节要""服药忌食"等篇.本文从食养食疗视角对其养生学术思想及方法进行发凡,其内容包含食能养生、食亦害生、食能防病、食能治病、食可愈病,具体原则有食宜凡简、食应"节""律"、食当应时,倡导素食、食后养生、瘥后服食.《寿世青编》总结了作...  相似文献   

3.
《饮膳正要》对食养和食疗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龙瑞 《国医论坛》2000,15(3):38-39
《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由于作者忽思慧为蒙族医家,兼通汉医,又长期担任宫廷饮膳太医之职,在烹饪技艺、营养卫生和饮食保健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书中不仅反映了忽氏关于食养、食疗的卓越思想和独到见解,而且突出了元代饮膳养生的民族特色。该书问世以后,受到广泛的重视,甚至明·代宗朱祁钰为之作序。现对其成就从7个方面分析如下。1 强调保健养生,先食后药忽氏在序言中首先引述了孙思邈所说的“医者,先晓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疗,不瘥,然后命药……故善养生者,谨先行之”。他认识到,食物是维持人体物质和功能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养生 ,又称摄生 ,是保养、调摄生命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和讨论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学说。食疗、药膳是通过食物或药物与食物结合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内经》非常重视养生 ,其体系完整、内容广泛、方法具体 ,饮食养生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同时 ,《内经》还是最早记载食疗理论的书籍 ,一些药膳方剂也是其首创。从现代长寿老人调查资料和健康新兴理念来分析 ,《内经》的饮食养生与其颇相吻合。《内经》提出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 ,对后世食疗…  相似文献   

5.
麒麟 《家庭中医药》2007,14(4):60-61
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的一种自觉症状,俗名“心慌”。《红炉点雪》说:“悸者,心卒动而不宁也。惊者,心跳而怕惊也。”《医学正传》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综上所述,因惊而发、心悸时作时止者,谓之“惊悸”,病情较轻: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食物与中药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如益气养血的大枣,回阳温中的干姜,清心降火的莲子,润肺通便的蜂蜜等,不但食之可口,还可以疗疾,且无副作用。因此,食养食疗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神农本草经》对食养和食疗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根据中医药药食同源的观点及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的天然产物对<神农本草经>中的食品进行了归纳,并探讨了其食养和食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季,天气炎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饮食得当,就能顺利地度过夏天,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有损于健康。对于人们来说,夏季的饮食保健就更为夏季养生之道。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孙晓生 《新中医》2011,(4):120-122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重视养生,尤重食疗,其医学著作《千金方》有着大量关于食养食疗的记载。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学术继承,特别对其“养生十要”中食养食疗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简要的梳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对吃颇有研究,古语讲民以食为天,其实不仅仅是吃饱,还研究如何吃好。因而,出现了以地域划分的各种菜肴制作方法,也就是所说的菜系。而且,不断壮大,由开始的川、鲁、苏、粤四大菜系扩充至现在的十大菜系。他们分别是鲁(山东)、川(四川)、苏(江苏)、粤(广东)、湘(湖南)、徽(安徽)、浙(浙江)、闽(福建)、京(北京)和沪(上海)。各地域的菜有该地域的特色,比如,麻辣就是川菜的特色,几乎所有的川菜都离不开麻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经》全文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内经》中存在几种用时间判断疾病预后的方法,即根据阴阳变化节律推测、五行生克推测、象数及经验推测疾病预后等。  相似文献   

12.
郁祥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4-155
中国传统医学的诞生与发展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而取象比类法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探讨了取象比类法的本质特征,从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此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王钦鹏  张媛媛 《河南中医》2016,(12):2059-2060
《黄帝内经》的形神共养养生理论包括形神共养的生理观、形神共养的脏腑观及形神共养的疾病观。形神共养理论不仅注重形体调养,而且还注重精神调摄,其秉承道家崇尚淡味,追求本味的养身方法,体现出贵身、敬德、养神的养生思想,通过顺应自然、和于阴阳、保养精气、导引吐纳等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境界。散在于《黄帝内经》各篇章的形体调养和精神调摄在生理和病理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奇  李玉玲  黄智斌  陈延  李秋萍 《河南中医》2016,(10):1686-1688
土居中央,为脏腑之中轴,机体气机的升降斡旋,无不赖中土之作用得以实现。中土为患,其症状表现纷繁芜杂,《黄帝内经》多有具体论述;从运气角度而言,土气不足为"卑监",太过为"敦阜",土运之年民多病湿,甲己失守,则后三年化为土疫,这便是李东垣从中土立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饮食无损中焦、胃气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养气、和气使脾胃安,以后天之气养先天之气也是防病养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五行学说不仅是《黄帝内经》重要的概念范畴,而且作为核心思想指导后世医家实践,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张仲景运用《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根据五行学说进行辨证诊断,选择治则治法,判断转归预后以及确立饮食禁忌。而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金匮要略》,既是中医学术的成功传承,亦是重大的发扬和创新,仲景学术思想的源泉不单单局限在一家的学说之中,而是博采众长,取其精华,铸就了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五行学说是建立在哲学思辨基础上的一般规律,由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内经》对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有变化的,这主要体现在:就五行与五藏的配位来说,《内经》采取的是性质配位法,即根据五藏的生理性质与五行进行匹配;探索五藏的生理功能时不受四时五行性质的局限;包含了五行五藏的思想的萌芽;五行同行间灵活的"通应思想";灵活的疾病传变思想;提出了五行乘侮、五行胜复的思想。《内经》运用五行学说而不拘于五行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械应用五行学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叶庆莲 《河南中医》2007,27(3):14-16
十二经脉名称命定与中医阴阳理论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经”、“脉”及十二之数均受阴阳应象思维的启发,又由于经脉“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而分类命之为三阴经与三阳经。十二经脉依表里上下前后的对应定位命名,还体现了人体阴阳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论阴阳理论在《黄帝内经》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阴阳理论是研究阴阳的概念内涵及其变化规律,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运用了阴阳这一哲学概念及相关理论,用于揭示与人体生命相关事物或生命活动本身的奥秘,形成了独特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模式,并渗透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等医学的所有领域和各个层面,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中国自古就有人本思想传统,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就体现出了人本思想。《黄帝内经》中所反映的人本思想包括生命观、诊治观和养生观几个方面。《黄帝内经》所反映的人本思想主要是重视人的生命,保全人的生命。保全生命是《黄帝内经》的一个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内经课程教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经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经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内经课程内容抽象、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常见原因;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是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学习内经能够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结论客观评价影响内经教学的因素及授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