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两种量表(SF-36和QOL-35)对生活质量分析的一致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781例,采用中文版SF-36和QOL-35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SF-36和QOL-35量表结果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781例患者SF-36总得分为62.63±12.47,QOL-35总得分为62.70±9.69.简单相关分析显示SF-36总分和QOL-35总分(r=0.725,P<0.01),SF-36生理机能和QOL-35独立生活能力(r=0.933,P<0.01),SF-36精神健康和QOL-35心理健康(r=0.132,P<0.01),SF-36社会功能和QOL-35社会功能(r=0.215,P<0.01)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SF-36和QOL-35之间相关性显著(r=0.946,P<0.01).结论 SF-36和QOL-35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进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前1周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PCI疗效与患者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02-15-2017-02-15在南平市第二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延续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传教育和出院指导,延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两组焦虑状况,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两组自护能力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 short-form-36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延续组SAS评分为(58.67±6.95)分,与对照组的(58.71±7.0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7,P0.05;干预后,延续组SAS评分为(31.28±3.75)分,低于对照组的(49.54±4.32)分,t=21.309,P0.05。干预前,延续组ESCA总分为(102.09±13.95)分,与对照组的(102.06±13.7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P0.05;干预后,延续组ESCA总分为(149.88±18.53)分,高于对照组的(122.34±16.81)分,t=7.339,P0.05。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中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各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农村620名60周岁及以上的高血压和(或)冠心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生命质量状况SF-36评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36各维度得分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农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平均总分(69.10±17.86)分。≥70岁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70岁者(P0.05);年收入5 000元者在PF、RP、BP、GH、VT、SF和RE等7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年收入在5 000元~和10 000元~者,而20 000元~组则又有所下降,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饮酒和饮茶会影响不同维度的得分(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年收入、吸烟和饮酒是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金华市农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较高,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维度得分较低;应改变其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以提高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整群抽取合肥市蜀山区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与健康人群在躯体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29.04±6.96,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其中客观支持得分5.24±2.52,主观支持17.80±3.91,对支持的利用度6.00±2.33。情感职能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躯体功能与支持利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人口学特征、疾病及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改善社会支持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珠江三角洲不同生活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新生代农民工1 500名,采用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现场测试.结果 新生代农民工的SF-36总分为(71.79±15.12)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组的SF-36得分低于不吸烟组;经常喝酒组的得分低于从不喝以及很少喝组;每天吃早餐组、睡眠时间为8h者及从不熬夜者在各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最高;体育锻炼为5~8次/月的人在各方面得分均最低;经常及总是户外工作组的SF-36得分低于其他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本人月均收入、睡眠时间、吃早餐、吸烟、工作压力、喝酒、家庭人均月收人、居住情况、居住地等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中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行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24例,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分为单纯冠心病组21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108例。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64.06±9.41)分,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的(73.28±12.53)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并发症情况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焦虑、抑郁、合并并发症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偏低,应重点关注高龄、合并焦虑抑郁以及其他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SF-36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心理健康的状况,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组)及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的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状况,并分析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客观指标和生活质量主观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健康对照组低,患者组SF-36总分为(65.1±10.7),对照组总分为(79.8±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P<0.01);治疗后,患者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SF-36总分为(76.3±12.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P<0.01).患者治疗前后ALT和HBV DNA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着临床指标的好转,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上升,提示临床指标的变化与生活质量分值的相关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评价有助于临床疗效分析,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58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质量,统计生活质量总体水平(SF-36),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SF-36评分平均(44.82±8.49)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日常生活能力、NYHA心功能分级、主要照顾者身份、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主要照顾者身份、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适当防控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8)和冠心病专用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PCI治疗成功病例171例和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8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入院前1天、出院后第1天以及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PCI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PCI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幅度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幅度。结论PCI手术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whet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influences clinical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DESIG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SETTING: Two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entres. PARTICIPANTS: 1346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over a 12-month period. Outcomes: Self reporte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EuroQol-5 Dimensions (EQ-5D); EuroQol Visual Analogue Scale (EQ-VAS)), repeat angiography, revascularisation, hospital admiss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within 12 months, by SES derived using postal address code. MAIN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patients with high and low SES in the occurrence of repeat angiography (p = 0.55), repeat revascularisation (PCI, p = 0.81, CAEG, p = 0.27), total cardiac hospitalisation (p = 0.10),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0.97) or death 12 months after PCI (p = 0.88). Non-procedure-related readmission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 SES (18.6% v 13.7%; p = 0.025). After adjustment for confounding factors, patients with low SES had lower HRQoL scores at baseline (95% CI for difference 0.01 to 0.14; p = 0.003) and at 12 months (95% CI 0.07 to 0.17; p<0.001)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high SES. CONCLUSIONS: Clinical outcomes were similar for patients in different SES groups. Patients with low SES had considerably more non-procedure-related readmissions and lower quality-of-life scores. Future studies on HRQoL after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 should take account of these important differences related to SES.  相似文献   

13.
