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952156 皱褶部位多发生斑块型汗孔角化症一例/刘金耀…//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2).-69 男,32岁。病期10年,检查见肛周、左腋、左腹股沟及阴囊部有10个淡褐色斑块,大小不等,从0.2cm×0.2cm到12.5cm×3.5cm,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阴囊部呈条状,斑块中央低平,轻度蒌缩,边缘呈角化性隆起。病理组织证实诊断。用液氮冷冻疗法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0岁.因左侧胸背部、左上肢出现淡褐色角化性斑块3年,于2008年7月11日就诊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胸部出现数个绿豆大环状淡褐色角化性斑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缓慢向周轩围扩展,形成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的褐色斑块,周边呈环状隆起,中央低平.皮损逐渐增多、增大,且相互融合,波及左侧背部和左上肢远端,呈线状排列.患者无手术及外伤史,家族成员亦无类似疾病史.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1岁.双侧腋窝、肛周、阴茎及腹股沟赘生物1个月余,于2011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于肛周、阴茎出现多个红色扁平丘疹,无痒痛等不适,未诊治,后皮损渐增多扩大,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出现类似皮损,同时躯干及掌跖出现散在环状皮损.外院曾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未婚,曾有多次性接触史.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20岁。因双大腿、肛周及足底部泛发大小不等的丘疹及斑块,口腔及趾缝破溃2周,于2019年8月8日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周前双大腿内侧、外阴及肛周出现数个米粒大暗褐色丘疹,伴有轻度瘙痒,曾自行用指甲抠除部分皮损,之后皮损陆续增多、增大,并逐渐形成多个花生大扁平斑块,遍及双侧腹股沟、外阴及肛周。患者双侧足底出现明显的红斑及鳞屑,舌下、咽部及趾缝间破溃。  相似文献   

5.
误诊为脓癣的二期梅毒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36岁,因躯干、四肢突发大量红斑,会阴部出现斑块半个月,于2005年12月15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丘疹,微痒,未予治疗,丘疹渐增大成蚕豆至核桃大结节,约1周后出现破溃,表面有黄色黏稠分泌物,伴少量断发,曾在多家医院诊治,行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半个月前,患者躯干、四肢无明显诱因突发许多大小不等的红斑或淡红斑,同时阴囊、会阴部及肛周亦出现密集蚕豆大扁平丘疹及斑块,皮损微痒。发病前患者有多次非婚性生活史,半年前有阴茎、包皮溃疡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主因左小腿淡褐色及皮色丘疹、斑块和结节5年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小腿出现淡褐色及皮色丘疹、斑块,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于2007年9月至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1 病例 患者男,40岁。因骶尾部、阴囊、下肢多处皮损就诊。患者有慢性肝炎史十余年,肝硬变2~3年。5年前双胫前出现密集米粒大小丘疹,并逐渐增多。4年前骶尾部出现疣状斑块且缓慢扩大。近2~3年阴囊、阴茎根部及左腕部陆续出现黄豆大小角化性丘疹。皮疹均无明显痒感,未曾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未婚。阴囊、腹股沟及肛周起丘疹6个月,伴瘙痒半月。患者自诉6个月前阴囊出现散在丘疹,逐渐发展至腹股沟及肛周,无痒痛不适,至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予抗病毒、抗生素(不详)治疗,皮疹仍逐渐增多,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皮疹处剧烈瘙痒,来我科门诊就诊。否认外阴溃疡史,起病前有不洁性生活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面颈部出现红斑、丘疹20余年,外阴及肛周丘疹、斑块伴瘙痒2年,于2008年3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余年前出现面部淡红色至浅褐色斑疹及斑丘疹,伴颈部褐色扁平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扁平疣",予以相关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后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及左前臂.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9岁,因左腹股沟、阴囊及肛门左侧角化性丘疹伴瘙痒8年就疹。8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左侧腹股沟出现散在分布的粟粒大小皮色丘疹,瘙痒明显,夜间尤甚。皮损逐渐增大呈疣状,累及阴囊和肛门左侧及会阴部……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37岁,未婚。因腋窝、外生殖器红色斑块1个月余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腋窝、外生殖器部位先后出现多个扁平小丘疹,无瘙痒无疼痛,未予诊治,皮损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近日出现异味,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发病前有数年非婚性接触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阴囊、阴茎、肛周可见散在分布圆形、类圆形及形态不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0岁,以阴囊部扁平丘疹伴瘙痒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年无明显诱因发现阴囊部米粒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丘疹逐渐离心性扩大,呈环形,伴轻痒,曾先后在当地几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阴囊慢性湿疹、体癣等,予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等治疗,患者自觉瘙痒有所减轻,但皮损未见消退,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来诊.