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支架术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09年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86例,共植入支架137处.依据冠状动脉斑块平均CT值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和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与非钙化斑块组相比,钙化斑块组年龄相对较高,低密度脂蛋白更低,单支病变较少.两组的预扩张球囊和支架规格无明显差异.钙化斑块组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898.93±159.67 kPa)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组(810.22±112.61 kPa,P<0.01).钙化斑块组支架释放压力(1 403.90±273.12 kPa)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组(1 243.79±254.12 kPa,P<0.01).结论 与非钙化斑块相比,钙化斑块对预扩张和支架成形有较大阻力,硬度较高,术前识别斑块类型对支架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 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 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4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观察组)20例,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成功率相似,均能获得满意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两组无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事件;但观察组可缩短手术时间34.87%,减少X线曝光时间26.76%,减少造影剂用量35.80%,降低治疗费用27.62%。结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4.
在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中 ,冠脉内支架已被广泛应用 ,但一般需要先用球囊对靶病变部位进行预扩张 ,然后再置入支架和进行支架后加压扩张。本组对 2 1例患者未经球囊预扩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 1例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2岁。心绞痛 15例 ,心肌梗死恢复期 6例。2 .方法 :均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影后确定病变的长度和血管的直径 ,选择适合的支架。直接将带球囊的支架送至未经预扩张的病变部位 ,支架释放后使用同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239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直接支架组)和239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常规支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8.8%)低于常规支架组(19.2%,P<0.01),直接支架术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低(6.7%vs13.4%,P<0.01)。结论冠脉内直接支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1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5%的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钙化,而IVUS检查则显示钙化率达85%.1988年,美国ACC/AHA报告中指出,中-重度钙化病变是导致球囊扩张术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的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支架植入的禁忌证.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的主要难点是造影评价钙化程度欠准确、球囊支架通过困难、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支架扩张不良、血栓发生率和冠脉穿孔率高.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不宜采用直接支架术,在支架植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球囊预扩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球囊低压力预扩张对冠脉内支架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不同球囊预扩张压力将入选的9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低压力组 (最大扩张压力≤ 12 atm )、高压力组 (>12 atm ) ,观察住院期间严重临床事件率和术后 6~ 18个月无心脏事件存活率。结果 :低压力组球囊最大预扩张压力为 8.3± 1.6 atm ,高压力组为 13.9± 0 .3atm (P<0 .0 5 ) ,144个支架均成功置入。低压力组和高压力组在术中的血管夹层及撕裂的发生率分别为 8.2 %和19.0 % (P<0 .0 5 ) ,住院期间低压力组发生死亡为 0例 ,高压力组为 1例 ;6 8例患者接受了术后 6~ 18个月的临床随访 ,无心脏事件存活率低压力组为 74% ,高压力组为 6 1% ,其中 13例在随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中发现支架内再狭窄 ,低压力组为 6例 ,高压力组为 7例。结论 :低压力球囊预扩张可减少支架术中的急性血管并发症 ,不影响支架置入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国良  季先友  初春梅  张运忠 《内科》2007,2(2):223-224
目的 观察未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3例冠心病患者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直接行支架置入,分析其疗效和成功率。结果 未行球囊预扩张的23例患者25枚冠状动脉支架均顺利推送至病变处,均成功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撕裂、痉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诊40d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恰当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优点是降低病人费用,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10.
韩冬梅  王宝岭  戴玉 《山东医药》2010,50(14):49-49
2006年11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PTCA)联合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155例,效果满意。现将不同穿刺部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一般先对靶病变部位用球囊进行预扩张 ,然后再置入支架。近年来 ,由于支架置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临床医师对一些选择的病变开始试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在支架置入前不用球囊预先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1 ,2〕。我们对 42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自 1 998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入选标准为〔1~ 3〕:①病变无钙化或轻度钙化 ;②病变长度 <2 5mm ;③血管直径≥ 2 .5mm …  相似文献   

12.
