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人桥血流搏动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国人桥血流的搏动指数 (PI值 )合适的范围。方法 将 35 7例CABG病人分为二组 ,不停跳 (OPCAB)组 2 6 3例 ,停跳 (CCABG)组 94例。常规用原位带蒂左乳内动脉 (LIMA)与左前降支 (LAD)吻合 (LIMA组 ) ,其余桥使用大隐静脉 (SV组 )。SV吻合口多于 2个时采用序贯式吻合 ,近端吻合于升主动脉。移植完毕动脉血压稳定后 ,用直径为 2~ 3mm超声微探头直接测量LIMA和SV桥的平均血流量、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量以及PI值 ,并记录血流波形。确定PI值“合适”的标准 :舒张期血流波形良好 ;平均血流量大于 10ml min ;术中及术后CK MB、cTnI在正常范围和无ECG改变及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等。结果 各组测量桥血流时血压差异无显著性。共测量LIMA 35 7根 ,SV 32 4根。LIMA之PI值 :OPCAB为 2 4 9± 0 91,CCABG为 2 39± 1 16 ;SV之PI值 :OPCAB为 2 6 8±1 35 ,CCABG为 2 5 9± 1 4 2 ;各组间PI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用全部PI值计算出总体平均值为2 5 6± 2 35 (95 %置信度 )。结论 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流的PI的参考值范围为小于 5。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探索一种使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ransittimeflowmeasurement,TTFM)测量序贯桥血流量的方法,从而能更可靠地反映吻合口的通畅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口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以大隐静脉为桥血管(伴或不伴同期使用乳内动脉桥珩冠状动脉序贯吻合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9例;年龄(61.35±8.24)岁。术中采用两种方法对桥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PI)和舒张期血流灌注率进行测量,非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非阻断测量法),即保持桥血管自然通畅状态,使用TTFM在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cm处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数据;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阻断测量法),即针对序贯桥,用哈巴狗血管夹暂时夹闭待测吻合口远端的桥血管,使用TTFM于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cm处进行测量,并分别记录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7.43±15.22)ml/minVS.(59.28±30.13)ml/min]、钝缘支[(26.14±19.74)ml/minVS.(47.19±24.27)ml/min]以及左室后支[(19.16±8.92)ml/minVS.(38.83±20.11)ml/min]序贯吻合口血流量较非阻断测量法显著减少(P〈0.05);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93±1.30VS.2.31±0.91)、钝缘支(2.62±1.17VS.2.01±0.87)以及左室后支(2.33±0.92VS.1.80±0.73)的PI值较非阻断测量法明显增加(P〈0.05);两种方法各吻合口处舒张期血流灌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50%。通过非阻断测量法和阻断测量法分别发现1个和3个吻合口不通畅,重建后效果良好。结论序贯桥主干的血流流速高于单根桥血管,最示出其血流量大、血栓发生率低的优势。而阻断测量法更能精确地反映各个吻合口的通畅情况,敏感发现血管吻合通畅性不良的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吻合口重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CABG)移植血管通畅性。方法利用瞬时血流测定技术(transit-time flow meter,TTFM)对105例CCABG和140例OPCABG移植血管进行测量,并记录平均流量(mean flow,Qm)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2组旁路移植血管数目及血管材料无差异。流量测定结果,乳内动脉OPCABG组(n=101)Qm(37.2±26.6)ml/min,PI3.3±1.3;CCABG组(n=75)Qm(39.5±21.8)ml/min,PI3.3±1.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0.612、0.000,P>0.05),大隐静脉流量两组也无显著性差异[OPCABG组(n=335)Qm(36.8±27.4)ml/min,PI3.1±1.5;CCABG组(n=281)Qm(40.9±...  相似文献   

4.
