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儿童是热性惊厥的多发人群,发病影响因素众多,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严重威胁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本人结合所在乡镇医院近年来对儿童热性惊厥的预防、治疗与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资料,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临床治疗及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因素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性惊厥 (FebrileSeizuresFS)在小儿惊厥中最为常见 ,约占儿童患病率的 3 9% [1] ,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丽水市人民医院对首次发作后的单纯性高热惊厥 (SFS)患儿采用间歇短程口服安定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效果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5年 2月~ 1999年 2月儿科住院及门诊的SFS患儿共 43例。年龄为 6个月~ 4岁 8个月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2 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单纯性高热惊厥诊断标准 ,且为首次发作后SFS病例。原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0例 ,支气管炎 5例 ,支气管肺炎 5例 ,小儿腹泻病 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disorders,CTD)儿童持续性注意力的特征。【方法】对伴与不伴ADHD的CTD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间综合控制商数、听觉和视觉控制商数、综合注意商数、听觉注意商数、视觉和听觉的谨慎商数、一致性商数及注意集中商数、听觉警醒商数和听觉速度商数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伴ADHD的CTD组和对照组、不伴ADHD和伴ADHD的CTD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伴ADHD的CTD儿童也存在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伴有的ADHD加重了这种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FS)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初次诊断为FS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导致FS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F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 261例初诊为FS的病例纳入研究,按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 = 453)及非复发组(n = 808),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惊厥2周后脑电图变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FS、年龄小、惊厥时的体温低、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发作前发热时间短、有家族FS史、缺铁性贫血、低钠血症、生活环境差异、围生期损害等11项指标与FS复发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小、发作时体温低、复杂性FS、发作前发热时间≤1 h、有家族FS史、合并症(缺铁性贫血/低钠血症)是导致F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FS易复发,首发时应评估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34例,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病特点。结果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发病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血钙含量更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更高、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患儿更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热性惊厥,因此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发热儿童病例热性惊厥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热儿童病例的热性惊厥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 825例发热儿童进行分析,其中男17 377例,女12 448例,男女性别比为1.4∶ 1,年龄5个月~12岁,平均(5.02± 1.64)岁,体温高峰38.5 ℃~39.6 ℃,平均(39.08± 0.21)℃。发热儿童发生252例热性惊厥,发生率为0.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岁(OR=0.879)、6~12岁(OR=0.326)、男童(OR=1.219)、早产(OR=1.553)、体温高峰>39 ℃(OR=5.80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OR=3.155)、特定疫苗接种后2周内(OR=1.486)、小细胞低色素贫血(OR=5.425)、低血钙(OR=4.632)、低血钠(OR=4.473)是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结论 发热儿童有热性惊厥发生风险,造成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儿童学龄期的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hina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of Children,C-WISC)对30例有单纯型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seizures,SFS)史、30例有复杂型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史和34例无热性惊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智商测定,并对其智力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SFS组、CFS组和对照组的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言语智商(verbal IQ,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Q,PI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与对照组比较,编码及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9,2.967,P均<0.05),两组智商中的记忆/注意因子(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2,P<0.05)。SFS组、CFS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VIQ与FIQ平衡性测试(差值)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6.461,P<0.05)。 结论 FS儿童的总体智力水平正常,但智力结构不平衡,CFS儿童记忆/注意因子(M/C)存在一定缺陷,提示CFS儿童可能存在与记忆、注意相关的脑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关系,为遗尿症的危险因素提供研究依据,并分析在儿童不同年龄及性别中二者相关性的变化。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抽取3个市区和4个郊区,以5~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分发问卷85 860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关系,敏感性分析观察二者相关性在年龄和性别中的变化。结果 上海市共有62 290名5~12岁儿童纳入研究。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热性惊厥儿童患频繁夜间遗尿症的风险较高(OR=7.740,95%CI:5.512~10.870,P<0.001)。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二者相关性越强(P<0.001),尤其在女童中(OR=13.798,95%CI:8.056~23.631,P<0.001)比男童(OR=4.422,95%CI:2.580~7.579,P<0.001)更为显著。结论 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显著相关,尤其在高年龄组与女童中更为显著,提示热性惊厥为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差异,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干预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符合IVA-CPT注意缺陷的诊断标准的120名儿童进行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注意力的对比.