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肠粘膜免疫功能异常被公认为在UC发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中最主要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组免疫因子,在免疫细胞发育、分化、免疫应答及某些细胞激活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现将历年来UC发病机制中所涉及的关于IL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呈上升趋势[1].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病因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临床多采用磺胺类抗菌药(salicylazosulfapyridin,sAsP)、皮质类固醇和免疫制剂治疗,它们可以缓解病情,但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常反复发作而成慢性UC。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之一,是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UC目前多侧重于内科治疗,而外科治疗也是UC治疗的重要手段。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UC病人的首选手术方式。掌握该手术的策略与技术要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模型组(模型组)及SLC抗体干预治疗UC模型组(干预组),观察、比较不同组别结肠黏膜炎性和淋巴细胞归巢状况以及结肠组织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的SLC表达.结果 3组大鼠的结肠黏膜炎性反应评分和结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模型组和干预组的结肠黏膜下存在淋巴细胞异常归巢现象;模型组和干预组SLCmRN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0.846+0.047和0.768±0.135比0.312±0.112,P<0.01),但模型组与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黏膜炎性反应密切相关,阻断SLC是减轻结肠黏膜炎性反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于直肠与结肠部位的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本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法治疗UC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储袋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文献报道,25%~3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急性结肠炎、难治性UC及癌变风险。外科手术包括全结肠切除与次全结肠切除,切除结肠后行回肠末端造瘘与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储袋有“J、K、S、N”等形状。对于慢性UC.目前最佳的手术方式是IPAA.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欧洲20个中心调查显示UC的年发病率为11.2/10000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常常表现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目前UC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UC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有结肠直肠癌发展倾向的疾病。结肠炎侵犯脾曲附近和有7~10年临床病史的患者被称为高危人群。在UC患者中,发育异常常出现在癌症之前,这种症状已被认为是判断病人有结肠直肠癌高危象的标志。多数作者认为UC患者行内镜和活组织检查有利于防止致命性的结肠癌进一步发展。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UC患者发育异常或癌变的进展,并且判定随访中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在结肠癌的监督中的有效性。 从1980~1986年,65例患UC长达7年或7年以上的病人参与到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监测。这组病人随访持续到1992年10月。49例患者(75.4%)有广泛性结肠炎,16例(24.6%)有左侧结肠炎。疾病持续时间平均为17.2年。共完成了304次结肠镜检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汤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可能与感染、遗传、环境、免疫、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网络直接参与了黏膜炎症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为临床使用免疫调节剂尤其是细胞因子拮抗剂治疗IBD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病,CD),是由环境、基因和免疫因子联合影响,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首例UC并发肠癌报道于1925年。IBD通过多步骤介导肿瘤发生,其中UC并发结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了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等特点,现将中医学近几年来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关系,分析UC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改变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C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72 h取标本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中地址素MAdCAM-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组织中α4β7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大鼠门静脉血中整合素α4阳性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UC组大鼠结肠黏膜下MAdCAM-1表达明显增强(0.72±0.33比0.21±0.41,P<0.01),主要表达在黏膜下微血管区;UC组α4、β7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0.683±0.238;0.842±0.374比0.146±0.132;0.241±0.624,P均<0.01);UC组结肠静脉回流血中α4+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6.73±8.24比14.66±6.74,P<0.01).结论 UC大鼠发病时α4β7阳性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参与肠淋巴细胞过渡归巢现象,肠黏膜免疫功能亢进可能是UC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自2000—2004年,笔者对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中药滴注保留灌肠治疗中,以健脾化湿祛瘀汤为基础,结合镜检所见辨证加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家族性息肉病(FAC)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侵犯大部分结肠的疾病。前者在年轻患者中可发生癌变,后者是一种难治性结肠炎,内科治疗难以奏效,病史较长者也可发生癌变。多数这两种疾病的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研究和开展根治性彻底,功能保存性满意的手术方式来治疗这些疾病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自1992年开始采用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袋肛门吻合术治疗FAC及UC 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IL-17A及Th17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IL-17A、IL-10、IFN-阍诨航馄谘字⑿猿觃(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患者中的表达,探讨诸炎症因子及Th17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检测12例Crohn病(Crohn disease,CD)、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lcerative colitis,uc)和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A、IL-10和IFN-愕乃剑⒂妹庖咦橹炸检测CD、UC及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局部IL-17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局部未检测到IL-17A的表达,而UC和CD组在结肠黏膜活组织中均检测到IL-17A的表达.同样UC和CD组血清中IL-17A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血清未检出IL-17A;UC和CD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CD组明显高于UC组(P<0.05);CD、UC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愕谋泶锊钜煳尥臣蒲徕襙(P>0.05).结论:IL-17A不仅在缓解期IBD患者结肠黏膜局部表达,同时在其血清中高表达,提示Th17及其分泌的IL-17A在缓解期IBD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伴随促炎因子和抑炎性因子失调.  相似文献   

19.
慢性子宫内膜炎(CE)是一种持续存在于宫腔内的慢性炎症,研究发现CE与异常子宫出血、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相关。Toll样受体(TLRs)通过激活MyD88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通路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内膜炎的发生,这两条途径都将激活核因子κB(NF-κB),并且诱导IL-1β、TNF-ɑ、IL-6、IL-8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造成机体免疫失衡。本文重点对TLRs-NF-κB信号通路在CE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E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TRAF4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TRAF4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将UC患者35例(UC组)和普通肠炎患者15例(对照组)经结肠镜活检,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黏膜腺上皮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的TRAF4表达情况.并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UC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核的TRAF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核的TRAF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中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浆的TRAF4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TRAF4在UC中细胞核的表达存在异常,尤其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