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平均-11.2±1.86D)195只,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第1,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84.1%,79.0%,74.9%和61.0%,57.9%,55.9%;术后第1,6,12个月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0.50D和±1.0D者分别是68.7%,63.1%,61.5%和79.0%,75.9%和74.9%.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中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术前近视度为-8.00--25.00D的153眼行LASIK手术,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1年裸眼视力≥0.5者127眼,其中≥1.0者62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 sis,LASIK) ,是一种较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 ,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更为合理。现将我院行LASIK手术的 43例 - 8 0 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1月~ 3月在我中心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 43例 (82只眼 ) ,其中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0岁 ,等值球镜屈光度为 - 8 0 0D~ 2 3 0 0D (平均 - 9 2 5D± 2 13D) ,等值柱镜屈光度为 -0 5 0~ 3 5 0D (平均 -…  相似文献   

6.
卢海燕 《广西医学》2006,28(1):141-143
我院在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行LASIK治疗屈光不正2 17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 (- 10D以上近视 )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通过对 5 6例 (共 10 5眼 )术前屈光度 (等值球镜 ) - 10 0 0~ 2 6 0 0DS ,平均 13 4± 3 9DS近视患者采用LASIK治疗 ,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 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 81眼 ,占总眼数的 77 1%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 96只眼 ,占总眼数的 91 4 % ;其中高于术前的为 2 6眼 ,占总眼数的 2 4 8% ;而裸眼视力下降 1行以上的 6眼 ,占 5 8% ;其中 3例为不规则散光 ,2例角膜瓣制作不全 ,1例为角膜瓣层间脂类物残留 ,裸眼视力下降 2行以上的为 3眼 ,占总眼数的 2 9%。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但手术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谨慎从之。  相似文献   

8.
杨明轩 《中外医疗》2011,30(13):32+34-32,3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自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接诊的80例160眼高度近视患者,采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并收集患者手术0.5~1年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结果经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患者视力状况:裸视视力在0.5以上的149眼,在0.8以上的有121眼,在1.0以上的有53眼,最佳矫正视力降低2行以上的有3眼;患者的屈光度在手术后早期呈现轻微远视,经过1~3个月得以恢复;手术并发症状况: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角膜瓣移位1眼。结论采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收效良好且安全的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对LASIK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有效性。方法对162例(318只眼)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对其中38例(76只眼)进行了FFA和ICGA,并就患者高度近视程度、眼底病变程度与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底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318只眼)都接受了LASIK手术治疗。手术前检查发现有13只眼(4.09%)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微小裂孔,有21只眼(6.60%)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5只眼(1.57%)FFA检查阴性而ICGA检查阳性。都先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手术后1年内有2只眼(0.63%)出现新生血管,有36只眼(11.32%)出现了黄斑水肿,有9只眼(2.83%)出现了眼底出血,有2只眼(0.63%)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②手术后超高度近视组的矫正视力低于普通高度近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8,P〈0.05)。③手术前及手术后较严重眼底病变组的矫正视力均低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手术前=2.28,t手术后=2.46,P〈0.05)。④手术后1年内较严重眼底病变组出现的眼底并发症多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7.78,P〈0.01)。结论对高度近视眼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高度近视程度和眼底病变程度会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前应做详尽的眼底检查及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必要时可行FFA和ICGA检查及预防性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大龄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特点及疗效。方法:对48例、96眼≥40岁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预矫度数、手术疗效等与对照组(<40岁,54例、108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龄近视患者术后6月时远视力平均为0.97±0.30,虽然低于同期低龄对照组足矫视力(1.18±0.19),但优于拟矫度数眼镜时对应的平均视力(0.74±0.16)。近视力达到J1的比例低于对照低龄组,干眼的症状比低龄组明显。结论:大龄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安全、有效。鉴于年龄所造成的老视,需减少实际度数矫正,以兼顾术后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 :用自动板层角膜刀和VISXSTARS2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35 5例 6 93只眼行LasiK手术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 ,在分析屈光度变化时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 ( 1.0 0~ 6 .0 0D)2 6 3只眼 ,Ⅱ组 ( 6 .2 5~ 11.75D) 371只眼 ,Ⅲ组 ( 12 .0 0~ 2 6 .0 0D) 5 9只眼。结果 :6 93只眼术后 1周有 99.1%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 3个月及 6个月分别为 98.0 %及 96 .8%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在术后屈光度分析中可见高度及超高度近视 3个月后有回退现象。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状,观察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组与Q值引导LASIK(Q-LASIK)手术组视觉质量的差异.