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8例经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膀胱憩室的超声诊断分析.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检查,对适度充盈后的膀胱观察其大小,形态,膀胱壁厚度,连续性及内外有无异常回声,毗邻关系,排尿后动态观察膀胱及憩室的情况.结果8例患者全为单发,憩室伴膀胱结石为2例,憩室全部位于侧方,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6例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全部病例后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膀胱壁的局限性囊贷状突起为膀胱憩室.我们临床上所见到的大多为后天性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有少数憩室内见结石,偶尔可见肿瘤.超声证实膀胱憩室:一是要显示憩室的憩室口,二是要对比排尿前后的憩室腔变化.膀胱憩室还注意要与盆腔肿物及输尿管囊肿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B型超声在膀胱憩室诊断中的应用黄进,李文伦,王春光(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关键词膀胱憩室;超声;诊断应用B型超声对26例膀胱憩室患者进行检查,并经膀胱造影及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膀胱憩室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其对膀胱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膀胱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憩室的CT表现,总结憩室发生部位、大小和CT表现特征以及合并结石、肿瘤、感染、出血等伴发征象.结果 30例膀胱憩室共发现憩室38个,其中单发憩室26例,多发憩室4例.憩室最大径线为2~23cm.30例中合并膀胱炎、感染5例,合并肿瘤5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膀胱结石1例.结论 多排螺旋CT对膀胱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膀胱憩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膀胱隐性憩室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显像两种方法检查膀胱隐性憩室口患者,并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利用尿液的流动性,通过探头加压与撤压时膀胱与憩室间形成的压力差,观察尿液流动时膀胱与憩室间如有"过壁彩色多普勒信号"出现,则提示憩室口的存在。结果本组58例患者72个膀胱憩室,二维灰阶超声检出24个,检出率为33.3%;彩色多普勒显像检出67个,检出率为93.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膀胱隐性憩室口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膀胱与憩室间的"过壁彩色多普勒信号"现象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膀胱憩室口,包括隐性小憩室口,弥补了二维灰阶超声无法显示的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隐性憩室口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多发膀胱憩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多发膀胱憩室及并发结石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至2006年间经手术证实的5例老年人多发膀胱憩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例CT均诊断为多发膀胱憩室,其中2例多发膀胱憩室并结石,诊断正确率100%。膀胱造影诊断膀胱憩室5例,包括下尿路狭窄并膀胱憩室2例。B超检查诊断前列腺增生性肥大3例,诊断膀胱憩室4例,膀胱憩室并结石1例。结论:老年人多发膀胱憩室的影像学检查,CT能够显示膀胱憩室的大小、形态、位置、开口及并发症,是老年人多发膀胱憩室的影像学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1例膀胱多发性憩室伴慢性腺性膀胱炎急性发作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主诉、临床表现、超声诊断方法等。总结出,临床一般多见单发性憩室,多发性憩室现象很少见,应注意与扩张肠管、盆腔囊性肿块相鉴别。但经仔细扫查观察找到与膀胱相通的憩室颈终能作出准确的诊断,从而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力 《吉林医学》2003,24(4):377-377
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以排尿困难来院就诊。临床初诊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尿潴留。常规B超检查见膀胱过度充盈,壁不光滑,左侧壁可见大小4.6cm×4.3cm×2.1cm囊性无回声向外突起,壁光滑,有大图1膀胱憩室中憩室的超声影像2.1cm交通口与膀胱相通。在此囊外下方亦有一大小约3.7cm×2.0cm×1.2cm囊性回声,两囊相通,交通口大小约0.6cm,见图1。小前列腺大小5.8cm×4.1cm×2.9cm。B超提示:前列腺增生症;膀胱尿潴留、膀胱憩室。2讨论膀胱憩室临床多见于下尿路梗阻的患者,本例即是由于前列腺增生所致。超声诊断憩室一是要找到交通口,二是排尿后憩室变…  相似文献   

8.
