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昏迷病人     
在临床急症中没有比昏迷病人的处理更困难的了。它所以困难是因为昏迷只是一个表明脑代谢衰竭的症状,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昏迷可以是低血糖或脑瘤等多种病因引起,因为隐蔽的昏迷原因很多,所以医生需抓紧时机作出适当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产生不可逆转的脑部损害。  相似文献   

2.
最小意识状态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最小意识状态可由急性脑损伤后昏迷或植物状态、变性或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而来,有严重意识障碍,但病人既不符合昏迷也不符合植物状态的诊断,存存部分意识鉴别最小意识状态、昏迷及植物状态对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最小意识状念的定义、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有关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性昏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颅脑损伤对脑干网状结构及其广泛投射的损害,导致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影响皮质功能传递与整合,致使病人陷入意识障碍状态。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包括昏迷、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多数研究者将意识障碍超过1个月.虽经积极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的状态,称为长期昏迷;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1年,称为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统计资料,美国每年新发植物状态病例约为4200例.新发生的微意识状态病例高达20000例。尽管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昏迷病人进行CT检查.对明确诊断、头颅手术定位、术后复查、治疗计划的制定等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这类病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呼吸异常,给常规CT定位造成困难,甚至因此放弃CT检查,影响临床诊断治疗。作者总结此类病人CT检查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判断意识障碍领域内最低意识状态(MCS)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有一部分存在严重意识障碍的病人既不符合昏迷也不符合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他们表现间断但明确的意识行为。在预后上与前二者有明显的不同。尚没有足够的资料用于建立MCS的诊断、预后和处理的循证医学的指南,对MCS的充分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流行病学、神经病理、自然病程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钠性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低钠性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营养性低钠9例,SIADH 1例,CSWS 5例.营养性低钠及CSWS病人经补钠、补液,而SIADH病人经限水、限钠治疗,意识障碍均短时间恢复或好转.结论 神经外科低钠性意识障碍多由营养性缺钠所致.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低血糖反应除发生心悸、晕厥、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症状外,往往合并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如昏迷、躁动不安、恍惚及肢体活动障碍,急诊老年病人多考虑脑血管病。我院2000年至今收治误诊为脑梗死的43例病人,经检验诊断为低血糖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昏迷病人因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不能配合操作,胃管置入较难,气管切开后的胃管置人难度更大。自1997年起,我们采用病人水平卧位胃管置入法对昏迷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胃管置入98人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摄片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年内我科住院患者中见到的4例较典型病例,依赖CT和MRI误诊神经系统疾病。结果:4例病人分别诊断为面肌痉挛脑梗塞的paget′s病例,初诊意识障碍原因待诊-代谢性脑病?脑干梗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帕金森病的股骨颈骨折病例;诊断脑梗死的肺癌病例。结论:CT和MRI决不能替代以症状和体征为基础的临床诊断学,X线摄片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昏迷病人因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不能配合操作,胃管置入较难,气管切开后的胃管置入难度更大。自1997年起,我们采用病人水平卧位胃管置入法对昏迷后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胃管置入98人次,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急救方案,总结抢救经验。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81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及抢救方案。结果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以急性中毒、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最为常见,急性中毒患者以女性多见,心血管疾病以男性多见。急性中毒和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心血管疾病、脑部病变及其他原因(溺水、电击)的病死率较高。结论及时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积极组织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65例老年谵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收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1958~1990年间,年龄在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谵妄状态的患者共65例。这些病人均符合CCMD—Ⅱ中意识障碍的诊断标准和ICD—10(草)谵安的诊断条件。我们对老年期谵妄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影响谵妄持续时间分析如  相似文献   

13.
肺炎是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昏迷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文探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病人并发肺炎的诊治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诊治中的意义。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83例长期昏迷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GCS评分:3-5分33例,6-8分39例,9-12分11例。住院期间诊断为肺炎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2-73岁,平均44.2岁,6例为车祸致颅脑外伤;2例高处坠落伤;另5例为高血压脑出血,入院时GCS评分:3-5分…  相似文献   

14.
昏迷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因复杂,往往涉及多学科、多病种.接诊、救护昏迷病人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不仅为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也为病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提供信息、依据.通过对接诊的92例急诊昏迷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脑部磁共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9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脑磁共振(MRI)成像资料。结果低血糖昏迷诱因较为复杂,常见的为进食减少、腹泻、上呼吸道感染、降糖药物应用不当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意识障碍外,还可表现为偏瘫、四肢瘫、凝视麻痹等,多数伴有Babinski征。69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脑MRIDWI异常高信号病灶,病灶主要累及海马、基底节、大脑皮质以及皮质下白质,多为对称性损害。3个月后随访,不伴有脑部MRI损害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伴有脑部MRI损害的患者(94.12%对22.22%;P=0.0011)。伴有脑部MRI损害者有10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9例(90%)发生于皮质受累患者。结论低血糖脑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对于昏迷患者,应当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降糖药物应用不当为低血糖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脑部MRI要优于脑部CT检查,其中DWI序列对于检测低血糖所致的脑部损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皮质受累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谵妄状态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符合CCMD-2-R意识障碍和DSM-IV谵妄诊断标准的1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谵妄的病因很多,但以颅脑疾病(53.7%)居首位,综合因素(47%)则次之。并从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显示,脑血管病、痴呆、原因不明者年龄呈正相关。此类病人的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特征,并伴有思维不连贯、遗忘、视幼觉及行为紊乱等。结论谵妄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7.
脊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并不那么简单,常常与脑部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混淆;笔者的经验认为这是由于没有仔细去洵问病史,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病人始发症状,是从脊部还是脑部的位顺,更缺乏对脑脊液的血性浓淡加以分析的缘故。所以,有的医生就根据突然头痛加上血性脑脊液就笼统的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其实不算准确并且影响分析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婴细主青壮年脑萎缩的病因。方法:185例病人中按年龄分为二组,15岁以下婴幼儿青少年组105例,16 ̄42岁为青壮年的组80例。平均32.19岁。结果:根据脑部CT,结合临床分析及有关检查确定脑萎缩的诊断及病因,结论:本文资料表明凡有脑部疾病的诱因存在,无论年龄大小,均可导致脑萎缩的发生。感染、脑外伤、酒精中毒、癫痫、脑瘫等占比例较高。无论婴幼儿及青壮年的脑部疾病不能用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解  相似文献   

19.
昏迷是临床常见急症,据相关报道,昏迷病人占首诊病人总数的3%。由于昏迷的病因涉及多个学科的一系列疾病,同时由于患者本身不能提供详细的病情,虽通过详细的体检可发现一定的线索,但诊治仍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内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出正确的临床分析,确定初步诊断,这对进一步的诊治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就昏迷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537例昏迷患者病因构成和住院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昏迷是常见的临床急症。1991年5月至1992年10月本院住院人数13956例,其中主诉与昏迷有关而入院的537例,占3.85%。现就其病因构成和住院病死率作一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全部病人均直接急诊入院,分住在内、外、儿和传染病科。诊断依据:患者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等功能障碍,用任何刺激不能使之唤醒,除外貌似昏迷(如癔病、精神病性本僵和闭锁综合征)以及各类晕厥(如心源性、血管运动失调性)等情况。依据患者的意识内容、觉醒状态、对疼痛刺激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