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黄帝内经》原文"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的涵义。联系《灵枢·骨度》《灵枢·背腧》《素问·刺热》等篇章,探寻出"七节"的涵义为"肾腧"是在从"膈腧"起始的"第七节"。同时,从《素问·刺禁论》开篇对称的表述和形象的比喻中,探寻出"小心"指代是"两肾"。  相似文献   

2.
"肝生于左",并不是指肝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对肝生理特性的概括,它就肝气自左升发的生理特性而言,也是《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的具体体现。"肝生于左"的脏腑作用有:助肺气之降,共调身之气机;与胆司疏泄,主勇怯;促脾运化,藏统协调;补肾精,藏泄互用,阴阳相滋。"肝生于左"的临床意义有:肝的病理症状与其升发太过、不及关系密切;肝之病变出现在左侧者亦不少。  相似文献   

3.
《内经》作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想象并勾勒出数个藏府关系理论的图景,如金字塔、双鱼图、五角星等,从而建构了中医藏象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藏府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4.
胡霞  项翔  唐宏图  王华 《中国针灸》2020,(12):1379-1381
<正>《素问·刺禁论》载:"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其中提到的"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历代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曾就此剖析[1],今再读《素问·刺禁论》,颇受启发,现分享如下。1"七节"之义节,《说文解字·竹部》谓:"节,竹约也。"  相似文献   

5.
刘锋  刘浩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70-2371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正邪"理论的挖掘整理,探讨了《黄帝内经》中"正邪"概念,指出"正邪"伤人非常隐蔽,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以及"正邪"发梦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广泛地运用宇宙间各种事物特征与人体相类比,可谓通天下国家验于人体,集古今社稷应于人身。探究经文,洞析其理,其不仅把人体比附为小天地,尚将人体比附为小国家,人身脏腑躯壳之所主,犹都邑之君相,如国之象也。为此,本文综观《黄帝内经》所论,探析“脏腑城郭”的理论刍形,以求进一步探讨人体重要的防御、保护机能及脏腑生理、病理。一、人身亦为小国家国之疆域有九州、九野、山川河海,人身亦相应之。《灵枢·海论》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  相似文献   

7.
各代医家对于“七损八益”理论的重要性虽都予以肯定,但就其本义考释一直存在争议且未有定论。笔者认为要对“七损八益”正确认识和运用,应本于《黄帝内经》,从其出处、本义、语境考其源流,并结合《黄帝内经》中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时代观念进行研究。“七损八益”于《天下至道谈》中虽有房中术之意,但若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与哲学思想下进行解读,很可能是作者以数言象、以阳言阴,从阴阳角度探讨阴阳衰脱之危候,目的在于警示人们要重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遵循天道,调和阴阳。只有达到乾坤交泰、阴平阳秘的状态,才是形神无疾而尽享天年之大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子楚简《太一生水》中太一藏于水、行于时的研究和对《道德经》关于道的反复运动的研究,从医道混沌的角度阐述了《黄帝内经》中终而复始、终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苦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内经》苦味之品、苦味功效、苦味应用及用苦禁忌进行探析。《内经》中苦味之品以温热性质居多,有坚、温、燥、发、泄、下等功效,其中温、发之功效仅在"运气七篇"中提出,可能与苦味五行属火有关。《内经》应用苦味时除依据五行理论之外,尚有五脏苦欲补泻及运气理论中的特殊应用及配伍方法。应用苦味时不宜多用过用,否则伤本脏、伐所克之脏,还会走骨、伤脾、令人呕。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理解《内经》苦味配伍需从其功效出发,慎将后世本草属苦药物代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志,在中医学中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表象,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有关"志"的功能和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很多重要论述,这些观点对指导养生和临床都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募原”一词出于《内经》。然因《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辞简奥,其“募原”之说内涵幽深。《内经》以降对“募原”一说有不同认识,见仁见智。通过对“募原”的文献梳理,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字学知识对"膜原"与"募原"的字形、字义与涵义进行分析.指出<内经>对于"膜"、"募"二字选用所依循的规律,对深入探讨膜原的形态与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酒疗”之法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即已开始广泛应用“酒疗”。《内经》中有多处对酒性的论述,并记栽丁“酒疗”的具体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治病证多属经络病;(2)所用药物多为温热药;(3)治疗多配合针刺按摩。《黄帝内经》“酒疗”思想为后世医家应用酒疗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肿之病,于《内经》中曰“水”,或谓之“水胀”。其治疗散见于《素问》、《灵枢》多篇。 究其内容,虽详于针刺而疏于方药,但对其治则和治法的论述,约而周详,蕴意幽深,开后世治疗水肿病之先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笔者愿结合有关经文,归纳总结,试作如下之探析。 1 治疗原则 《素问·汤液醪醴沦》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的治  相似文献   

15.
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医的经典《内经》里,清浊是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元概念”。但是,过去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以分析,《内经》象思维特点具有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分析《内经》中象思维,在理论、诊法、药物、治疗方面"天人合一"均有体现。研究象思维可以阐明中医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探知中医理论的认知方法 ,恢复中医原貌,实现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之“内热法”始见于《灵枢·寿夭刚柔》。文中介绍了运用“内热法”治疗寒痹证。笔者在继承古训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用于治疗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 1 内热法之渊源《灵枢·寿天刚柔》篇中黄帝、伯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整叙述  相似文献   

18.
王洪图教授中医理论高深,临床经验丰富,尤擅长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且疗效甚佳.笔者跟师多年,收益匪浅,今举数个医案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9.
魄门的启闭,依赖肺气的宣降 魄门的启闭,依赖肾气的固摄 DE 一、选择题(共65分,每题1分) A型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飨泄”的含义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 C、暴泻如注D、下利不爽 E、下利完谷不化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揍理,浊阴走五 脏”的“浊阴”是指 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 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 E、痰饮等病理产物 7、《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 A、五色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 B、五色含蓄不露,五脏精气充盛 C、五色变化精细微妙,反映疾病变化多端 D、五色鲜明暴…  相似文献   

20.
李永春 《山西中医》2007,23(4):50-51
现今对腧穴概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内经》中提出腧穴乃"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此处的"神"可用"正气"来解释,腧穴处的皮肉筋骨仅是其形,其本质则既是一个反映正气盛衰的反应点,又是一个具有有效激发正气、调控愈病作用的调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