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 ( PH)与肝硬变密切相关 ,其并发症多系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系及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 ,由其引起的上消化道曲张静脉出血( EVB)治疗相当困难 ,目前尚无理想而有效的止血方法。我们对 43例 PH患者断流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断流术治疗 PH的合理性。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31例 ,女 1 2例 ;年龄 1 7~ 60岁 ,平均 40岁。肝功能 Child分级 A级 1 7例、B级 2 3例、C级 3例。既往有 1次出血 1 5例、2次出血 1 6例、3次以上出血 5例 ,7例无出血史。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手术方法 :常规切除脾脏 ,同时离断…  相似文献   

2.
刘子良  刘旭 《山东医药》1997,37(1):31-31
1967年6月至1994年6月,我们为7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外科手术,现将远期疗效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7~70岁,平均38.7岁。其中72例为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入院前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23例,肝外门静脉栓塞3例。本组肝功能分级(按武汉会议标准)Ⅰ级65例,Ⅱ级3例,Ⅲ级7例。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41例(其中急症8例,择期33例),无出血史预防性手术34例。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5例,其中3例肝外门静脉栓塞行单纯脾切除术,3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大网膜包肝、包肾或后腹膜固定。Ⅱ组40例均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行脾切除、上半胃及食管下段(贲门上4~6cm)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22年前因脾功能亢进已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总结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2 0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认识本病,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我院1996 - 0 1~2 0 0 3- 0 1收治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病例,共2 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 2∶1。患者年龄2 8~77岁,平均年龄4 8岁。在既往史中发病前有脾切除术史者7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2例、门静脉高压断流或分流术5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0~5 8d ,平均2 2d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例;重症胰腺炎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例;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史3例;既往体健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211例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中,59例术后PVT形成,发生率为27.96%(59/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曲张、血氨水平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增宽(OR=1.763,P=0.000)和门脉高压性胃病(OR=1.089,P=0.037)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硬化 (LC)门静脉血栓 (PVT)形成对LC病程发展的影响。方法 检索我院自 1 995至 2 0 0 2年肝硬化PVT形成患者 ,血栓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和 (或 )CT。 4 8例肝硬化PVT形成患者入选血栓组 ;同阶段LC门脉高压症的非血栓病例中选择 5 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凝血功能、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及脾脏面积、厚度进行比较。行t检验 ,χ2 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PVT形成除继发于脾切除等手术后 ,75 .0 %隐匿发病 ,85 .4 %的血栓发生于门静脉主干 ,脾脏增大与门静脉增宽是PVT形成的危险因素 (P =0 .0 0 3、0 .0 1 0 )。血栓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分别为 (1 .4 8± 0 .2 6 )cm ,(1 .2 3± 0 .38)c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1 .37± 0 .2 2 )cm ,(1 .0 5± 0 .30 )cm ,P =0 .0 37,0 .0 31 ]。血栓组脾面积平均值为 (96 .6 4± 33.4 )cm2 ,脾厚径为 (6 .0 7± 1 .2 0 )cm ,分别大于对照组的 (80 .81± 2 8.9)cm2 ,(5 .2 3± 1 .0 8)cm(P =0 .0 36 ,0 .0 0 1 )。血栓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重于非血栓组 ,大出血、大量腹水比例高 (P <0 .0 5 )。血栓形成后 1年内死亡率为1 6 .6 % ,较非血栓组增高 (P =0 .0 2 3)。两组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凝血功能、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术前存在P V 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 V 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匹配(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白细胞、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脏功能、腹水、肝性脑病、血栓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存在PVT患者,术后血栓程度较重(?2=6.45,P0.05).门静脉高压合并P V 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出血率分别为0.00%、21.43%、21.43%,而对照组1、3、5年累积出血率0.00%、6.25%、6.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P0.05).术前存在血栓组患者中,5例探查后改行冠腔分流、断流加分流术.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部分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施行冠腔分流术、断流加分流术.  相似文献   

7.