复合移植血管桥技术已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常用移植策略之一,尤其适合于高龄患者、术中遇到突发情况及需要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它不仅解决了移植桥血管材料短缺的突发情况,尽可能达到完全再血管化,而且减少了因升主动脉操作而导致的脑血管意外发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及中期临床效果。现就各种复合移植血管桥手术方式及其改进、临床效果、目前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患者合理评价手术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利用瞬时血流测定技术(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TTFM)对109例60岁以上(含60岁)及50例<60岁OPCABG患者移植血管进行测量,并记录平均流量(mean flow,Qm)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60岁以上组乳内动脉Qm(37.4±28.1)ml/min,PI3.4±1.4(n=75),大隐静脉Qm(34.7±20.4)ml/min,PI3.7±2.4(n=259);60岁以下组乳内动脉Qm(41.5±23.6)ml/min,PI3.2±1.0(n=46),大隐静脉Qm(36.6±25.8)ml/min,PI3.4±1.7(n=12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60岁以上组低Qm(<20ml/min)比例明显高于60岁以下组[乳内动脉13%(10/75)vs2%(1/46),大隐静脉13%(33/259)vs6%(7/123),χ2=4.296、...  相似文献   

6.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广泛开展,桡动脉作为血管移植旁路材料,应用也日益增加。伴随着二次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增加,将来对桡动脉血管材料的依赖也会更为突出。但桡动脉作为前臂两条重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在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被获取后,对前臂中远期的感知、运动等功能以及前臂血流状况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我们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Mei J  Wang YQ  Bao CR  Ding FB  Du QR  Xie X  Shen SE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4):241-244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中手术策略在吻合不同部位靶血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非体外循环CABG术中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6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44~81岁,均为严重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先作左胸廓内动脉一前降支(LIMA-LAD)吻合,再作钝缘支(OM)及后降支(PDA)的序贯吻合.根据吻合的顺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组Ⅰ吻合顺序为PDA-OM-主动脉(Ao),共22例;组Ⅱ吻合顺序为Ao-PDA-OM,共14例;组Ⅲ为Ao-OM-PDA,共31例.以LIMA-LAD吻合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基础值,在LAD吻合时及吻合后、PDA吻合时、OM吻合时各时间点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基础值相比较.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施行了非体外循环CABG,无手术死亡.行LIMA-LAD吻合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显著.LIMA-LAD完成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吻合OM时,组Ⅰ、组Ⅲ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及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Ⅱ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0.05).吻合PDA时,组Ⅰ、组Ⅱ的HR、CVP均显著升高(P<0.05),MAP、CI、LVSWI及RVSWI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Ⅲ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先吻合桥血管的近端,再序贯吻合靶血管,这样的手术策略有利于非体外循环CABG时完成显露、吻合困难的OM、PDA部位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连续10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术中对各病变血管进行旁路移植血管吻合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全组完成左乳内动脉(L IM 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97例,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右冠状动脉(RCA)主干、后降支(PDA)、左心室后支(PLB)吻合84例,左回旋支(LCX)吻合50例,钝缘支(OM)吻合27例,对角支(DG)吻合25例。每例患者移植血管支数为3.1±0.7支。结果吻合LAD、DG时除心率(HR)较基础值增快,平均动脉压(M AP)和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 SW I)较基础值降低外(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吻合LCX、PDA、PLB和OM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的变化,HR、中心静脉压(CV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M AP、心脏指数(C I)、每搏指数(S 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LV SW 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 SW I)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术毕各指标均趋于正常,C I有明显的改善。结论OPCAB中吻合LAD和DG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LCX、PDA、PLB和OM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力学特性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犬股静脉倒置、间置移植于股动脉为模型,分别观察了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零应力状态、静态顺应性以及流经该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血管移植术后早期张开角变小,接近正常动脉的张开角,而后张开角增大渐趋于正常静脉的张开角。通过血管压力一容积关系的测试,并将测得数据经指数函数拟合,发现移植血管具有与正常静脉相同的顺应性特点,而不同于正常动脉。用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在血管移植术后1月内连续观察和记录流经移植血管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现不同时间组间血流搏动指数及移植血管远端的每搏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程度, 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血运重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一病房择期行单纯CABG的154例患者, 对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提示狭窄的病变血管进行QFR分析, 获得病变血管功能性狭窄情况, 外科医师术前对QFR分析结果不知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近期临床结局并总结分析。结果 1年后冠状动脉CTA显示, 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5.5%, 非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15.6%。随访发现, 心绞痛分级在发生与未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QFR分析的功能性非显著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风险高于功能性显著病变血管, 对于QFR提示阴性病变的冠状动脉, 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发生闭塞的风险比静脉旁路移植血管更高。这一发现与临床预后并无明显关联, 非显著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或闭塞的患者均未发现过多心绞痛发作或冠状动脉重复干预的情况。QFR指导...  相似文献   

