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21例患者中,位于胃部13例、小肠4例、结肠3例、肠系膜1例。其中,恶性12例,直径>5 cm,边缘分叶、密度不均、瘤体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良性7例,直径﹤5 cm,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交界性2例,瘤体密度多较均匀。结论 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分析,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检测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128例在医院进行诊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进行HPV感染亚型调查,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HPV检出的临床特点。结果试验组64例患者中单一型HPV感染41例,多重型HPV感染23例;对照组64例患者中单一型HPV感染44例,多重型HPV感染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较高的HPV类型有HPV16型54株、HPV58型17株、HPV33型16株、HPV52型9株、HPV18型8株、HPV31型8株;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中高危险HPV感染检出率较低,低危型HPV感染检出率较高。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中的HPV感染率较高,可以使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方法对HPV亚型进行检测,对于临床预防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等方面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原因,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2个动脉瘤)夹闭术后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并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瘤夹位置、瘤颈是否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的132个动脉瘤中,所有瘤夹显示清晰。检出1例患者(1个动脉瘤)夹闭不完全,1例患者(1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闭塞,全部经临床后续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结论 64排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4.
邓书海 《现代医院》2003,3(1):15-15
腮腺混合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我院从1992年~2001年共诊治腮腺混合瘤64例,位于口腔颌面部各肿瘤之首。腮腺混合瘤常用且经典的手术方法是保存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而我院64例病人全部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收到很好的效果。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腮腺混合瘤病人;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35~75岁,其中35~45岁5例,45~55岁27例,55~65岁25例,65~73岁7例;发生的部位浅叶51例,深叶13例。其中浅叶中位于耳前24例,耳垂下27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前30分钟从腮腺导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运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组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结果:52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59个,其中6例患者为多发;后交通动脉瘤31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基底动脉瘤9个,前动脉动脉瘤3个。59个动脉瘤呈囊状41个,梭形5个,不规则形13个。动脉瘤平均直径为7.2 mm,瘤体大小平均为6.5 mm,瘤颈平均宽度为4.1 mm。29例患者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能准确提供关于脑动脉瘤的信息,指导外科手术夹闭及栓塞治疗,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治疗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常规症状诊断,再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统计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临床病症诊断准确率为78.0%,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6.0%(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T核磁血管成像(MR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8例,脑动脉畸形2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4例,脑动脉畸形2例,且瘤体的大小存在差异;脑动脉狭窄或闭塞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21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26例,血管狭窄的程度也不一致。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检查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3T核磁血管成像技术均为无创性血管检查,CTA对于脑动脉瘤准确率较高,但颅底位置容易漏诊。MRA对于过小动脉瘤容易漏诊;CTA对钙化和软斑块显示比较好,M RA可以较好的显示血流方向以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强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分布情况:胃部25例、小肠16例、结肠9例、肠系膜7例;病理结果 :恶性38例,良性16例,潜在恶性3例;影像特点:恶性肿瘤平均直径5cm,呈类圆形或分叶样,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多伴有瘤体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良性肿瘤平均直径5cm,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潜在恶性肿瘤密度较均匀。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通过动态增强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严睿  万慧  刘力  张剑  丁薇  贺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06-5108
目的 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评价64排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外科切除术后GIST病例的临床、64排螺旋CT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GIST其中7例(占58.33%)发生在胃,2例(占16.67%)发生在肠系膜;CT显示低度危险性病灶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界面清楚,腔内生长;高度危险性病灶内见液化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瘤旁簇状血管及增粗供血动脉,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64排螺旋CT对显示GIST内部结构、肿块与胃肠道关系和肿瘤血管情况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5年1月—2022年3月,48例急性自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DSA及CTA检查,SAH病因诊断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采用χ2检验分析CTA对SAH病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t检验比较CTA与DSA两种方法测量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最大径检查结果。结果 48例中,DSA诊断动脉瘤38例、烟雾病2例、脑动脉硬化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阴性5例;CTA诊断动脉瘤37例、烟雾病2例、脑动脉硬化2例、阴性7例;CTA对SAH病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3%(41/43)、100.0%(5/5)、95.8%(46/48);CTA对瘤体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检出率77.8%(7/9),对瘤体最大径≥3 mm的动脉瘤检出率100.0%(32/32);64层CTA和DSA对动脉瘤瘤体最大径、瘤颈最大径>5 mm或≤5 mm及全部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瘤颈最大径诊断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g...  相似文献   

12.
