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做好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1.5%~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置管成功后由间歇性腹膜透析过渡到CAPD,每日透析液用量在6000~8000mL间,透析液葡萄糖浓度视超滤量、尿量及患者情况调节。对于因相同原因多次入院治疗的2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腹膜透析反复住院23例患者中,因容量负荷过重7例;操作不规范、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引起腹膜炎8例;导管移位漂浮、纤维蛋白凝块堵塞、大网膜包裹、腹胀等引起的腹透管引流不畅5例;毒素清除障碍3例。结论: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护理问题并进行分析指导.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导管出口处感染、腹透液流出不畅、并发腹膜炎和心理问题等.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出入液不通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发生腹透出入液不通畅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结果我院腹透患者出入液不通畅发生21例次,发生率为15.22%,其中61.90%的患者有漂管,部分患者处理后腹透管位置仍较高,但腹透出入液恢复通畅。有6例最后需手术治疗。结论腹透出入液不通畅发生率较高,如一般处理无效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液对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分别使用进口和国产腹膜透析液的患者,随访两年期间能定期行透析充分性及腹膜平衡试验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透析充分性及腹膜转运类型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种腹膜透析液在患者残余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周尿素氮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4小时肌酐透出液与血浆比(D/P)值、腹透超滤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国产腹透析液对小分子溶质和水的清除,残余肾功能和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与进口腹透液是相当的,并没有引起血钠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ophilic periton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目前病因未明,通常与患者对透析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管路或透析液)过敏,或与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混浊、低热、轻度腹痛、腹透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具有自限性。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在1967年由Lee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并结合病例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常见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调查本中心30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情况,并探讨防治腹膜炎发生的措施。结果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接触性污染,碘伏帽使用不当,在腹透液中加药污染,洗澡时没保护好,没及时更换短管及隧道炎均可引起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妇科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也是引发腹膜炎的原因。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常见原因要进行反复宣教和再教育,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TJ)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糖腹透液和添加黄芪注射液的腹透液,造模8周后,检测对照组(0.9%生理盐水)、腹透组(含糖4.25%腹透液)、低黄芪组(含糖4.25%、黄芪1%的腹透液)、高黄芪组(含糖4.25%、黄芪2%的腹透液)SD大鼠的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对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标本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腹透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腹透组和高黄芪组腹膜透析8周尿素氮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均有ZO-1表达,腹透组、高、低黄芪组与对照组相比,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有负影响,黄芪对腹膜间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ZO-1的表达干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目前以每年大于10%的比例增长。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间延长,腹膜转运功能衰竭已成为透析技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了达到充分透析及增加超滤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增加透析次数,加大透析剂量或增加高渗腹透液的使用比例,这样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蛋白质丢失增多,导致营养不良等。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腹膜透析的透析效能是当前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临床研究中已有葡萄糖聚糖腹透液、蛋白腹透液等新型透析液,也有在腹透液中加入拟胆碱类药物或钙通道阻滞剂等多种措施来改善腹膜物质转运,对提高透析效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提高腹膜透析效能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P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透析液可以无障碍地持续双向流动,临床上因大网膜包裹,腹透管移位,腹膜炎后堵管,造成PD管路障碍,透析液引流不畅,不能进行腹透治疗[1],而重置导管,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重视导管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腹膜透析再次置管。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2008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的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17)岁,腹透时间6~54个月。患者均采取手术切开法放置腹透管,腹部切口选择在旁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12 cm,切口长  相似文献   

10.
对2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腹膜透析(PD)152例次,发生主要并发症有引流不畅、腹膜透析管堵管、腹痛、腹膜炎及腹胀,分析原因有纤维蛋白及血块堵塞、腹透管移位、受压、扭曲、大网膜粘连、透析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渗透压过高、酸碱度不当以及感染、肠蠕动减少等多种因素.经合理对症处理后均好转,顺利完成PD治疗.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置管经验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腹膜透析置管术是关系到腹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探讨其成败的因素有利腹膜透析的开展。方法 采用Tenckoff管经左或右旁正中的切口进入,在腹直肌后鞘处做一荷包缝合,切开腹膜进入,然后于皮下做一隧道将腹透管引出。结果 术后2周内是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期,其并发症主要有腹透液引流不畅、漏液、隧道口炎、反射性肠梗阻性。结论 分清并发症情况,对应处理是能够保证腹膜透析顺利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腹腔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因此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腹膜炎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连接导管与腹透液袋连接或导管与腹透管连接时,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所致,错误的操作方法使细菌得以通过管路进入腹腔。本文拟从感染途径及防治措施方面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对82例腹透置管术患者1个月的护理观察,75例患者成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占91.46%.结论 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位置的正确及术后出口处的良好护理,是维持腹透永久性的关键,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加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的管理,可避免透析液引流不畅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目前使用的腹膜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易引起腹膜结构功能的破坏,表现在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坏死,细胞再生修复障碍,继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这是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腹透患者最终退出腹透治疗的主要原因。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许多中药成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某些中药用于腹透患者,可预防或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患者失超滤时,临床上多通过调整透析液在腹腔停留时间或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来增加超滤。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高糖的腹透液受限或上述治疗措施的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腹膜透析造成反复腹腔感染,由此导致腹膜硬化,功能减退,我们试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来改善腹膜功能。方法:采用小剂量硝普钠注入腹膜透析液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30例腹透后腹膜功能减退的尿毒症患者。结果:小剂量硝普纳加入腹透液后2周,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超滤量显著增加。结论:实验证明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后可使透析不充分的情况逆转,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患者失超滤时,临床上多通过调整透析液在腹腔停留时间或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来增加超滤。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高糖的腹透液受限或上述治疗措施的超滤效果不佳,失超滤改善成为了临床工作的疑难点。为此,我们尝试了使用复方氨基酸加入常规腹膜透析液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失超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导管破裂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其中4例为导管破裂而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导管破裂而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在更换腹透外接短管时用传统专用蓝夹子夹闭导管防止腹透液外流导致导管腹外段受损破裂所致。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的生命线,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PD相关腹膜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腹膜透析导管破裂是直接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拔管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可能存在的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防治,改良相关辅助用具,降低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在长期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感染期、非感染期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及腹膜透析液中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非感染期CAPD患者相比,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降低,腹透液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及腹透液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结论:sICAM-1在感染期CAPD患者血清及腹透液中的变化,可能损害了巨噬细胞的正常粘附能力,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0.
5.和腹透管有关的合并症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防治? 可将和腹透管有关的合并症分为植管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合并症两种。近期合并症包括:①漏透析液:原因可为术中导管周围腹膜结扎不牢;透析中经常入液量大于流出量使腹内压过高。这时从治疗角度最重要的是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