[结果]注意缺陷为主型男童的听觉持续性注意低于视觉持续性注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混合型男童和女童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意缺陷为主型男童听觉持续性注意力比视觉持续性注意力损害明显,提示其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注意力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热性惊厥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器超微结构及神经突触形态学参数变化,探讨热性惊厥性学习记忆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36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热性惊厥组(febrile seizures group,FS)、发热对照组(febrile control group,FG)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G)。采用热水浴法建立热性惊厥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器的病理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突触参数变化特征。【结果】FS组大鼠脑海马区出现显著病理超微结构改变。FS组在神经元变性坏死(χ2=44.61,P<0.005)、线粒体肿胀(χ2=8 9.5 4,P<0.005)、内质网脱颗粒(χ2=36.96,P<0.005)及高尔基体扩张(χ2=18.82,P<0.05)等方面较对照组程度严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三组在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FS、FG、NG组分别为(66.43±19.46)nm(、89.91±25.48)nm及(96.18±26.13)nm,F=11.23,P<0.01]、突触活性带长度[FS、FG、NG组分别为(347.87±124.65)nm(、392.01±147.55)nm及(395.63±149.77)nm,F=10.84,P<0.01]、突触界面曲率[FS、FG、NG组分别为(1.0926±0.1247)、(1.1788±0.1933)及(1.1549±0.1831),F=3.19,P<0.05]及突触间隙[FS、FG、NG组分别为(46.21±6.32)nm(、32.55±5.12)nm及(29.67±5.08)nm,F=7.14,P<0.01]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FS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减小、突触活性带长度缩短、突触界面曲率下降及突触间隙增宽。FS组与对照组在突触数密度(F=2.46,P>0.05)及面密度(F=1.87,P>0.05)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反复热性惊厥发作可导致大鼠脑海马区严重的神经元和细胞器超微病理改变,同时伴有神经突触可塑性变化,推测热性惊厥性学习记忆损害与以上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滴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FS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均进行抗惊厥、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退热效果、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钠、血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2组患儿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6 h,2组体温均低于服药前,观察组患儿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血钠、血钙浓度较服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5%,观察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滴剂对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显著,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i,FS)患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并分析其与发作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和智能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FS患儿(n=7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FS患儿(n=51)、健康儿童(n=43)血清BDNF水平,EEG检测FS患儿脑电活动,发育量表评估患儿恢复后智能发育情况。结果 FS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上感组和正常组(P<0.01);EEG异常组血清BDNF浓度均高于EEG正常组(P<0.01或<0.05),且EEG发作性异常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小儿发育商与血清BDNF无明显相关(P=0.144)。 结论 FS患儿血清BDNF浓度明显增加,可能参与了F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BDNF有望作为评估惊厥后脑损伤敏感指标;小儿智能发育指数与血清BDNF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反复热性惊厥大鼠近期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神经机制。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惊厥模型, 诱导21 d SD大鼠每天惊厥1次, 连续10次, 纳洛酮干预组(NT组, n=14)每次惊厥发作后立即腹腔注射纳洛酮(1mg/kg), 惊厥对照组(FS组, n=14)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正常对照组(NC组, n=12)置于37℃水浴中5 min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惊厥发作潜伏期、级别和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跳台和避暗试验测试近期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状况。结果 1)NT组较FS组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 级别显著降低(P<0.01), 而发作潜伏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跳台及避暗实验, FS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 而NC组与N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记忆成绩, FS组跳台及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 而NC组与N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显示NT组较FS组脑损伤的程度轻;4)Timm染色显示FS组DG区及海马CA3区Timm染色颗粒明显增加(P<0.01);NT组与FS组相比Timm染色颗粒明显减少(DG区P<0.01, CA3区P<0.05), 而NC组与N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可减轻惊厥性脑损伤;可改善多次FS发作后的近期学习记忆能力减退, 降低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程度, 这可能是纳洛酮改善反复F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程间歇性应用地西泮对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来源于多中心的复杂性热性惊厥和/或反复单纯性热性惊厥的373例患儿口服地西泮(0.3~0.5mg/kg),动态观察地西泮干预前、后患儿发热及热性惊厥发生的临床特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患儿发热及出现热性惊厥发作的高峰月份为每年的11和12月份,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热性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单纯性(82.37%~84.95%).地西泮干预对热性惊厥复发的防治率达81.27%,同干预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06,P<0.05),而不良反应轻微并可自行缓解.结论 短程间歇性应用地西泮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具有疗效显著及不良反应轻微的优点,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儿童智力结构特征及注意特征,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 及视听整合持续操作评估系统(IVA-CPT)对TD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各60 例进行智力测验及注意力测验,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抽动障碍患儿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操作量表中除拼图分测验无差异外其余分测验及言语量表各分测验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动障碍儿童IVA-CPT 综合注意力商数、听觉注意力商数和视觉注意力商数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抽动障碍儿童存在智力及注意力损害,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