国人生活质量普适量表的编制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一般人群的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并评价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100)和美国医学结局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并结合中国人群社会文化特点编制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包括35个条目,分别属于总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独立生活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条件6个领域和1个反应生活质量变化的条目。对127名社区成人的生活质量进行间隔24—72h的重复调查,评价量表的重测信度。对135名门诊或社区人群同时应用WHO-100、SF-36和QOL-35,比较QOL-35与国外标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在1356名社区人群中评价QOL-35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结果(1)重测信度:QOL-35量表各条目2次测量之间权重一致性(Kappa值)范围为0.86~1.00,各领域和整个量表在2次测量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范围为0.68~0.94。(2)内部一致性信度:QOL-35、WHO-100和SF-36量表的克隆巴赫a分别为0.93、0.97和0.89。(3)结构效度:三个量表经因子分析选出的前7个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5%、50.3%和65.3%。(4)标准效度:QOL-35总分与WHO-100总分和SF-36的总分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和0.745。(5)判别效度:各种慢性病总患病率在QOL-35总分第一到第四分位人群中分别为53.1%、33.1%、26.4%和25.1%(P〈0.05)。(6)QOL-35在1356名一般人群的初步应用显示出近似的克隆巴赫α。结论QOL-35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与WHO-100和SF-36相比以较少的条目获得较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和判别效度,在较大人群的初步应用显示出较为稳定的测量特性,QOL-35是评价中国一般人群生活质量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术后老年冠心病(CAD)患者147例,按照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出院后转社区医疗组织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医院协同社区共同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心脏事件方面的差异,并在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34±6VS41±7,t=2.714,P〈0.01)、抑郁心理评估分数(35±7VS41±8,t=2.572,P〈0.05)明显降低,躯体健康度(63±12VS59±11,t=5.935,P〈0.01)、心理健康度(64±14VS58±13,t=6.116,P〈0.01)、社会功能维系度(64±11VS58±10,t=6.157,P〈0.01)均好于对照组,但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物质生活维系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PCI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同昂 《中国校医》2022,36(1):64-67
目的 探讨集束化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8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Estimating the net benefits of dyslipidemia treatment is limited by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 on the preference for dys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 hospital-based study, we measured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of healthy participants without dyslipidemia (n = 307) and with dyslipidemia (n = 251) an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 = 320).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participants without dyslipidemia, those with dyslipidemia reported lower adjusted mean scores on the Rating Scale (-2.8 points, P = 0.02) and the SF-36 General Health Scale (-3.3 points, P = 0.02).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 the Time Trade-off and the Standard Gamble Scales. Coronary patients reported lower scores on all preference scales and most SF-36 scales. The causes of the small but real reduction in HRQOL reported by dyslipidemic individuals should be identified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net benefits of lipid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的变化,并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心肌灌注显影进行对照,探讨冠状动脉靶血管楔压测定对心肌存活程度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接受了急诊PCI的初发STEMI患者,依据Rentrop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Rentrop 0级患者为第一组(23例),Rentrop1~3级患者为第二组(10例).评价梗死相关动脉PCI前及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应用压力导丝观察冠状动脉楔压(Pcw)/平均主动脉压力(Pa)变化,于PCI后7d,所有患者接受PET-CT检测.结果 将PET-CT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率与Pcw/P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第一组患者中两者呈负相关(r=-0.561,P=0.010),但是在第二组患者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62,P=0.46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对应50%的18F-FDG摄取率的Pcw/Pa阈值为0.33(曲线下面积=0.667,敏感度42.1%,特异度92.9%).结论 用Pcw/Pa评价未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测定梗死相关心肌的心肌存活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对于已经形成侧支循环的STEMI患者而言则无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