为个性化屈光手术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近视眼100眼,均为左眼,分为标准组即无Q值引导LASIK手术组50眼,Q值调整组50眼,对术前、术后3个月6项指标做对照观察(视力和屈光度、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变化,角膜非球面性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LASIK手术前后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P<0.01);目标Q值引导手术组术后和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月视力>5.0相比较, 用χ2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95,P>0.05);两组术后角膜非球面性Q值均向正值方向发展,但Q值引导手术组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P<0.01);球差在两组术后均增高,但Q值引导手术组球差较无Q值引导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P<0.01);主观评估上像差与对比敏感度上,术后3个月Q值引导手术组暗视下低频和离焦、球差均为负相关;Q值引导手术术后3个月傍晚视力、夜驾驶视力、眩光、夜晚驾驶不适方面优于无Q值引导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1).结论 传统LASIK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形状的Q值变化明显;Q值引导LASIK术后Q值改变相对较少,能保持角膜相对的长椭圆形,即角膜非球面性,提高视觉质量.提示减少Q值的改变能提高和改善视觉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formation of cornea asphericity.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visual acuity between operation with Q value-guide and traditional LASIK and to provide data for improving individuation refractive surgery. Methods One hundred myopic eyes(all left eyes)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eyes received operation with Q value-guide LASIK and 50 eyes received traditional LASIK since October 2008 to April 2009. To observe visual acuity,refractive error,contrast sensitivity,wavefront aberration, coraea asphericity and vision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three months of operation. Using the SPSS 12.0 to analyse the data.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Q value before and after no Q value guiding LASIK operation(t=31.26,P<0.01).To compare visual acuit (P>0.05) of after operation for Q value guiding LASIK with no Q value guiding LASIK, There was not statistic difference of visual acuity of two groups(χ2 =0.195,P>0.05);The Q value of two groups was higher after operation, But the Q value guiding oper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groups,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t=11.86,P<0.01).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was all increased in two groups,but Q value guiding oper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t=21.34,P<0.01). Q value group guiding opera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standard group in halo,in glare,night visual acuity,night driving after operation three months,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P<0.01,P<0.01,P<0.01).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Q value after no Q value guide operation;there are less change of Q values after Q value guide operation, it can maintain long-spherical shape of cornea after Q value guide operation, and then raise the visual quality. It indicate that Q value change reduction can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visu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391 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7.
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矫正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生健  段宇辉  李金科 《医学争鸣》2009,30(10):940-942
目的:评价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内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Wavelight,Inc),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系统和F-CAT个体化切削手术程序,对42例(84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一眼选择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手术,作为对照另一眼选择标准的像差优化LASIK手术.随访6mo,评价手术后临床疗效.结果:Q值调整组和像差优化组术后第6mo①安全性:两组术后最佳戴镜矫正视力无下降2行及以上,下降1行的各仅为1眼.②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5.09±0.03)和(5.05±0.20).术后视力5.0以上均为100%,5.1以上分别为57.1%和52.4%.③可预测性:术后平均等值球镜(显然验光)分别为(-0.02±0.56)D和(-0.09±0.49)D,在±0.75D以内均为100%,±0.50D以内分别为84.2%和83.6%.④术后Q值分别为(0.28±0.36)和(0.44±0.2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组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Q值调整的个体化切削术后角膜的非球面性更合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及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对实施LASIK的近视及散光患者31例(61只眼)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使用Octopus 1-2-3视野计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观察指标包括0°~15°和15°~30°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MS)。以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术前平均敏感度差值(△MS)进行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SNK法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4.7以上,6个月后均稳定在4.9~5.2。术后1周及6个月0°~15°中心视野MS改变无统计学意义;15°~30°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为(-0.91±1.42)dB。术后6个月为(-0.87±1.38)dB。术后1周和6个月15°~30°中心视野△MS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可检出近视患者LASIK术后15°~30°中心视野MS下降,可为今后观察屈光性手术后的视野改变、全面评价视力质量提供一项有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4例4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并与同期42眼的标准手术进行对比。结果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后30 d裸眼视力3眼UCVA超过术前BCVA 2行,16眼超过1行;24眼与术前相等,3眼低于术前1行,优于对照组;术后慧差减小;且术前垂直慧差与术后波前像差均方根和呈负相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减小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正确选择适应证可以提高个体化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