双导丝球囊在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 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Lefevre 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1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植入前行边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均成功,4例主支行直接支架术,37处分叉病变主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成功后植入主支支架,主支支架后5例边支明显受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hrombolysis in myoxardial infarction trial,TIMI)血流不足3级的分叉病变行对吻扩张均成功.住院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及死亡;平均随访16个月,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严重临床并发症,心绞痛复发3例,强化药物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用双导丝球囊处理分叉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主支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1例支架术中高压后扩张所致冠状动脉穿孔,在采用带膜支架处理失败后,经球囊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凝血酶处理成功,避免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冠脉内支架植入是预先用球囊扩张冠脉病变部位,给支架植入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道,然后再植入支架.近年来,随着支架植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临床医生对一些经选择的病变(A型和B1型)开始试用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本研究主要是观察不用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优点及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在治疗心肌桥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5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首例先用球囊行预扩张 ,然后在长段心肌桥病变处植入 2枚支架 ;另 4例未行球囊预扩张而直接植入各 1枚支架。结果  5例在支架植入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显示 :有心肌桥在收缩期的挤压狭窄均消失 ,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 3~ 18个月 ,其间有 2例因出现胸闷症状分别在术后 1 5和 4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其中 1例为支架内再狭窄而再次行PTCA术。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是安全有效的 ,可以获得满意的造影结果和改善临床症状 ,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更多病例的随访观察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但由于该手术系一种创伤性方法 ,手术可能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 ,需要及时处理。作者报道 1例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缩窄的现象。1 资料与结果 患者女性 ,6 2岁 ,术前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常规扩管抗凝治疗后病情稳定 ,行心脏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显示 :患者左回旋支近端有长约 1cm的 90 %狭窄。于是先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然后在狭窄处放一个 2 cm长的支架以扩张整个狭窄处。支架术后行冠脉造影 ,发现狭窄处支架内血流畅通 ;但在支架远端冠脉发生长约 2 cm的局限性缩窄现象。遂两次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开口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 2例冠心病患者 5 2处开口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并短期临床随访。结果 5 2例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98% ,切割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程度 (18.2± 17.1) % ,术终残余狭窄程度 (16 .8± 11.5 ) %。 1例对角支扩张后出现严重内膜撕裂安放支架 ,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10 6例选择性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 ,低压力 (40 5 .3~ 6 0 7.9kPa)球囊预扩张后 ,冠脉内置入支架 ,高压力 12 15 .9~ 16 2 1.2kPa)释放。结果 :共 12 7处病变置入支架 135只 ,球囊预扩张平均压力为 4 86 .4kPa ,平均支架释放压力为 136 7.9kPa ,即刻支架置入和释放的成功率为 10 0 %。低压力预扩张冠脉内膜撕裂发生率为 3.9%(5 / 12 7处 )。结论 :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 ,低压力球囊预扩张、高压力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可能减少冠脉内膜撕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 171例患者中 ,孤立性、狭窄程度≤ 90 %、参考直径≥ 2 .5mm、长度≤ 18mm ;无明显的钙化、扭曲和成角 ,非完全闭塞和分叉处病变者 5 6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住院期和术后 3个月随访期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5 6例的 6 0处病变成功 5 5处 (91.7% ) ;1处因支架未能通过狭窄处而改行球囊预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术 ,1处在支架植入后因远端血管发生撕裂而需再植入 1个支架 ,3例因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显示支架扩张不满意而再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9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2例因显示再狭窄而行再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与经球囊导管预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相比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费用降低 2 9% ,造影剂用量减少 2 7% ,手术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缩短 2 6 %和 2 5 %。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经选择的病变中安全可行 ,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少X线照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维拉帕米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例和标准PCI组31例.联合治疗组:在Diver CE导管抽吸后经冠状动脉直接推注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再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标准PCI组: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然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维持24~48 h,术中如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使用维拉帕米,予以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术.观察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联合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发生率均低于标准PCI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维拉帕米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无复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