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金焕 《黑龙江医学》2013,37(3):208-2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防临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3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精心护理,输液畅通,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预防并发症,保障锁骨下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中长期输液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方法对有置管需求、无外周置管条件的10例患者,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建立静脉通路。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为需要中长期输液且不具备外周血管穿刺条件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抢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时的应用效果,找寻能迅速、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途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42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通路。从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气胸、血栓形成、穿刺局部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易于掌握;费用低廉,可替代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普遍推广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休克患者的急救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病程长,病情重,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理想的输液通路选择,但肝衰竭患者凝血机制差,穿刺处渗血成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8年12月16日,我科收治了1例肝衰竭合并左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频繁出血,经过精心护理后成功止血,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io九医院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情况。结果56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10~21d,平均(14.0±2.4)d。其中,发生局部渗血2例,经压迫止血处理后停止;静脉炎2例,1例经抗感染、局部理疗后好转,1例给予拔管处理;3例患者发生导管阻塞,经溶栓后其中2例恢复通畅予以保留,另1例则拔除了静脉置管。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移植的静脉通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方便、快捷,避免各类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感染机会。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PICC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将其并发症减少到最低,实现了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造血干细胞输入,骨髓空虚期药物、血制品等的输入,可代替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途径,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PICC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将其并发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波  崔玉莹  马淑贤  付莉 《吉林医学》2008,29(21):1936-1937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治疗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发生静脉穿刺困难、液体外渗、静脉炎等现象。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2月对20例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通过加强置管前后的健康宣教、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导管的正确维护及系统质量管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沈向红  杨桂霞  武寒玲 《吉林医学》2009,30(12):1082-1083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保护静脉,减少痛苦。方法:对22例老年患者实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细心的准备,精心的操作及护理,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PICC置管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患者行PICC置管时23例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23例置管失败者中,21例经对症处理成功置管,2例反复送管困难,最终失败。结论:了解PICC置管时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般住院周期长,术后常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助于输液,静脉营养,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一定的并发症,寻求最佳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径路,一直存在争议。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SVC)二种不同的方法用于31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理想的中心静脉穿刺路径,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资料,以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栓塞、局部渗液、血肿为研究指标,探究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36例,发生率13.6%,其中非计划拔管83例、导管相关感染27例、导管堵塞15例、静脉栓塞3例、局部水肿4例、局部血肿4例。(2)并发症的构成比,以穿刺部位分:股静脉19.6%,锁骨下静脉7.8%,周围静脉6.5%。其中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P〈0.01);以导管类型分:双腔管19.1%,单腔管6.4%,PICC导管6.2%。其中双腔管和单腔管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1)。[结论]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特点,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为好;单腔管较双腔管为好;烧伤休克期、大手术及静脉高营养病人尽量用深静脉导管;康复期及长期输液的病人宜使用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寻求适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900例危重抢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80例,通过对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336例(80%);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56例(9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69例(16.4%),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20例(4.2%)。结论在危重症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536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记录是否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52例)和对照组(484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置管方式、穿刺静脉选择、留置时间等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70%(52/536),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4.66%),肿瘤内科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科室(3.36%)。单因素分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指数、文化程度、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分布、置管方式、静脉血栓史、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均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关(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合并糖尿病、穿刺静脉选择、置管方式、PICC操作护士年资、院外导管护理方式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合并糖尿病、头静脉置管、巴德塞丁格穿刺、护士操作经验缺乏、院外管理欠缺可能是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例非肿瘤患者,但需用静脉内营养,选用CVC管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以进行围术期输液及静脉内营养。结果:116例一次性右锁骨下静脉插管成功,3例首次插管失败改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后成功,1例左右锁骨下穿刺失败,为鼻咽癌患者,因头颈部多次电疗组织粘连所致,后改用股静脉穿刺输液。留管时间为7~22 d,有2例患者置管后分别在第7天及第9天出现发热,为鉴别发热原因,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剪下管端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无菌生长。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可达到中心静脉输液的目的,置管患者痛苦小、安全、方便,留管时间长,用途广泛,对大量输液及静脉内营养、抢救患者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及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SCV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以来我科收治的50例SCVD患者使用了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结果50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8%,置管时间8-60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为SCVD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高营养输入及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了有效的静脉通道,减轻了周围静脉损伤,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推行护理人员实施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完全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162例(观察组)和临床医生操作的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8±3.2min/14±5.1min)(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0%/84.1%)(Ρ0.05);穿刺损伤性并发症少(出血3例/10例,气胸0例/4例)(Ρ0.01)。结论实施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护士易掌握,成功率高,损伤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总结2007 年9 月-2011 年11 月间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97 例资料,并分析穿刺成功率、进针次数、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置管成功率100%,进针次数1-3(1.5±0.6) 次.操作时间15-30(19.2±5.5)min,2 例(2%) 中心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内,1 例(1%) 置管后41d 形成血栓,10 例(10%) 于置管后1-80(32.9±25.7)d 发生感染.结论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妇产科危重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52.38%,研究组多次穿刺成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47.62%,研究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52.38%,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危重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临床救治,可显著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率,避免患者遭受严重身心伤害,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