空回肠憩室并发症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回肠憩室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36例空回肠憩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经腹部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征实。结果 回肠憩室31例(86.1%),空肠憩室5倒(13.9%)。单纯憩室炎10例(27.8%),单纯消化道出血11例(30.5%),憩室穿孔8例(22.2%),空回肠憩室并发肠梗阻7例(19.4%)。结论 空回肠憩室无特殊症状与体征,均以并发症发作而就诊,以消化道出血、憩室炎多见,肠穿孔、肠梗阻次之。临床医师遇到胆囊炎、阑尾炎压痛较麦氏点高,低住肠梗阻、果酱样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考虑空回肠憩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巨大膀胱憩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巨大膀胱憩室的认识和CT扫描技术与诊断水平。方法:总结本院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10例(共11例)巨大膀胱憩室的CT诊断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例。CT扫描11例,均诊断为巨大膀胱憩室;B超检查7例,1例误诊为膀胱畸形;静脉肾盂造影(IVP)5例,2例因膀胱显影不良无法判断;膀胱X线造影2例,1例误诊为膀胱畸形;膀胱镜检查6例;手术及病理9例。11例CT检查病例中,合并前列腺增生9例,合并结石4例。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膀胱憩室的大小、部位、形态、开口及合并症,能为临床提供较准确详细的资料,是诊断膀胱憩室简便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对膀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例泌尿外科病人,进行常规盆腔平扫加增强CT扫描,待膀胱充盈造影剂满意后,再行膀胱区域薄层螺旋CT扫描,应用工作站对图像行后期处理成CTVE成像。全部病例均有膀胱镜对照。膀胱肿瘤病人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3例病人诊断膀胱肿瘤9例,前列腺增生3例(合并膀胱憩室1例),腺性膀胱炎1例。CTVE检查漏诊腺性膀胱炎1例,其余均获得正确诊断。膀胱肿瘤临床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CTVE图像形象、直观,不仅可以多角度观察膀胱肿瘤腔内形状,通过结合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肿瘤在膀胱壁的浸润范围也可清晰地显示,对诊断膀胱肿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手术等临床证实为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34例患者行CTU检查,结合分期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发现肾脏缺如2例,肾发育不全6例,肾脏融合畸形(马蹄肾)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7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8例,输尿管开口异常4例;膀胱憩室2例,先天性膀胱直肠瘘1例。与手术结果对比,诊断率达到100%。结论 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确诊及分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运用多功能泌尿检查床配合单纯尿动力仪行6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7例、前列腺增生31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31例、神经源性膀胱106例、其他功能性异常104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除同单纯尿动力学检查:调零、记录膀胱压力(Pves)、直肠压力(Pabd)、逼尿肌压力(Pdet)、尿流率(Q)和肌电图、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顺应性等参数外分别在膀胱储尿前期、膀胱储尿初期、膀胱储尿晚期及排尿期的点拍记录透视影像。结果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32例、膀胱结石37例、膀胱憩室49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7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膀胱后壁膨出12例。结论 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将单纯尿动力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在一起,为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下尿路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髂内动脉置永久性药泵区域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晚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80倒,行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对照组20例,行经尿道汽化治疗,辅助全身化疗。结果随访10年,治疗组80例中50例复发,其中24例行膀胱全切术,18例死于远处转移。对照组20例中18例复发,其中1例行膀胱全切术,12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晚期膀胱癌能够延长远期肿瘤复发时间,增加膀胱全切手术机会,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孙晓霞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75-1276
目的观察针刺对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30例给予诱导排尿,两组患者均从术后有明显尿意、自觉腹胀不能自行排尿或小便点滴而出或腹胀明显开始治疗,治疗一次,治疗时间30min。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纽患者术后小便排出情况,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从而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该方法简单、易行、有效,并能降低患者导尿后泌尿系统感染机率,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谷永芳  张龙英 《四川医学》2011,32(9):1500-1502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所占百分比为42.0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5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膀胱微造瘘通道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就诊的52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膀胱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TURP治疗组与47例单纯采用TU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作比较。结果改进组52例及对照组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膀胱碎石时间(23±18.5)min和(28.5±22.5)min。TURP时间(55±24)min和(61.5±29)min。改进组无大出血、膀胱穿孔、尿失禁、严重感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5±3.2)d和(6.2±3.2)d。1个月后复查尿流率(-22±3.8)mL/s和(19.5±3.5)mL/s。术后均随访6~12个月,超声检查未见结石复发,无尿失禁及排尿不畅症状。结论经皮膀胱穿刺微造瘘钬激光碎石联合TU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损伤,恢复快,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膀胱造瘘术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瘘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卒中尿失禁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单纯行导尿或自行排尿术。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在病情稳定后即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失禁发病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