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硬化剂注射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 EVB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EVS组35例,EVL组35例及EVS+EVL组38例,分别采用EVS、EVL、EVS+EVL治疗。结果与EVL和EVS组比较,EVL+EVS组首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升高,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治疗次数和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远期再出血率及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镜下EVL+EVS治疗EVB效果明显,能减低远期再出血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序贯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共收集资料完整、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合并EVB且行内镜下治疗73例,其中序贯治疗组(套扎序贯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注射)35例,非序贯治疗组38例,随访1年以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所有病例的相关并发症、5d治疗失败率、6周死亡率、1年再出血率以及治疗前后内镜下情况(包括GOV程度、红色征、最大曲张静脉直径差等)。结果:(1)序贯治疗组与非序贯治疗组:食管狭窄、难治性腹水、异位栓塞、感染、门静脉血栓、肝癌发生例数(2,9,12,1,1,1 vs 1,7,0,0,1,2);(2)序贯治疗组与非序贯治疗组:5d治疗失败例、6周死亡率、1年再出血率(7,0,22.86%vs 5,5.27%,63.16%)。序贯治疗组与非序贯治疗组相比,除1年再出血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对于不同病因引起肝硬化合并EVB者,病毒性肝炎组与其他各组(酒精性肝硬化组、血吸虫肝硬化等)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但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其他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EVB后1年再出血率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纯成  周钢  李远洪  胡毅 《河北医学》2013,19(5):706-708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EVB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出血组(n=36)和非出血组(n=56)。统计分析EV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程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病因等其它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I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_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在总胆红素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预测EVB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肝硬化合并EV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出血组(n=216)和对照组(n=182),统计分析EV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和对照组之间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Child-Pugh分级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Child-Pugh分级与EVB呈正相关,而PLT则与EVB呈负相关。结论门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Child-Pugh分级及PLT均为肝硬化EV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 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46例仅用奥曲肽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止血率、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率为96.1%,对照组止血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术后4、8、1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治疗EVB效果明显,可降低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9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娟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1,32(12):1990-199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问住院的41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临床特点、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中女性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肝硬化糖尿病组平均年龄大于肝硬化非糖尿病组(P〈0.05),前者更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肝硬化非糖尿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和非肝源性糖尿病组的临床特点、Child-Pugh分级以及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与高龄是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容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成EVB阳性组和EVB阴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脾静脉血流速度(SVV)、并计算出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门静脉淤血指数(PVCI)脾静脉淤血指数(SVCI)。结果 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阴性者(P〈0.01),PVCI及SVCI显著大于阴性者(P〈0.05),SVV显著小于阴性者(P〈0.05),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Child-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PughA级和Child-PughB级患者(P〈0.01),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阻力增大,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坏程度的影响,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低复制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祖云 《广西医学》2010,32(4):422-42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复制率低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PCR-荧光探针法对271例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及2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病人进行检测HBV-DNA、乙肝两对半,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HBeAg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HBV-DNA复制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DNA低复制原因尚不明确,但在治疗中仍需重视抗病毒治疗,防止受感染的肝细胞继续恶变。  相似文献   

9.
覃庆莉 《安徽医学》2014,(3):372-373
目的: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EV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3例EVB患者分为EVL组(对照组A)、EVS组(对照组B)和EVL+EVS组(观察组),观察3组活动性出血止血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曲张静脉变化等。结果3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其中对照组A2例(10.00%)、对照组B 2例(10.00%)和观察组3例(8.90%),均于内镜下成功止血。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所用时间及治疗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 EVL联合EVS治疗EVB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静脉曲张再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得安长期持续应用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患者412例,随机分为三组,长期持续治疗组(A组)、不规则治疗组(B组)、未用心得安对照组(C组)。A、B两组:心得安用量均为30~150mg/d,心得安服用剂量以心率下降25%或不低于55次/分为宜。同时观察三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结果:用药后A组患者长期持续用药较B组不规则用药、C组未用心得安再出血复发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两组再出血复发率无明显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心得安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再出血复发率下降较不规则用药或未用药明显,而不规则服用心得安与未用心得安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再出血复发率无区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时间为(45.9±11.7)h,少于对照组的(55.6±12.8)h(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置胃管、禁食、护肝、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所有患者上述症状未经处理即自行缓解。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治疗后再出血率低、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性.方法:对本院56例肝硬化继发糖尿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60例肝硬化无糖尿病的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所有病例未能控制出血12例(12/116,10.34%),住院期间再出血15例(15/116,12.93%),10例患者死亡.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未能控制的出血者10例(10/56,17.85%)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2例(2/60,3.33%)(x2=6.5879,P=0.0103).再出血者12例(12/56,21.43%)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3例(3/60,5%)(x2=6.9436,P=0.0084).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反复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控制糖代谢异常,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肝硬化和SIRS诊断标准将81例患者分为SIRS组(29例)和非SIRS组(52例). 结果 81例患者,SIRS发生率为35.88%;两组在肝硬化的病因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SIRS组中上消化道出血8例(27.59%)、肝昏迷10例(34.48%),Child-Pugh评分A级6例、B级10例、C级13例,非SIRS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3.85%)、肝昏迷4例(7.69%),Child-Pugh评分A级34例、B级10例、C级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SIRS组的死亡率高于非SIRS组(P〈0.05). 结论 肝硬化患者有发生SIRS的病理基础,肝硬化Child-Pugh B级以上特别是伴有各种并发症者更易发生SIRS.一旦合并SIRS,患者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7.
汪春枝 《中外医疗》2012,31(13):39+41-39,4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护理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29例在72h以内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96.67%;1例主动放弃治疗;治疗期间出血次数为3次,止血时间最长者为41.1h,最短者为28.6h,平均(33.2±5.8)h。生活习惯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重视出血护理的基础上,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及调畅情绪,是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解除患者疾苦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观察24 h 止血率、总止血率、1周再出血率、1周死亡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特利加压素组24h 止血率、总止血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生长抑素组(P 〈0.05),1周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P 〈0.05)。结论特利加压素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李成明  侯峻峰 《中外医疗》2009,28(7):171-171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用者三腔二囊管填塞并口服心得安,静滴西咪替丁等,然后分组做对比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腔二囊管填塞治疗EVB方法简便,效果确切,病人易接受,是首选的方法。为防止再出血,应长期口服心得安,静滴西咪替丁1~2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