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14岁。全身散在黑褐色丘疹 14年。患者出生后 3月在左侧颈部、背部、左侧胸腹部、左下肢屈侧、双侧眼周及额部出现淡褐色小丘疹,无自觉症状。躯干部皮损逐渐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黑色。皮肤科检查:双侧额部及眼周、左侧颈部、双侧背部、左侧胸腹部、左下肢屈侧可见黑褐色粟粒大扁平角化丘疹,无鳞屑。部分皮损呈带状排列,部分皮损融合成片,尤以左侧腰腹部及右侧上中背部明显。颈部皮损增生较显著,呈疣状。 问题: 1.您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 2.确诊还需做什么检查 ? 3.该病应与哪些常见疾病鉴别 ? (解答见本期第 380页 )1.…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8岁.因左腋背部多发性丘疹及斑块5年余,于2009年9月8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腋下及背部出现针头大小红色丘疹,呈片状分布,自觉瘙痒,外用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皮损颜色转为肤色,瘙痒消失,其他无明显变化.后皮损逐渐扩展至左上臂外侧,无任何自觉症状.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父母健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以阴囊部扁平丘疹伴瘙痒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年无明最诱因发现阴囊部米粒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丘疹逐渐离心性扩大,呈环形,伴轻痒,曾先后在当地几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阴囊慢性湿疹、体癣等,予两替利嗪、氯雷他定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等治疗,患者自觉瘙痒有所减轻,但皮损未见消退,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来诊。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一年来,我们在皮肤科门诊,遇到二例扁平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的病例,报告如下: 例1 李某,男,22岁,汉族,未婚,北京市人。患者于1986年10月初发现肛周出现绿豆大小丘疹,逐渐增多,痒,局部潮湿感,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给以中药及外涂药物(药名不详)治疗四周,无明显疗效,肛周摩擦痛,同时阴囊及龟头部亦出现丘疹,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来我科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大小如黄豆至蚕豆、活动、无压痛。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68岁 ,退休工人 ,因肛门周围发现增生物半年 ,伴肛周瘙痒十五天来诊。患者否认不洁性交史。诊见 :肛门周围可见数十粒米粒大小乳头状及菜花状增生物 ,根部有蒂 ,呈暗红色 ,质地软。颜面及双上肢可见针头至绿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 ,呈圆形或多角形 ,正常皮色或淡褐色。左额部及左手背部各有一豌豆大小的半圆形丘疹 ,质地较硬 ,表面粗糙 ,呈正常皮色。肛周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组织病理检查 :三种皮损都发现空泡化细胞 ,肛周皮损还可见表皮角化不全 ,棘层肥厚。诊断为肛周尖锐湿疣 ,颜面及上肢扁平疣、寻常疣。对肛周皮损予微波治疗和人…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农民。阴囊、肛周、腋下扁平结节1月余。患者鳏居,既往有过多次不洁性生活史,半年前曾发生过阴茎“破溃”,自用“红霉素软膏”皮损好转。近1个月无意中发现阴囊丘疹、结节,并逐渐增多,先后发展至腹股沟、肛周、腋下,无不适感觉。当地诊所以“单纯性痒疹”常规剂量静滴“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塞米松、克林霉素”治疗5天无效。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腹股沟、肛周、双侧腋下均见豆大、蚕豆大红色表面光滑、湿润隆起的扁平丘疹结节,部分表面破溃,少许渗液(图1~4,见封3)。双侧腹股沟可触及3~5枚肿大的淋巴结。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胸片、心电图均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阴囊多发性淡褐色扁平丘疹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粟粒大小淡褐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以后皮损缓慢增多增大,于2017年4月17日就诊于我院。既往有阴囊瘙痒病史5年,无不洁性接触史,否认局部有明显外伤及长期日光照射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种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阴囊两侧散在分布10余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1岁。患者于不到1岁时无明显诱因左侧头顶部出现淡黄色圆形斑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呈斑块状。2年前局部出现乳头状损害,表面发红、潮湿。约同一时间左颞部出现黑色肿物,逐渐增大并中心破溃,均无自觉症状。患者约1岁时在左颌面、颈项、躯干、上肢淡褐色斑基础上出现黑褐色斑疹,渐增多、扩大,累及同侧手背,并出现丘疹。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部皮肤淡黄色斑块基础上分别见约3 cm × 2 cm、2 cm × 1 cm新生物,色鲜红,表面如菜花状,境界清楚,触之较硬,表面糜烂,其间散在大小不等的黑色及淡红色丘疹。左侧颞部一约1.5 cm × 1.5 cm大环形黑色肿物,中心溃疡形成。左侧面颊、下颌、颈项、前胸、肩背、上肢、手背淡褐色斑片,边界清,其上可见黑褐色斑疹及丘疹,触之韧。取多处皮损同时行组织病理检查,头部菜花状皮损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黄色斑块状皮损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合并皮脂腺瘤,颞部黑色增生性皮损诊断为毛母细胞瘤并基底细胞上皮瘤,下颌黑素丘疹样皮损及下颌褐色斑丘疹样皮损均诊断为斑痣。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多方向分化附属器肿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皮脂腺瘤、毛母细胞瘤并基底细胞癌),斑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