刘典夫  隋武  徐盛 《山东医药》2003,43(9):30-31
1991~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 2 0 5例 ,其中 1 78例施行断流术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1 7例 ,女 6 1例 ;年龄 1 8~ 6 1岁 ,平均 42 .5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按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标准判定。 级 6 8例 , 级 93例 , 级1 7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1 0 2例 ,3次以上 2 6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症表现 ,如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择期手术 1 5 5例 ,急诊手术 2 3例。手术指征 :1肝功能 ~ 级 ,达不到 级者先经内科保肝、补充白蛋白、消除腹水等…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手术方式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此术式能有效消除脾功能亢进、有效止血,并对肝脏功能有较小的影响,且术后肝性脑病和肝衰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发生各种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PVT国外发生率为0.5%22%〔1〕。国内术后PVT发生率8.5%22%〔1〕。国内术后PVT发生率8.5%31.8%〔231.8%〔24〕。PVT症状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腹泻、发热等,不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78例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B超/腹部增强CT及腹部增强MRI检查门脉主干或左右分支,筛选出LC伴PVT形成者(PVT组),同时将LC后无PVT患者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脾脏面积及厚度、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LC患者中有396例(4.09%)PVT形成。PVT组中LC的病因主要有乙型肝炎、酒精性及丙型肝炎LC,PVT主要分布在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和脾静脉。按Child-Pugh进行分级,PVT组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较重(P<0.01)。PVT组合并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PVT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50±0.23)cm和(1.25±0.34)cm,对照组为(1.38±0.23)cm和(1.06±0.29)cm。PVT组脾脏面积为(97.48±32.90)cm2,脾脏厚度为(6.09±1.21)cm;对照组分别为(81.19±29.10)cm2和(5.26±0.99)cm。PVT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占96.21%,对照组为7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后PVT形成对LC患者的临床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上一个难题,急需要发现可早期预测诊断的无创指标.目的探讨门静脉宽度与PVT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1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VT分为PVT组(n=66)和非PVT组(n=35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影响PVT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危险因素预测PVT的效能.结果与非PVT组患者相比,PVT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更高、Child-Pugh A级比例更低、血小板水平更高、D-二聚体水平更高、门静脉宽度更宽、门静脉血流更慢,上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门静脉宽度(OR=3.941,P=0.001)、门静脉血流(OR=0.841,P=0.007)、血小板水平(OR=1.024,P=0.008)和D-二聚体水平(OR=2.383,P=0.000)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门静脉宽度诊断PV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4,最佳诊断值为>12.5 mm,此时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2%.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加是肝硬化患者PV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PVT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维举  丁延东 《山东医药》2000,40(18):30-31
198 8~ 1 995年 ,我们对 40岁以下 ,Child分级为A、B级 ,有出血史的 2 2例门静脉高压症 (PHT)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加脾肾静脉分流术 (SRS)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 7例 ,女 5例 ;年龄 2 4~ 40岁 ,平均 35岁。有肝炎史者 1 2例 ,HBs Ag阳性 1 9例。 2 2例均有脾肿大、脾亢 ,1 5例有鼻衄、牙龈出血。有腹水史者 7例。本组 2 2例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其中 1次出血 1 5例 ,2~ 3次出血 7例 ;因大量出血曾在内科住院治疗 8例。2 2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1 0例行纤维胃镜检查 ,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途径搅拌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0/2015-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PVT 13例,经颈静脉肝内穿刺进入门静脉,首先应用搅拌技术溶解血栓,若有门静脉高压则行门体分流术后留置导管于血栓段溶栓.记录观察手术成功率、溶栓时间、溶栓效果、并发症,CT及彩超随访门静脉及分流道通畅情况.结果:13例患者手术成功12例;分流患者8例1例术后第2天确诊小肠广泛坏死,给予切除9 d后死亡.其余11例患者术后复查C T门静脉再通均大于90%,术前与术后血栓占据管腔的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均缓解或消失.并发症主要包括:1例患者术中出现包膜下出血,未能手术成功;1例患者死于肠道坏死;1例分流患者术后3 mo出现肝性脑病(2期);1例患者溶栓过程中出现血尿随访过程中,1例7 mo出现分流道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经颈静脉途径搅拌溶栓是治疗P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中 ,不管应用何种手术方法 ,都有不同程度的再出血 ,其中近半数患者因再出血死亡。再出血的原因较多 ,术后行内镜检查能预测术后再出血并明确再出血的原因与部位 ,以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1 983年以来 ,我们对 49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 ,男 34例 ,女 1 5例 ;年龄 1 7~ 70岁 ,平均 42 .6岁。全部病例皆施行过门静脉高压症的各种手术治疗 ,其中术后再出血 2 1例 ( A组 )、未再出血但有食管静脉曲张者2 5例 ( B组 ) ,另 …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8年6月采用西安化工研究所研制的α-氰基丙烯酸正辛脂(简称TH胶)行胃冠状静脉栓塞+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6~65岁。病史2~25年。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有出血史者22例。肝功能按Chird分级,A级5例、B级13例、C级8例。择期手术24例,急诊手术2例。取肝组织活检者  相似文献   

15.
