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 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 方法:采集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和正常者血清各30例,提取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 结果与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者中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不同,其中α-2-巨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抗糜蛋白酶,触珠蛋白,血红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转铁蛋白等9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结果说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深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MIP-1α和MCP-1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种其与GBS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8例GBS患者和18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MIP-1α和MCP-1的浓度.结果GBS患者脑脊液中MIP-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CP-1浓度稍低于对照组(P<0.05),且MIP-的α水平与脑脊液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MIP-1α和MCP-1可能参与GBS的发病,并发挥着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中C3d水平,以及C3d与GB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GBS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3d水平,分析C3d水平与病程、四肢肌力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C3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3d水平与病程无线性相关,C3d水平与GBS患者MRC评分无线性相关。结论 C3d参与GB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 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可引起急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和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主要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虽然接受传统免疫治疗的大部分GBS患者预后良好,但是仍有约20%的患者预后较差,常遗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补体(complement, C)系统激活是GBS发病的关键环节,因此补体抑制剂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GBS治疗方案。目前部分补体抑制剂药物已被用于临床试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补体抑制剂治疗GB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吸附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对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治疗及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总蛋白.结果 IA组1月后MRC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半年后Hughe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IA是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这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7(IL-17)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治疗对不同亚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30例,分为AIDP组21例,AMAN组9例,发病2w内均给予IVIG冲击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GB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17的水平。结果 AIDP组和AMAN组GBS患者IVIG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6.7%和55.6%;IVIG治疗后AIDP组患者血清中IFN-γ和IL-17均显著降低,而AMAN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IVIG可调节AIDP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治疗两种亚型GBS效果均好,应该做为GBS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吉兰一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DFPP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免疫系列、补体系列及总蛋白水平。结果两组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评分于治疗1个月后、Hughes评分于治疗半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DF-PP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 DFPP是治疗急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的常见疾病,其确切的病因未明,本病具有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本研究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概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具有布氏杆菌病及吉兰‐巴雷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GM1 IgG阳性,考虑为布氏杆菌感染所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布氏杆菌表面可能作为GBS发病的一种潜在病因,特别对其疫区内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对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脑脊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16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经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IVIG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抑制了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Erasmus GBS呼吸功能不全评分(Erasmus GBS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score,EGRIS)和改良Erasmus GBS预后评分(modified Erasmus GBS outco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测定炎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 CSF)中抗硫脂抗体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应用 ELISA法检测 3 0例急性吉兰 -巴雷 ( 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2 4例慢性吉兰 -巴雷 (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患者血清和 CSF中抗硫脂抗体水平。结果  ( 1 ) GBS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硫脂抗体与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 ;CSF中 Ig M-抗硫脂抗体阳性率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 P <0 .0 1 ) ;( 2 ) CIDP患者血清中高滴度抗硫脂抗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CSF中 Ig M-抗硫脂抗体阳性率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3 )抗硫脂抗体阳性的 GBS患者多有主观感觉障碍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抗硫脂抗体阳性的CIDP患者多为感觉轴索性损害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 4 )轻、重型组 GBS患者血清和 CSF中抗硫脂抗体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 ;( 5 ) GBS组、CIDP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与配对的 CSF中抗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 1 ) GBS患者 CSF中 Ig M-抗硫脂抗体有可能作为感觉神经受累的一项临床辅助参考指标 ,抗硫脂抗体的水平与疾病的临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和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最新的临床统计显示其年发病率为(1.2~2.3)/10万人,病死率高达5%[1].本文报道作者医院收治的339例GBS患者临床疗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43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分为甲钻胺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2次/d,连续治疗4周,2组均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综合治疗,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和改善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急性GB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全年均有发病。职业多为农民、退休工人或无业者、打工者。多有前驱感染史,平均1周后发病,表现四肢对称性无力,四肢远端感觉异常,腱反射下降,部分患者有脑神经受累。发病2周左右脑脊液检查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本院2003、2004年患者的治疗以单用GC治疗为主,近两年单用IVIG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经过相关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8例)患者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测量右侧L4神经干及股神经肌肉信号比,检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值,分析脑脊液蛋白值与NMSR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脑脊液蛋白及神经干、股神经的NMSR相关检验均呈正相关(rs=0.767、0.667,P<0.001)。结论 GBS脑脊液蛋白的改变会引起神经干、股神经NMSR的改变,MRN可作为GBS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reen-barre syndrome,GBS)患者脑脊液中S-100 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变化,探讨S-100 b及MBP在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2例不同临床分级的GBS患者(GBS组),30例其他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类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具体病因不明,临床症状以进行发展的对称性四肢软瘫为主要表现,其中一部分病人伴有脑神经损害、异常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典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SM)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征、诊断标准。方法分析1例SM合并GBS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肌电图(EMG)提示周围神经轴索损害,脑脊液(CSF)未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胸椎MRI示胸7~8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SM。结论 GBS脑脊液检查可能不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SM临床特点结合MRI即可确诊;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均不同,为一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伴有蛋白-细胞分离,多呈单相病程。疼痛是GBS的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高达54%~89%~([1])。GBS疼痛多为肌肉疼痛、神经根痛、关节痛等。极少数GBS患者甚至会出现头痛。虽然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对病情进展及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