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1996年被Hinchey等[1]首次报道,又称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高灌注性脑病、顶枕叶脑病、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典型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和视觉障碍.  相似文献   

2.
1996年,Hinchey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报告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从此该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接受。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亦可累及脑灰质,因此,2000年Casey等对其重新命名,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笔者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诊断与治疗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111例子痫前期患者,记录年龄、妊娠次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行头部MRI检查,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子痫前期患者中42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痛(OR=70.958,95%CI:6.578~765.447;P=0.000)、视觉障碍(OR=3.966,95%CI:1.290~12.191;P=0.016)、收缩压(OR=1.034,95%CI:1.006~1.064;P=0.019)、血清肌酐(OR=1.060,95%CI:1.000~1.120;P=0.048)是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MRI显示,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变位于额叶17例(40.48%)、颞叶6例(14.29%)、顶叶32例(76.19%)、枕叶35例(83.33%)、脑干4例(9.52%)、小脑7例(16.67%)以及基底节区22例(52.38%),呈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低信号。结论头痛和视觉障碍、收缩压、血清肌酐水平是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随着磁共振在神经影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RPLS的变异类型被发现和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中央变异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例输血后出现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2例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抽搐,予以脱水降颅压、抗癫痫等治疗,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1996年,Hinchey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告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从此该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接受。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亦可累及脑灰质,因此,2000年Casev等对其重新命名,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笔者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诊断与治疗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3-06共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中7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2例分别为慢肾、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相对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phalopathy syndrome,RPLS)由Hinchey等[1] 1996首先报道,该病较少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者临床报道极少.现将我科所诊治的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子痫、甲状旁腺腺瘤伴发高钙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移植术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白塞病。其中血压升高者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意识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为主;头颅MRI检查有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低信号,T2WI、Fair像呈高信号的病灶,且大多双侧对称.结论 头痛、意识及精神障碍、癫发作、视觉异常、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对称性、可逆性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分析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头痛、视物不清、头部MRI检查示T2高信号,其中1例伴有癫发作,经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很快好转。结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对症处理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13.
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5例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我科2年来确诊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为原发高血压,1例为肾病综合征,均为中青年,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精神萎靡、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无明显局灶定位体征。MRI表现为突出的桥脑大片异常信号。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能是PRES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能机制为脑血流灌注失衡。临床应注意与肿瘤性疾病及脱髓鞘疾患鉴别。  相似文献   

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由质性脑病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经针对病因治疗(如降压、止痉、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停止放疗、控制肺部感染)及酌情使用甘露醇、呋噻米等脱水降颅压药物,症状与体征恢复至发病前6例,基本消失2例。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有特征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产褥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采用脱水、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病因有恶性高血压、妊娠子痫、各类严重肾脏疾病、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等。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痛、痫性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大多数影像学改变为可逆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较少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迅速进展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视觉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特征性的可逆性脑后部白质损害.其发病与恶性高血压、产褥期子痫、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现将作者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0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原发病为子间痫3例(25%),高血压脑病4例(33.3%),尿毒症2例(16.7%),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16.7%),肺癌术后化疗1例(8.3%),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眼震、视力异常等。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脱水、降低颅内压、加强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3周后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复查MRI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经及时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1996年由Hinchey等首先描述的[1].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特征包括:头痛、癫痫、一过性视觉障碍、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虽然这些症状是暂时的、可逆的,但少数缺血病变和不可逆病变也有报道[2].早期识别此症,及时恰当治疗,此综合征大部分可以缓解,如果延误,可以导致脑梗死或者死亡[3].现报道2例我院收治的少见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9.
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后部可逆性脑病MRI及DW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例经临床诊治及MRI检查的脑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 revers T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患者的资料,均常规MRI及DWI扫描并计算出ADC图。结果 15例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受损,以枕叶、顶叶、颞叶好发,其中11例伴额叶受损,3例伴侧脑室深部白质、基底节受损,2例伴丘脑、小脑半球受损。13例发病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2例为细胞毒性水肿。5例在首次检查后7~21d复查,3例病灶为可逆性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病灶可逆性消失,局部有残留病灶。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具有特点,DWI、ADC容易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病灶,有助于临床鉴别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