肝癌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它不仅是门静脉系继发的恶性肿瘤,也是肝癌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我们采用经皮经矢状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RC),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1~62岁,平均43±9.3岁。1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均为中、晚期肝癌,其中Child A级2例、B级7例、C级2例,肝癌位于左肝和(或)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10%(20/83),依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Ⅰ、Ⅱ、Ⅲ、Ⅳ、Ⅴ级并发症分别有5、3、10、2、0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9%vs 15.00%,χ2=3.966,P=0.046)。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否使用手助器、是否行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及ASA分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 B级和ASAⅢ级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0.328,95%可信区间(95%CI):0.129~0.834,P=0.023;OR=0.294,95%CI:0.150~0.573,P0.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Child-Pugh分级和ASA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1]肝移植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为2%~19%,在肝移植术中常导致门静脉无法常规重建,以往PVT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是通过建立动脉血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门静脉或其分支、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内形成的血栓。PVT是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往往可能会导致肝损伤、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甚至是缺血性肠坏死。因而,早期发现PVT并进行有效干预,对降低PVT患者的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危险因素和治疗进行了综述,指出PVT应及早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分流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血流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造影判断穿刺门静脉靶点位置,将患者分为门静脉左支分流组(n=52)和右支分流组(n=68),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出血、支架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发生及生存状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再出血率、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近期止血率100%。门静脉压力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9.98±2.84) mm Hg vs (24.72±5.11) mm Hg,t=37.76,P 0.01]。累计再出血率术后12、24个月分别为3.2%、11.0%;肝性脑病累计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分别为10.8%、13.6%、21.2%、24.5%;随访24个月累计29例肝性恼病患者中,Ⅰ+Ⅱ级23例,Ⅲ级6例;支架功能障碍累计发生率术后12、24个月分别为7.1%、21.4%。累计生存率术后12、24个月分别为92.0%、86.5%。门静脉左支分流组与右支分流组比较,患者术后支架通畅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置入Viatorr支架,无论建立门静脉左支或右支分流,均不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翁成钊  王超  张峻  林思慧  林冲  陈世耀  蒋炜 《肝脏》2024,(2):157-161
目的 了解伴自发性门静脉分流(SPSS)的孤立性静脉曲张(IGV-1)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SPSS的IGV-1破裂出血患者,记录不同的类型的SPSS患者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门静脉有无血栓、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治疗方式,随访3年,记录术后再出血次数及生存情况。结果 纳入IGV-1破裂出血患者37例,15例存在脾肾分流道,14例存在胃肾分流道,8例同时存在脾肾分流和胃肾分流。18例进行TIPS治疗,随访中出现再出血4例,肝性脑病4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6例,随访中再出血4例,死亡1例。内镜治疗患者9例,随访中再出血3例,肝性脑病1例,死亡1例。单因素Cox回归发现门静脉血栓(PVT)和HVPG是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SPSS的IGV-1患者再出血、腹水和PVT发生率较高,同时PVT和HVPG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流形式对IGV-1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