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51+2153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合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32例精神发育迟滞(MR)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智商IQ≥50和IQ≤49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与32例智力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IQ≥50和IQ≤49两组间临床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与正常智力的精神分裂症在逻辑推理,思维贫乏,思维破裂或散漫,各种妄想和行为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在行为障碍的症状明显增多,思维障碍症状除思维贫乏外均减少,有助于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2.
对4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发生在智商低于50分的精神发育迟滞者身上。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分裂症与正常智力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疗效有显著差别。提示:智力提高程度与精神分裂症表现无明显关系。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分裂症与正常智力精神分裂症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戴伟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5):283-284,29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精神发育迟滞临床特点、病前性格、病因、疗效。方法:以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67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为研究对象(下称研究组),以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下称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符合CCMD—2—R的相应诊断标准。结果:两组间在起病形式、家属史、病前性格、发病因素、近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行为障碍及逻辑推理障碍和思维贫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研究组较对照组,在行为障碍症状明显增多,思维障碍症状除思维贫乏外均减少,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lt;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quot;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quot;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lt;0.05),与性别无关(P&gt;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伴随症状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珺  王立文 《北京医学》2010,32(7):540-542
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MR)的病因、伴随症状及分级的关系,为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共1329例,对其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级、伴随症状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329例MR患儿年龄6个月~15岁,平均(3.15±3.12)岁;男女比例为1.88∶1。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伴有惊厥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伴有畸形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P〈0.05);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重度MR明显多于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P〈0.05)。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病因不明者显著多于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P〈0.05);在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组内,病因明确的MR患儿为重度者明显多于病因不明的重度MR患儿(P〈0.05);在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畸形的患儿组内,其病因明确否与M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病因以染色体病最多,有65.37%的病例病因不明。结论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畸形的患儿首选染色体检查,对于合并有惊厥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的患儿应考虑染色体病以外的疾病,重度非特异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较轻度MR患儿容易找到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通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个性特征、精神分裂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GAS评分分值高于61分者55例,预后良好的比率为68.75%;性别、年龄、阳性思维形式障碍、患者其他行为、个性等对于预后未产生影响;而病程在6个月以上,治疗期间未能按时服用药物、缺少社会及家庭关爱、文化程度较低、具有家族精神疾病史以及多次发病的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病程、按时服用药物、社会及家庭支持、文化程度、家族精神疾病史、发病次数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彩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16-117
资料与方法 2004年以来诊治儿童多动症(ADHD)患儿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10岁,平均8岁。经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测试仅2例智力中等偏下水平(IQ〈49分),4例为轻度低下水平(IQ50~70分),9例为正常水平(IQ〉80分)。均无精神病家族遗传史,均符合ICD-10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249名智商(IQ)较低的患儿进行利手及脑功能发育特点的研究发现:精神发育迟滞(MR)患儿中,病理左利率甚高,且与IQ成负相关;MR患儿左右脑半球功能发育不平衡,言语功能受损程度与智力水平及年龄有关;在各种MR的致病因素中,先天因素居首位。从而说明,MR患儿的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有其特殊性。利手及言语发育情况可成为新的临床指标,应用于MR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受试者共126例,其中研究组(精神分裂症组)85例;对照组(情感障碍组)20例,正常受试者21例。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并利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式测量智商(IQ)。结果各精神分裂症组的I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或P<0.05);但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与IQ相关不显著;病程与操作智商(PIQ)的相关处于边缘显著水平(P=0.067),受教育年限与语言智商(VIQ)和总智商(FIQ)显著相关(P<0.001和P=0.00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智力损伤,PIQ可能受到病程的影响,而发病年龄对患者的IQ没有明显影响,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孙亚宁  甘雨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72-373,381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在发育期内(18岁以前)智力低下,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主要涉及个人与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个人行为的社会意义。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IQ)50-70分,占总数的75%。童年时各方面的发育稍迟缓,包括言语发育。