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章秀 《安徽医学》2009,30(5):535-536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NICU收住的2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四磨汤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组、两药联合应用组及对照组。四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四磨汤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及二药联合应用。结果四磨汤治疗组总有效率74%,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两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P〈0.001),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四磨汤组,红霉素组(P〈0.025及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冯国祝  詹淑贞  林伟豪   《中国医学工程》2011,(7):79+84-79,8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冶疗基础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43.78%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6例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7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mg·kg-1·d-1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2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48.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妈咪爱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新生儿科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及妈咪爱治疗,观察腹胀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等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妈咪爱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产的早产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红霉素。结果(1)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0.83%(15/72),对照组发生率为73.53%(50/68)。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经X2检验,p<0.05。(2)对照组发生的50例喂养不耐受患儿予以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结论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对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长靖 《吉林医学》2012,33(15):3209-32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治疗组40例,两组患儿予保暖、预防感染和出血、灌肠通便,早期部分或全静脉营养、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胃管或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奶后胃残留量少,呕吐或腹胀消失时间早,能较早耐受喂养及停用静脉营养,体重开始正常增长时间早,两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使用红霉素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使用多潘立酮后未见患儿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微生态制剂予以治疗),每组各5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3%(47/51),对照组为67.31%(35/51),研究组早产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早产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和微生态制剂,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给药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及药物耐受情况。方法单纯早产儿孕龄〈37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58例,对照组(B组)50例,治疗组给予静滴红霉素5mg/k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平均(8±4.1)d,对照组(15±5.5)d(P〈0.01),治疗组每日体重增长(22±3.4)g,对照组每日体重增长(15±4.4)g(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肖会霞  马凯 《中外医疗》2010,29(3):88-88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早产儿均给予配方奶、输液、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单纯体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体位疗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剂量3~5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中缓慢静滴,连用5~7d,比较2组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呕吐及腹胀消失、胃潴留消失及体重增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樊黎明 《中原医刊》2011,(2):F0003-F000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静脉营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至12月的4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3~5μg/(kg.m 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比较患儿在呕吐,体重增长,及胃潴留量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呕吐,体重增长,及减少胃潴留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0.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3%,9.5%,及9.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新生儿98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纠正其他脏器功能衰竭、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洗胃后酌情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潘立酮口服或鼻饲给药,0.3mg/kg,q8h,红霉素静脉给药5mg/kg,qd,于1~2h内用微量输液泵输注完毕,疗程为10d。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日体质量增长多、住院天数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肝脏、肾脏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明显,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红霉素注射液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糖酸红霉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红霉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孟雁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396-397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喂养困难的早产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5d~7d;对照组予酌情禁食、少食多餐等非药物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呕吐、腹胀消失时间及胃潴留量、体重增长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喂养困难早产儿采用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处理;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姜洁  杨晓琴 《甘肃医药》2012,(5):376-37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7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d)微量输液泵维持5小时缓慢滴注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合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早产儿胃肠激素水平;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治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包括合并HIBD的早产儿23例,此为合并HIBD早产儿组;排除HIBD的早产儿27例,为排除HIBD早产儿组,其中存在喂养不耐受者18例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组;9例喂养耐受的早产儿为喂养耐受早产儿组。以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munoassay,RIA)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喂养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和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的含量。对1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12例予以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进行干预治疗。结果:①HIBD合并早产者血中GAS和MTL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儿和排除HIBD的早产儿(P<0.01);②排除HIBD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均低于正常足月儿(P<0.05);其中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喂养耐受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耐受的早产儿血中GAS和M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红霉素干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喂养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产儿存在MTL和GAS分泌异常,血中MTL和GAS水平与喂养不耐受有关,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早产儿、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患儿47例给予小剂量的红霉素5~8mg/(kg&#183;d)分3次口服,观察残留奶量、呕吐、腹胀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72.3%。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早产儿胃排空,减少胃内残留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耐受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