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发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宫颈炎及相关病变的发病趋势,探讨早期干预对保护年轻女性生殖器官健康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择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06年1月~12月门诊活检宫颈炎810例,尖锐湿疣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0岁组的宫颈炎发病率明显低于31~40岁组和41~64岁组,χ2分别为7.95、13.25,P<0.05;20~30岁组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1~40岁组和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14.62、6.45,P<0.05;20~30岁组和31~40岁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均高于41~64岁年龄组,χ2分别为6.04、7.20,P<0.05.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低于中老年女性,但却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高峰人群,也是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发人群.由宫颈炎症感染扩散引起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以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同步升高.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并与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及在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中的优越性.术前以容积再现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并模拟手术人路.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检出56个动脉瘤,CTA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术中所见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瘤体指向、瘤体上有无穿支血管、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均与CTA影像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不同年龄段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灶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皮RFA治疗的HCC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岁13例,40~60岁28例,60岁23例,对无瘤生存率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模型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 40岁治疗组的3、5个月无瘤生存率为38.5%、0,40~60岁治疗组的3、5个月无瘤生存率为53.6%、25.0%,60岁治疗组的3、5个月无瘤生存率为60.9%、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HCC手术后复发灶,年龄与无瘤生存率相关,年龄约小越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分析了甲状腺瘤治疗过程中小切口切除术改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4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方式对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2例,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切除手术,实验组予以小切口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经不同切除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后,实验组住院时间、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甲状腺瘤中应用小切口切除术可以明显提升应用效果,改善手术各项指标,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伤口美观,同时也能够降低发病几率,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底肿瘤患者32例(包括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6例、动脉瘤5例、胆脂瘤4例、垂体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术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及最大面积投影法(MIP)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32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的VR、SSD和MIP重建,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CT诊断相一致,28例占位病变的骨窗设计与手术相符,26例病变测量的占位大小、体积与手术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6,(8):1129-1132
目的观察Embosphere微粒球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腹盆腔良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4月共64例腹盆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脏肿瘤31例,消化道肿瘤13例,子宫附件肿瘤16例,腹膜后肿瘤4例,肿瘤伴发出血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经导管灌注Embosphere微粒球的方法栓塞肿瘤血管,术中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栓塞前及栓塞后目标肿瘤的供血情况,通过CT/MR增强扫描对比观察目标瘤灶术后1个月体积变化及血供情况,评估目标瘤灶的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异位栓塞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MR提示目标瘤灶体积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100%(64/64),肿瘤并出血患者首次介入栓塞后出血停止19例,栓塞后再次出血1例,表现为反复便血,复发原因为肿瘤存在多支供血动脉,再次栓塞成功止血;出现异位栓塞1例,并发症率1.6%(1/64),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发热,经止痛、退热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缓解。结论 Embosphere微粒球经动脉栓塞治疗腹盆部肿瘤近期疗效显著,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超选择性肿瘤血管栓塞是减少异位栓塞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脊索瘤12例,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瘤8例,神经源性3例.所有病例经行X线和MDCT检查.结果:骶骨肿瘤患者均摄骨盆X线片,东芝(Toshiba Aquilion)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CT三维重建成像的后处理.并且使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做骨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详细获得了包括肿瘤范围、肿瘤中心、破坏程度、软组织肿块影和不同的钙化灶的资料.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对骶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疾病的发现和评估更为敏感,尤其是对骨质的破坏程度的确定,微小钙化的显示,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小肠肿瘤的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结合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均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V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影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肠腺瘤6例,腺癌5例,间质瘤3例,转移癌2例,肠叠1例(术前诊为癌),淋巴瘤2例,侵及相邻组织器官3例,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能较好显示小肠病变,并判断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