在生活用词上虽困难不大,但掌握抽象词汇极少,在理解综合分析方面缺乏逻辑性联系及推算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山市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WHO提供,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使用我国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评定工具,对确诊的未治愈患进行残疾评定。结果:在调查的总人口(3721人)中残疾率为17.20‰,其中精神残疾率为7.79‰,智力残疾为9.41‰;在≥15岁的2909人中,精神残疾率为9.97‰(29例),多为精神分裂症所致;≥7岁的3411人中,智力残疾率为10.26‰(35例),多为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结论: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防治及其病后的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伴情感症状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83例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院1周内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PMS)评定,对其中阳性患者(HAMD≥17分或HAMA≥14分或BPMS〉10分)分组,第1组为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第2组为伴躁狂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分别合并抗抑郁剂或心境稳定剂治疗,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比较.治疗1月后对阳性患者再次评定.结果: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中存在情感症状者占68.9%,且情感症状受精神症状影响;治疗1月后,合用抗抑郁剂或心境稳定剂组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伴发情感症状应引起重视,但谨慎合用抗抑郁剂或心境稳定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4-87
目的 探讨封闭式管理期间绘画治疗联合利培酮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情感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长期住院规律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0 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状况;剔除无焦虑抑郁情绪及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选取50 分≤SAS 评分≤69 分,50 分≤SDS 评分≤69 分的患者共7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进行病区内康复活动,干预组进行病区内康复活动联合绘画治疗,两组均干预一个疗程,共6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 阴性症状评分、SAS 评分、SDS 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一个疗程后,干预组的PANSS 症状评分、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绘画治疗可改善封闭式管理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情感症状,值得在封闭式管理期间或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外周血中miRNA的异常表达.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筛查技术对3例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和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的miRNA进行筛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取其中10个感兴趣miRNA,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在34例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与32例正常个体之间进一步验证芯片筛查的结果.结果 经筛查27个mi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调或者下调倍数变化值≥2.0,P≤0.05),其中22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经实时定量PCR验证miR-664a-5p,miR-1207-5p,miR-3141,miR-1228-5p,miR-4505在病例组(3.93±3.82,2.48±3.45,2.75±3.62,10.03±3.59,5.35±3.44)中表达较对照组(5.47±3.59,3.95±1.3.57,4.14±3.68,13.23±5.05,6.85±3.22)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0.01).结论 多种miRNA在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外周血中有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6.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照分析甘景梨,金卫东,吕存生,刘欣喜,马振刚为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我们对46例MR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特征对照分析。对象:研究组为1990年至1995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M...  相似文献   

17.
贾永涛  张海燕  展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16-1417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各作一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12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迟滞、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两组之间不良反应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精神活动的分裂,即人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患者对正常事物产生歪曲的理解和认识,行为荒诞离奇的现象。其阴性症状指患者原有的精神活动功能减退,如情感淡漠、思维内容贫乏、意志活动减退。笔者近年来运用归脾丸合并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肯定,并与单用维思通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颖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52-1052,1054
为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的动态变化,于2003年4月在辽宁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1993年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7~14岁患儿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定和适应行为判定;对≥15岁以上的智残患者使用了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评定。调查显示:≥15岁人口中2003年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4.67‰较1982年患病率3.75‰有增加趋势(P>0.05),成人智力残疾平均分为11.21分,15例精神发育迟滞者均为中度以上智力残疾,在≥7岁人口中残疾率与患病率一致,故精神发育迟滞的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的动态变化,以2003年4月1日零时为调查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山市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WHO提供,1982年和1993年两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使用的方法,使用我国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评定工具,对确诊的未治愈患者进行残疾评定.结果在调查的总人口(3721人)中残疾率为17.20‰,其中精神残疾率为7.79%o,智力残疾为9.41‰;在≥15岁的2909人中,精神残疾率为9.97‰(29例),多为精神分裂症所 致;≥7岁的3411人中,智力残疾率为10.26‰(35例),多为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结论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防治及其病后的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