11.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桡动脉(R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移植血管已广泛应用,但在其获取、手部侧枝循环的评估、抗痉挛措施、靶血管选择、以及近端吻合口等方面尚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RA应当连同周围的伴行静脉血管一起获取并且优先用于严重狭窄(〉70%)的冠状动脉。RA近端可以吻合于升主动脉,或者与左侧或右侧乳内动脉一起构成复合移植血管。RA作为移植血管的通畅率主要取决于靶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靶血管的位置,而不是取决于近端吻合于主动脉或是乳内动脉。尽管缺乏实验证据,许多研究者提倡预防性抗痉挛治疗。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中应用RA取代右侧乳内动脉作为第二选动脉移植血管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移植血管血流量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MI)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采集2010年1~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连续58例因冠心病接受单纯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左乳内动脉(I,IMA)吻合于左前降支(I.AD),其他靶血管则以大隐静脉(SV)作为旁路移植血管,在关胸前循环状态稳定条件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各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并计算移植血管总血流量。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围手术期MI,将患者分成两组:MI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7.4±10.3岁;非MI组,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63.3±9.9岁。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MI组与非MI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44±59.6rainVS.183.4±32.4min,t=1.69l,P=0.096)。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数量(3.00±1.oo支VS.2.96±0.78支,t=0.154,P=0.878)、LIMA-LAD移植血管血流量(15.40±)1.37mi/minVS.16.50±10.83mJ/min,f=0.301,P=0.7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组与非MI组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1.03土19.50ml/minVS.64.09±32.44ml/min,t=2.254,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血管总血流量〈48.5ml/min为发生MI的危险因素EoR:4.706,95%CI(1.099,20.147)]。结论移植血管总血流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CABG后急性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总血流量〈48.5ml/min的患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MI的概率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瞬时流量测定(transit time flow meter,TTFM)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探查移植血管血流通畅状态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科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连续行CABG301例患者的791支血管移植物进行TTFM测定,按照入选标准从中筛选出左乳内动脉(LIMA)旁路移植到左前降支(LAD)的165例患者的TTFM结果,进行血流量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TTFM技术提示,791支移植物中有严重质量问题的移植血管5支,均手术证实并加以改正。可能影响移植物血流量的主要因素为LAD远端直径、LIMA直径、心肌梗死位置、LAD近端狭窄程度、反流量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sufficiency)、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影响P1值的主要因素为LAD远端直径、反流量百分比和手术方式。结论 TTFM在判断CABG移植物状态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移植物的血流量和P1值,应考虑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临床表现来提高TTFM诊断技术错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冠脉搭手术期间患者氧供和氧耗的变化特点。方法:冠脉搭桥术患者30例,小剂量芬太尼辅以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于麻醉后切皮瓣、开胸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30分钟、60分钟停机后20仲,手术结束六个时点,观测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乳酸(BL)及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和体外循环前相比,体外循环中和体外循环后除SpO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采用8-0 Prolene缝线进行移植血管远端吻合的即时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0年和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共101例,男87例、女14例,年龄46~82(61.35±8.24)岁。2010年的36例患者全部使用目前国内外常规使用的7-0 Prolene缝线缝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2012年的65例患者全部使用8-0 Prolene缝线缝合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吻合完毕后全部应用即时血流测量仪测量与前降支吻合的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的血流相关指标,包括血流量、搏动指数(PI)和舒张期血流灌注率,将分别应用7-0 Prolene和8-0 Prolene两种吻合缝线吻合的移植血管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8-0Prolene缝线吻合的左乳内动脉桥(n=44)的血流量值较7-0 Prolene缝线吻合的左乳内动脉桥(n=30)血流量值明显增加[(33.70±21.13)ml/min vs.(27.50±17.34)ml/min,P=0.032],同时搏动指数明显减小(2.15±0.69 vs.2.58±1.01,P=0.047)。而8-0 Prolene缝线吻合后大隐静脉桥(n=21)的血流量值和搏动指数与7-0 Prolene缝线进行吻合的大隐静脉桥(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19±16.00)ml/min vs.(29.00±15.48)ml/min,P〉0.05;2.07±0.53 vs.1.95±0.55,P〉0.05]。所有移植血管的舒张期血流灌注率均大于50%,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8-0 Prolene缝线进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可以提高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同时降低其搏动指数,吻合口即时通畅性更佳,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92例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同期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男63例、女29例,年龄52~81(68.7±10.5)岁。CE术后和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观察患者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结果92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靶血管直径均〉1.5mm。术中有63例(69支CE桥)行桥血管血流量测定,显示59支(85.5%)桥血管血流量满意[血流量13~42(23.4±12.7)ml/min,搏动指数(PI)1.6~4.2(2.1±1.1)o术后6例(6.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术后30d内死亡4例(4.3%),其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随访73例,随访率83%(73/88),15例失访;随访时间6~108(49-3±26.7)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CE术后的桥血管通畅率为83.9%。随访期间死亡4例(5.5%),1例死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恶性肿瘤。CE术后5年生存率为87%。CE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EF)较术前增高(55.6%±9.7%VS.50.2%±10.5%,P〈0.05),患者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缓解。结论CABG同期CE可提高弥漫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